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五代和北宋文化遗产: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

五代和北宋文化遗产: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官员和七动物雕像大小均相当于实物的两倍。守卫着宋仁宗陵墓,身穿长袍,衣纹为简单的线刻,胸前持一小雕像。位于宋仁宗陵墓神道左侧。神道两侧分别立着一些石兽和二石人,大部分均已损坏。可能雕刻于宋朝,不会更早。第一尊造像头部缺失,为舞蹈姿势;第二尊造像正在演奏小鼓;其他造像手部均已缺失,原本可能手持乐器。地藏菩萨,一腿弯曲,一腿下垂,坐于莲座上,双手各持一宝珠。左右胁侍为道明和闵公,分别位于基座两侧。

五代和北宋文化遗产: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

公元907年—1127年

675 河南(宋朝皇陵雕塑

681 河南(铁像)

683 山东

688 直隶

昭陵距离河南合时观(Ho Shih kuan)约两英里,这里的一些大型陵墓内安葬着宋朝的皇帝和皇室成员。其中一些陵墓前,长长的神道两旁排列着众多文臣武将和动物的雕塑。其他陵墓则比较简单,墓前仅有几件雕塑。

图554 A.永昭陵。墓主宋仁宗逝于公元1063年。图中远处的墓冢就像削去了顶端的金字塔。神道两侧排列着许多雕塑,既有文臣武将,也有各种动物,如羊、狮子、马、麒麟、象和朱雀等。

图554 B.陵墓石刻。位于宋仁宗陵墓神道右侧,可以看到十二官员、二羊、二狮、二马、一麒麟、一象,以及一朱雀浮雕。数目多于唐朝陵墓,但品质却差了不少。雕像规模很大,非常呆板,就像大石块一样,没有任何个性特征和艺术表现力。

图555 朱雀浮雕。宋仁宗陵墓神道旁的一块浮雕上刻有一朱雀,背景为云纹。朱雀造型奇特,鸟翅、龙颈、马首,羽毛为叶片状。它正在追逐一小兽,小兽在波浪般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神兽的明确象征意义尚不清楚,不过既然龙代表皇帝,那么它似乎与逝去的皇帝有关。这块浮雕的装饰性极强,由此可以看出,比起雕刻完整立体的造像来,宋朝工匠更擅长装饰。

图556 A.永厚陵。墓主宋英宗逝于公元1067年。神道旁的官员与动物雕像数目与永昭陵相同,质量相对较好。墓冢为金字塔形,边长150英尺,前面两侧各有一小墓冢。

图556 B.陵墓石刻。位于宋英宗陵墓神道左侧。十官员和七动物雕像大小均相当于实物的两倍。

图557 A.文官像。守卫着宋仁宗陵墓,身穿长袍,衣纹为简单的线刻,胸前持一小雕像。

图557 B.两文官和一马。位于宋仁宗陵墓神道左侧。马僵硬笨拙,毫无艺术特色。

图558 朱雀浮雕。位于宋仁宗陵墓神道左侧石屏正面。浮雕上有一巨大的朱雀,背景为云纹。朱雀长相奇特,马首、龙爪、鸟身、鸟翼,凶猛而高贵,盯着一小兽,小兽形似狐狸,正从云中的小洞钻出。

图559 A.小墓冢。位于永昭陵内金字塔形的大墓冢前方。神道两侧分别立着一些石兽和二石人,大部分均已损坏。

图559 B.两石羊。位于宋仁宗陵墓神道旁。与旁边吃草的羊相比,可知石羊尺寸之巨大。

图560 A.两尊侍卫像。河南登封嵩山上有四个铁铸的侍卫像,铸造年代为公元1213年。参见沙畹,《北中国考古图录》,第二卷,第330页。

图560 B.护法天王像。山西太原晋祠有四大护法天王铁像,其中三个铸造于宋朝。雕像非常写实,表情生动,表明当时大型冶铸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图中这尊铁像的铸造年代为邵圣四年(公元1097年)。

