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主要研究成果:十二项丰硕成果,破茧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十二项丰硕成果,破茧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任何一项研究要有科学的思路,首先是要有合理的研究框架。三是组织了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状况调查研究。四是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所以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一是对专业建设研究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构建。任何一项研究要有科学的思路,首先是要有合理的研究框架。但是查阅相关文献后,我们发现已有文献对于专业建设、教学活动结构、实践教学的研究框架的论述都存在明显缺陷。所以我们针对目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先进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未来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经过比较、综合、重构,提出了新的专业建设研究框架— —“41024”模型,新的教学活动分类和结构研究框架,新的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框架— “—3511矩阵”模型。

二是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历程研究。我们发现,由于对专业性质认识不清楚,以往的文献总是把师范类专业的发展和非师范类专业的发展纠缠在一起,这样就更模糊了对专业的认识,混淆了两类专业。因此,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特别是1980年以来的所有相关专业设置方面的文件,对专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采用历史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是对 1952年、1984年、1993年、1998年等关键节点进行了解析;终于搞清楚了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各自创立的时间和背景,以及后来每一次变化的具体情况,为彻底认识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是组织了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状况调查研究。2013年后半年,我们组织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级的106名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每个学生负责调查一所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既包括师范类也包括非师范类,既包括本科阶段也包括研究生阶段。因为有些学生的调查对象重复,实际调查了92所学校,包括本科为师范类的院校67所,本科为非师范类的院校25所。调查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文献调查,主要是通过网络搜集,也通过调查对象的教师或学生搜集,包括11类文献;一种是访谈调查,就是访问调查对象的教师和学生,包括大约100个问题。

经过大家的努力,调查是比较成功的,大多数调查对象的主要信息都获得了,但是也有少数调查对象的信息不太全面。最终纳入统计的是60所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本科阶段,23所院校的师范类专业研究生阶段,14所院校的非师范类专业本科阶段,20所院校的非师范类专业研究生阶段。统计指标分别为80个(师范类本科)、77个(非师范类本科)、83个(师范类研究生)、185个(非师范类研究生)。通过这些调查资料,我们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情况,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我们发现,大多数师范类专业的本科阶段师范性不强,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不清晰,课程设置不科学,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不吻合,却与非师范类专业接近;师范类专业的研究生阶段长期被忽视,力量弱、规模小。大多数非师范类专业无视社会发展变化,固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本科阶段学生就业困难,日益萎缩;研究生阶段就业扭曲,却盲目扩招。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也存在明显问题。

四是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我们搜集了200多篇期刊论文,对其中175篇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购买了13本相关著作,对其中2本影响大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们发现相关研究,尤其是对非师范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严重不足,而且大多囿于传统的高等(师范)教育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没有明显突破。最大的问题是,正是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权威专家的热情误导,才导致师范类专业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 —思想政治教育分卷》[3] 一书中。当然,我们也吸收了一些真正科学、有价值的见解。

五是研究了师范教育发展的问题和趋势。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师范教育的一部分,其发展受到整个师范教育发展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师范教育(包括西方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师范文化建设、师范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我国师范教育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师范性,以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导向,大力提高学生的教育科学技术素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本科后教育,并以在线教育、教育艺术化作为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的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这是确定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

六是对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和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内容,对它认识不清楚是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对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大范围、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是德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的复合体,不是单纯的德育,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提出了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德育与社会科学教育分离,德育部分独立出来,设置为《修身》课程,主要由专职班主任承担;社会科学教育部分与历史、人文地理课程合并为《社会》课程。以此作为探索师范类专业改革方向的重要依据。

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所以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除了直接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发展进行全面调查之外,还组织了有关实习支教对师范大学生专业发展的影响、师范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师范大学生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师范大学生的教师意识、师范大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状况等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并进一步编制了《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发展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

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而且干扰了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因此,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并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厘清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之间的关系,并确定非师范类专业改革方向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突破传统思想,进行了大胆的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是政治,而是思想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吸收政治社会化、组织文化等新理论,面向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建设新的思想管理学科(工作)。

九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基础和改革障碍进行了分析。任何一个专业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社会基础,发现问题的根源、寻找改革的出路都离不开对社会基础的分析。因此我们对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的社会基础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该专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改革本身可能并不难,难的是战胜阻碍改革的力量,所以为了制定可行的改革方案,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还从思想观念、守旧势力、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两类专业改革可能遇到的诸多障碍。

十是对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针对师范类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师范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在线教育、教育艺术化引发的教育革命,我们对师范类专业的各个改革方向分别进行了研究,制定了6个建设方案(培养方案),其中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学术型和应用型两个研究生类型,思想品德教育、社会教育两个专业。如下所示:

1.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建设方案

2.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学术型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应用型二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ww.daowen.com)

4.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应用型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社会教育专业本科阶段建设方案

6.社会教育专业学术型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十一是对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针对非师范类专存在的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主张把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造为思想管理专业,并依据新的思想管理学科(工作)体系和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编制了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的3个建设方案(培养方案)。如下所示:

1.思想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建设方案

2.思想管理专业学术型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思想管理专业应用型二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十二是对师范类学科专业设置、马克思主义类学科专业设置、教育学专业、高校公共课程(包括“两课”)设置的改革也进行了研究。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改革与这些学科专业、课程的改革密切联系。针对它们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整体改革、重新规划,以理顺关系、提升实效,并指出教育学专业的改革方向是学生管理与德育专业。为此,我们设计了5个改革方案(建设方案、培养方案)。

1.师范类专业设置改革方案

2.马克思主义类专业学科专业设置改革方案

3.高校公共课程(包括“两课”) 设置改革方案

4.教育学(学生管理与德育)专业本科阶段建设方案

5.学生管理与德育专业学术型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书作为研究成果的体现,结构和内容也大致跟以上的介绍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