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破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调研

破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调研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作者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确定的“人才类型”是:现代普适性人才。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定位的困惑与辨析

这一节主要谈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作者通过三个方面的辨析,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两个学科,言外之意是不同意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中。林泰在代序中特别提到了这个观点,因为他不同意。虽然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管理,但是从教育的角度说明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区别,也是难能可贵、勇气可嘉的。

第二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由于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根本区别是教育与管理的区别、教育与管理的区别在于直接目的和内容不同,作者的论证也存在很多错误,但是能够从7个方面进行辨析,最后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德育”这样的观点,说明作者比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清醒。

这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清晰定位的新课题),虽然作者还是以专业建设之名谈学科建设之实,但是表现出了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比较清醒、独立的态度,和这一节的第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定位不清的困惑)一起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然而作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著作正是“定位不清”最直接的表现。

这一节展现了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深刻认识,不愧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但可惜的是,这些本来就与师范类专业没有多大关系,作者据此指导师范类专业的建设是完全错误的。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关于培养目标的研究并不多,但是作者在本节中用52页的篇幅进行了阐述,不得不使读者敬佩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思考的深人。作者也确实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如人的全面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培养人与培养工具的关系、培养目标的分层等。但是作者对这些问题也没有提出明确的答案。而且作者的整体思路就像自己反对的那样— —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代替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无论是培养目标的功能、依据,还是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分层要求,实际上说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比如作者将培养目标的内容划分为4个层次:专业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第99页),这不就是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吗?所以最终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核心素质,也完全是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表述:专业发展基础牢固、个性品质良好,立足现实、勇于创新,人格健全、德才兼备、开拓进取的(第78页)。且不说这个表述在语法上存在明显的交叉重复(个性品质良好、立足现实、勇于创新、人格健全、德才兼备),就是从针对性、适用性上来说,这说的是哪个专业呀?是所有专业人才的共同素质吧!可以说,太具有普适性而没有专业性了,以此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完全不合格的。

培养目标的表述一般分为三部分:核心素质、工作领域、人才类型。作者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确定的“工作领域”是: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第78页)。请问:这就是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吗?那么非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作者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确定的“人才类型”是:现代普适性人才(第78页)。说“现代”,没有错,但也没有多少价值,因为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专业要培养古代、近代的人才。人才培养是否现代化,首先看核心素质和培养规格的表述,关键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而不在于自己说“现代”。至于普适性,就不明其义了:是普遍适用于各类工作环境吗?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么前面不是已经说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就包括了几乎所有工作环境,还需要再说一次吗?而且,专业的划分,是对工作类型的划分,而不是对工作环境的划分,所以哪一个专业不是面向各类工作环境?! 这样的表述有什么实质意义?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尽管在本节开始,作者就指出“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制定是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第103页)但是作者在前后文中都没有说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是什么,难道是把培养规格包含在了对培养目标的长篇论述中?翻看前面的内容,好像“分层目标”中涉及了,但主要是谈各个层次、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没有直接、明确、具体地说明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现状

作者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所形成的”(第104页),可是这说的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呢?如果是师范类,那么已经经历了60年的巨大变迁,怎么能说“目前”与“50年代”基本相同呢?如果说的是非师范类,它是在 1984年才创办的,何来“50年代”呢?

作者概括了课程设置存在的5个问题,前面4个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缺乏具体、科学的论述;但是最后一个— —教学方法落后,就让人看不懂了:教学方法怎么成了课程设置的问题?还有,作者为什么说“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这两个短语可以并列吗?课程设置是一种行为,课程体系是其结果呀!

作者在谈到“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时说“由于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师范类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致使课程体系大都为政治类理论课程,课程内容理论性、抽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加上经费紧张,所以,本专业主要以课堂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教育实践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106页)这段话很难理解。

第一,前面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吗,怎么这里又变成了“中学政治课教师”?难道是说“中学政治课教师”不合理吗?如果不合理,那什么才合理?那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有何区别?那中学政治课教师由哪个专业培养?奇怪的是,作者在后面不远处又说“基础教育的发展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向培养目标中含有培养各级各类‘合格师资’的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出了新挑战。”(第 108页)

第二,前面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所形成的,主要是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横向划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再加上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模块来设置的。”吗?怎么这里就变成了“大都为政治类理论课程”?

第三,培养目标是中学政治课教师,怎么会“致使课程体系大都为政治类理论课程”呢?改革开放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中,政治学方面只占1/8至1/6,如果真的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去设置课程,那就不可能出现“大都为政治类理论课程”的情况呀?

第四,即使“培养目标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导致了“大都为政治类课程”,也不应该导致这些政治类课程都是理论课程呀?为什么不设置政治类实践课程呢?(www.daowen.com)

第五,政治类理论课程内容确实“理论性、抽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但是如果换成了其他方面的理论课程,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如教育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甚至数学、物理学、化学、艺术学、体育学方面,“理论性、抽象性和哲理性”就不强了吗?难道“理论性、抽象性和哲理性”不是所有理论课程的共同特点吗?为什么单单揪出政治类理论课程说事呢?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这部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课程设置改革方案。但是,我感觉作者对“课程设置”概念好像不太理解。因为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五个优先”中有三个优先居然是“优先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供条件保障;优先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学校的德育实效;优先招收、推荐、奖励、扶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这说的是课程设置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吧?!

