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程实际包含两大类内容:一类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就是社会科学教育;另一类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自身主观意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就是德育。这两类内容不只在教育目的、学科基础上不同,教育方法、途径上也有很大不同。前者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为主,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后者的学科性质恰恰与同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历史、人文地理学科相近。这就是思想政治课程性质中存在的最大症结。
课程的性质,对于课程的其他方面—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其评价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性质的模糊和矛盾,造成了很多问题。连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者也说:“我们知道,有关政治课是‘德育课’还是 ‘智育课’的争论由来已久,缘何至今了犹未了……这的确是导致多种困惑的根源。比如,面对考不考、如何考、考什么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的本体功能尚未达成共识,人们相互对立的意见就无法真正交锋。不是吗?都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为由,却论证着截然相反的观点。而事实上,不管什么学科,卷面考试只能是针对知识内容和认知能力的测试。如果把思想政治课的考核立足于检查学生的觉悟和行为,那么单凭一纸试卷,确是勉为其难了,说它束缚思想政治课的改革,甚至导致两面行为的负效果,也不无道理;但如果把课程定位为‘人文社会科学’,则试卷的考核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又可另当别论了。”[8]
这种问题表现在课程的各个方面:在课程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思想品德还是社会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是多一些德育,还是多一些社会科学?在课程实施方面,是按照德育的要求、作为活动课程、主要采取课堂模拟和课外体验的方式,还是按照智育的要求、作为学科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和探究的方式?在教学评价方面,是根据德育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采取日常评价的方式,还是根据智育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采取书面测试的方式?(www.daowen.com)
为什么长期以来全社会都认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效果差”,采取了无数措施,却至今难以改变?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认识不清楚,把德育任务交给了它,但是它实际上以智育为主要内容,并主要是以智育的方式去实施,结果只能是德育任务完成不了,智育任务也完成不好。
近二十多年来,思想政治课程屡经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有些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如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变”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低的问题,难以考核的问题,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了很大改造,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非常遗憾的是,课程性质这个关键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教学效果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因此,必须从改造课程性质入手,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根本改造,才能解决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思想政治课程真正走向新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