图561 A和B.两尊铸铁头像。据说来自河南。

都古若科夫收藏,上海。

图562 大佛首。位于济南府附近的开元寺。高约15英尺,为高浮雕,刻于陡峭的石灰岩崖壁上。佛首艺术价值不高,却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位于高处,且塑造得十分立体。可能雕刻于宋朝,不会更早。

图563 A.碧霞元君头像。美丽的女性头像,高发饰,周围有三只鸽子,衔着珍珠链。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

山中商会收藏,纽约

图563 B.碧霞元君头像。头戴宝冠,冠上有三只鸽子,衔着珍珠链。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3英寸。

拉加德收藏,巴黎

图563 C.观音菩萨头像。戴宝冠,上有一阿弥陀佛坐于莲座上。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2英寸。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纽约。

图563 D.碧霞元君头像。高发饰,周围有三只鸽子。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8英寸。

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芝加哥。

图564 A和B.二菩萨像。半跪于莲座上,一膝向下,一膝向上,手持有象征意义的小贡品。菩萨外形饱满,使人想起上一页中碧霞元君头像,两者材质也相同。几件造像可能来自山东,原本可能位于某尊主像两侧。

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3英尺4英寸。

通运公司收藏,纽约。

图565 A.一组造像。方形石板上,四尊高浮雕人物像排成一列,立于基座上。最前面的造像(部分破损)可能是护法神,其他几尊身穿长袍,可能是天人或者菩萨。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5.5英寸。

格罗斯让收藏,北京。

这组造像特点更接近唐朝,而非宋朝,但图中另一块与之相应的浮雕年代较晚,因而统一在这里介绍。

图565 B.一组造像。方形石板上,四尊高浮雕人物像立于基座上。第一尊造像头部缺失,为舞蹈姿势;第二尊造像正在演奏小鼓;其他造像手部均已缺失,原本可能手持乐器。四人身穿飘逸的长袍,体型丰满,近似于图563~564中的山东造像。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5.5英尺。(www.daowen.com)

格罗斯让收藏,北京。

图566 菩萨坐像。结跏趺坐,左手持莲,右手握拳。高宝冠,上有一浮雕花瓶。面部丰满,表情温和,闭着眼睛。

质地坚硬的灰色砂岩,有绿、红、黑和肉色彩绘。高1英尺7英寸。

小造像较为罕见,年代清晰,但出处不明。

尤摩弗帕勒斯收藏,伦敦

图567 A.造像碑背面。地藏菩萨,一腿弯曲,一腿下垂,坐于莲座上,双手各持一宝珠。左右胁侍为道明和闵公,分别位于基座两侧。莲叶从菩萨手中伸出,上坐众生,他们由地藏菩萨从六道度化,免于劫难。菩萨头部上方,有一小坐佛,结禅定印。佛龛下部刻二小狮一香炉

贞明二年(公元916年)。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10英寸。

佩特尔收藏,巴黎。

石碑正面刻有方形佛龛,内有佛像和菩萨像,风格为唐朝,年代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正面不如背面保存完好,但有历史资料价值,证明了后世会重新装饰某些早期石碑。

图567 B.罗汉像。十六罗汉之一,结跏趺坐。基座为悬崖形状,上盘一条龙。罗汉左手持一蝇拍,右手拿一物,形似水果。僧袍紧贴身体,身体略扁平。头部圆满硕大,是断裂后重新接上的。

白色软质石灰石。高2英尺1英寸。

吉美博物馆收藏,巴黎。

图568 观音菩萨坐像。呈自在坐,左膝抬起,肘部放于膝上,左手抵着下巴。身穿常见的印度服饰,颈饰璎珞,戴高宝冠,上有一阿弥陀佛。造像身后的背屏形如陡峭的悬崖,上有各种植物和动物,还有二猴,为菩萨奉上水果。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8英寸。