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中,教育类必修课程设置保持了“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并且前两门放在公共课模块中,后一门放在专业课模块中,一方面表现得像是师范类专业,另一方面又表现得很落后、外行。现在真正的师范教育研究者一般把教育类课程放在一起成为“教育专业课程模块”,而且不会仅仅是三门课。在所谓的专业课(实际上主要是学科专业课程)中,设置了6门哲学类课程、5门政治学类课程和2门管理学类课程,经济学类课程只有2门,法学类课程仅有 1门。显然,哲学类和政治学类的课程太多了,经济学类和法学类课程太少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有 1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但是没有毛泽东思想课程,显然很不合适。设置了4门思想政治教育学类课程,对于师范类专业来说,显然是多余的,但是与作者设定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工作者)却很吻合。另外还有中国改革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算是一般学校不开设的特色课程吧,只是不知道它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是什么关系?

课程体系的选修课程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了14门,这倒是很难得,甚至让人感动,但却与前面论述了很多的培养目标不吻合:既然是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教育类选修课程?设置了5门管理类课程,是比较多的,可能是因为把管理人员作为培养方向之一。设置了4门法学类课程,算是对必修课程的弥补。经济学类课程只设置了1门,显然太少。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都设置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这不是明显的重复吗?! 依然设置了4门思想政治教育学类课程,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说就更显多余了。

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合计,有5门课程涉及心理学,看来对心理学比较重视,这是很难得的;惊喜的是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遗憾的是没有教育心理学课程。社会学类课程有1门,勉强可以;但是伦理(道德)学类课程只有1门,就显得少了。没有文化学类课程,是完全不应该的。

上述课程体系的总体特点是:必修课程设置像非师范类,选修课程设置像师范类,哲学类、政治学类、管理学类课程偏多,经济学类课程太少,缺少文化学类和毛泽东思想课程。

关于“实践课模块”的论述只有一小段,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强调教育实践;而且实际上都是指课外实践,没有涉及课内实践。

从作者设计的课程体系来看,作者在前面提出的问题(课程内容理论性、抽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主要以课堂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教育实践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本上没有解决。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个案探究

在这部分,作者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实训课程(就是实践教学)。这部分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作者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全面性和针对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第二是作者设计了比较全面、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在《班主任与团队工作》课程教学方面提供了一些比较有效的经验,说明作者在这方面确实有比较深入的实践。第三是作者在实践教学方案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如班主任与团队工作、演讲与口才、心理健康与心理教育、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也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比较重视管理方面的训练,设置和论述都比较多,而在最重要的教学技能训练方面不仅设置很少(1项),而且完全没有具体论述。还有一个问题是,这部分提出的实训课程似乎与前一部分中谈到的“实践课模块”没有多大联系。

在这部分,作者还指出了一个“事实”: YN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公务员、各类政治课教师(包括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团队工作者)、学校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第 123页)。作者可能就是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管理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类课程。可是请问作者:师范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事其他所有类型职业的比例总共有多大?我们相信,最高不会超过30%!

第二个方面是理论课程设置的逻辑性。这部分内容是很奇怪的。首先,这部分实际上讲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所以按照一般的逻辑应该放在课程设置具体状况的前面,与类似的内容(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研究的发展与借鉴)放在一起,可是却放在了课程设置具体状况,以及长篇的实训课程状况后面。其次是这部分提出了一个与前面已经详细描述过的课程体系大不相同的课程体系,在后面这个课程体系中有 16门课程,其中8门课程是前面那个课程体系所没有的,好像作者撇开前面那个体系另起炉灶了!再次是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与前面深入论述过的培养目标几乎完全不同的培养目标体系(一是中学教师,二是高校、党校、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三是各类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这一点更难理解:一是为什么推翻了前面的论述?二是本科阶段能培养那样的高层次人才吗?三是为什么不提“思想政治工作者”,而改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了?作者好像在培养目标方面也另起炉灶了!

第四是作者还表达了两个奇怪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公共政治课与相关专业课程合并,进行细化、深化,并逐步开设”的做法不合理,应该是“公共政治课保留原貌在大学一年级全部开设,此外另建专业课程体系”,这真的是难以理解!为什么要在大学一年级全部开设?! 另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什么?如果重复,那不是胡闹吗?! 如果不重复,那不还是合并吗?! 第二个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不应该与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程“重复”。可是这个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能不“重复”吗?不过,看了作者在这部分另起炉灶设计的课程体系,也就是理解了作者的意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就是高校公共政治类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类课程的组合,这样的话,两个观点都实现了。可是,这是什么课程体系呀?!这样培养的是什么人才呀?! 跟作者自己提出的培养目标匹配吗?

另外,作者还以现代化的名义再次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的核心地位。作者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传统的政治教育系、政治系和哲学系不同,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核心建立新的体系。我们理解作者的意思是把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专业、哲学专业作为比较对象。政治学专业、哲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区别非常明显,不必细说;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政治教育专业的关系,无非就是1952年创办的(师范类)政治教育专业与1984年创办的(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 1993年合并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依然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分别设置在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中。显然,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肯定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核心,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肯定不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核心!

看完第三部分,感觉它的作者与第二部分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两部分的差异实在太明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