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状况
1980年代,是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虽然没有大的政治危机,但是要使政治生活状态由不正常走向正常,并且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中保持社会稳定,依然需要强大、统一的思想凝聚力。因此,虽然国家对日常生活等领域的思想控制减少了,但是在政治方面的思想控制依然比较强。
2.经济状况
到了80年代,计划经济并没有立即瓦解,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态而迅速弱化;城市中的私有经济也发展起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也缺乏影响力;自上而下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还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保证思想上的一致,但是追求经济利益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大大减弱了。
3.文化状况
1980年代,是一个文化被压抑之后的爆发时代,各种外来的、本土的思潮风起云涌,迅速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这种状况,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对管理者和正统思想形成了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文化状态,但是管理者一时还找不到新的思想管理方式,所以就在且放且管中向前走着。
4.社会状况
1980年代,随着私有经济的兴起和社会流动的迅速增加,“单位制”出现了松动迹象,但是还比较稳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还有比较好的社会基础,各个单位依然还是以“抓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微观思想管理的主要方式,但是政治思想已经成为次要内容,日常思想的管理成为主要内容。而在私营经济组织和流动人员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没有影响,但是也没有出现新的思想管理方式。(www.daowen.com)
5.国际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迅速改变,与各国关系趋于缓和,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出现大量交流。但是在和平与交流中也存在着暗流,超级大国的政治压迫、跨国公司的经济剥削、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特别是往往以文化交流面目出现的和平演变,尤其令人担忧。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面临着“两难”,一方面是需要加强思想管理,一方面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适应。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后,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专业化、科学化”浪潮,人们普遍认为过去那种没有接受过高层次的专门教育,只靠实践经验进行管理工作的人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了。
1980年起,包括宋任穷、钱学森、李鹏在内的很多领导和专家都提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39]。1980年8月 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严求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一文,引起多方面关注。1983年,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必须有专职人员作为骨干,并且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和理论家。” 1990年,中共中央转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明确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务为政工师。[40]
(三)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立
新的社会形势不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而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培养“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应运而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随之诞生。
1983年,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要求现有的高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根据这个文件,1983年党校系统和军校系统分别创办了思想政治工作学专业和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第一部专著《思想政治工作概论》[41](主要用于党校教学)出版(张蔚萍、张俊南,陕西人民出版社)。高校方面,1982年上海市高教局组织编写了《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并在《上海高教研究》连载9期;198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系统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在当年开始招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正式确立;1986年,第一部正规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普通高校使用)出版(陆庆壬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