罗浮宫收藏,巴黎。

造像用普通的石灰石(分布于中国各个省份)刻成。因此不能确定其产地,但造像类型使人想起辽金时期中国北方的作品。

图569 菩萨立像。立于莲座上,双手于胸前合十。头戴高冠,衣袍紧贴身体,衣纹弯曲。造像形如柱子一般。

白色云母大理石。高约5英尺。

万涅克收藏,巴黎。

图570 观音菩萨坐像。结跏趺坐,右手举起,现已残缺,左手放于左膝。头戴高冠,上饰弥勒佛像,穿两层袈裟,身佩璎珞。整体呈女性风格,类似于宋朝雕塑。

白色大理石。高约5英尺。

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芝加哥。

图571 A.释迦牟尼佛坐像。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衣袍垂于基座,衣纹很深,右手抬起,但手印雕刻得不准确,椭圆形身光和叶形头光上刻有植物纹样。

大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

类似大理石的石灰石。高2英尺3英寸。

山中商会收藏,纽约。

图571 B.菩萨立像。直身站立,长帔巾从肩头垂下,头戴高冠。严格意义上的正面像,风格古朴。

类似大理石的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4英尺9英寸。

山中商会收藏,北京。

图572 A.凌霄塔。或称木塔,位于正定天宁寺内。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上,共九层,稀疏的塔檐下是成排的三踩斗拱,塔刹上有九层铜相轮。塔身外层为砖。下面两层八角各有一壁柱,此外没有其他装饰。寺庙建于宋朝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木塔可能也建于同一时期。

图572 B.澄灵塔。位于正定府临济寺内。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上,塔身高而细长,共九层,塔刹高耸,呈圆锥形,上有九层金属相轮。塔檐相距很近,装饰华丽。高高的塔基上环绕着莲花瓣,宝塔就像矗立在花萼中。寺庙建于东魏,但塔很有可能于明朝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重建,后来也曾经修复过。该塔又被称为青塔,以便与同样位于正定府的木塔、砖塔和花塔相区分。

图573 大型释迦牟尼佛像。立于莲座上,双手于胸前合十。下裳垂及脚下,腿部衣纹深秀繁复,装饰着珠链。据直隶地方志记载,佛像最初造于隋朝,后来为了铸造钱币而被熔毁。宋朝初期重塑,后来似乎又曾多次修复过。造像鎏金,规模巨大,立于正定府隆兴寺内。有中国人估计它有73英尺高,可能过于夸大了。

图574 A.一根柱子。见下图基座正面。上有蟠龙,造型精美,有宋朝造像特征。

图574 B.装饰局部。上一页图中巨佛基座正面。基座下蜷伏着两头狮子,装饰线分隔出三条饰带。下方的饰带最宽,叶形凹陷处有小造像,柱上有蟠龙。向上是一条装饰线,内有两层莲瓣。再向上另有两条饰带,其中一条刻有花彩和高浮雕狮首,另一条刻有飞天,托起大量花彩。这些精美的装饰雕刻于大理石上,乾隆年间曾修复过,原本是宋朝的样式。

图575 A.观音菩萨坐像。坐于莲座上,一脚下垂,一脚弯曲放于基座上,右手结安慰印。宝冠上有一小阿弥陀佛,头光上刻有火焰纹。塑像巨大,由陶土制成,表面彩绘,位于正定府隆兴寺主殿门前的墙壁上。明显为宋朝样式,但后来可能修补过。

图575 B.高浮雕群像。位于上图观音像旁边,包括许多菩萨、护法和罗汉,共六层。这些陶塑最初制作于宋朝,但鉴于材质易碎,显然后来经过修补和重新彩绘。位于隆兴寺主殿门前的墙壁上。明显为宋朝样式,但后来可能修补过。

图576 普贤菩萨像。骑着大象,周围有许多菩萨、护法、罗汉和比丘,上方为那伽、飞天和几座宝塔,再向上是起伏的群山。装饰具有涂绘效果,浮雕深浅不一,遍及整面墙壁,如同壁画一般。乾隆年间修复,但最初图案是宋朝的。

图577 观音菩萨立像。直身站立。头戴高宝冠,饰有浮雕植物纹和一小阿弥陀佛。右手抬起,结安慰印,左手位于胸前,持一莲花花苞。衣袍紧贴着柱子般的身体,展露出非凡的魅力。

鎏金铜像,呈鲜绿色。高2英尺2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据说,这尊漂亮的小铜像来自奉天附近。可能制作于金代中国北方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