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907年
486 陕西
536 陕西(铜像)
542 陕西(塔、陵墓石刻、线刻碑)
571 河南
605 山西
631 山东
648 直隶
图365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放于左膝。衣褶曲线平缓流畅,莲座上的帷幔也是如此。造像身后,叶形大背光边缘装饰着火焰纹。头光上装饰着缠枝纹和过去七佛。发饰为螺发。底座上刻有年代:贞观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元639年7月1日)。根据题记可知,这尊佛像是为唐太宗时的著名宰相马周制作的。
深灰色石灰石,带有铜绿色光泽。高2英尺8英寸。
高桥收藏,东京。
图366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八角莲座上。莲座上层覆盖着帷幔,八面曲线都呈同心圆状。大头光上刻有一朵莲花,边缘装饰着火焰纹。头光上部和造像鼻子均残损。
灰色石灰石,表面呈棕色。高2英尺7英寸。
图367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结说法印。着通肩袈裟,衣褶线条劲利。叶形头光上刻有三尊小坐佛,无其他纹饰。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8.5英寸。
竹内收藏,东京。
图368 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左手举起,施无畏印,右手放于右膝。两侧胁侍菩萨立于莲座上。三尊造像头光边缘均装饰着火焰纹。菩萨照例通体璎珞。
显庆二年五月(公元657年)。
灰色石灰石,表面大部分有彩绘。高1英尺8.5英寸。
卢丁顿(C.Luddington)收藏,费城。
图369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举起的右手已残损,左手放于左膝,结降魔印。叶形大背光上装饰着平雕的火焰纹。我们对这一雕像的了解仅限于照片和文字介绍。
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约3英尺。
乔治·普拉特(George D.Pratt)收藏,纽约长岛。
图370 A.造像碑正面。浅龛中,释迦牟尼佛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施无畏印,两侧各一胁侍菩萨。造像碑顶部有两条蟠龙,高高的基座上有一块题记,题记中的日期为上元三年九月八日(公元676年10月20日)。
灰色石灰石。高约15.5英寸。
高桥收藏,东京。
图370 B.造像碑正面。三尊造像看上去几乎与碑面毫无关联,自成一体。中间主佛坐于双层大莲座上,施无畏印。两侧胁侍菩萨均立于莲座上,手持花朵。
灰色石灰石。高9.5英寸。
高桥收藏,东京。
图371 A.僧人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双手捧着经卷,放于胸口。外衣从左肩垂下,衣褶斜长,线条劲利。头部巨大,可能原属于其他造像。
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4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71 B.僧人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双手握于身前,一手拿念珠。光头,圆脸,转向一侧,神情专注。外衣搭于左肩,边缘盖住手臂。这座造像与下图中的两尊菩萨像属于同一组。
深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
格伦维尔·温斯罗普收藏,纽约。
图372 A.菩萨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左手持宝瓶,举起的右手已残损。头部宽而有力。高高的发髻上装饰着一块小牌,现已部分破损。上身裸露,下裳围在腰间,饰有一条珠串。
深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3英寸。
图372 B.菩萨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双手残缺。显然,右手原本拿着一朵莲花,花茎尚绕在右臂。头转向一侧,高高的发髻上装饰着一个小罐子。这一对造像材质和尺寸均相同。
二者均由格伦维尔·温斯罗普收藏,纽约。
图373 A.僧人像。立于莲座上,右手举起,拿一经卷,左手自然下垂。外衣从左肩垂下,颈部和部分胸口裸露。硕大的光头、饱经风霜的肌肤、吃力的眼神,将一位老僧人刻画得栩栩如生。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9.5英寸。
图373 B.同一造像背面。可以看到衣纹的设计,以及这位老僧人粗壮有力的颈部。
作者收藏。
图374 A.比丘像。立于莲座上,双手握于身前。着通肩袈裟,边缘盖住右臂。大光头,长鼻子,极具个性。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9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74 B.无首比丘像。左肩业已破损,但是从左肩垂下来的衣袍和手中的念珠仍清晰可辨。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9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75 菩萨立像残躯。体型纤细,略有扭转,着常见衣饰。腰间束一珠串,胸前璎珞繁复,双肩帔巾飘拂。
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10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76 A.观音菩萨半身像。双臂残缺,发髻上刻有小阿弥陀佛,颈部璎珞照例华美繁复。
灰色石灰石,部分彩绘。高1英尺6英寸。
格伦维尔·温斯罗普收藏,纽约。
图376 B.菩萨立像。双手双脚缺失,身体弯曲,衣着华丽,璎珞繁复。头部和图A中的一样宽大有力。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3英寸。
帕里什·沃森收藏,纽约。
图376 C.菩萨头像及左肩局部。高宝冠上刻有一浮雕宝瓶(?)。
深灰色石灰石。高10英寸。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克利夫兰。
图377 菩萨立像。头部和双手残损。身体弯曲,上身袒裸,肩头披一条薄帔巾,胸佩璎珞,腰间围着一条珠串。长裙紧紧缠绕在身上,腿部衣褶呈同心圆状。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2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378 A.菩萨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双手残缺。身上是常见的帔巾、璎珞以及长裙。高发髻上刻有莲花、弯月、宝瓶。
灰色石灰石,有镀金及涂红色的痕迹。高4英尺6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378 B.菩萨像。立于双层莲座上,着通肩袈裟,双手以及发髻上的宝冠残缺。
灰色石灰石,部分表面有金黄色和棕红色的痕迹。高4英尺4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379 A和B.十一面观音侧面和正面。立于莲座上,左手持净瓶,右手举起,已残缺。身体微微弯曲,上身璎珞繁复,双肩与双臂帔巾飘拂。长裙轻薄,垂至脚前,衣纹流畅。造像身后是一块朴素的石碑,顶部雕刻成叶形背光,装饰着火焰纹。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
灰色石灰石。高5英尺。
卢芹斋收藏。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展出。
图380 弥勒佛(?)。倚坐在方形台座上,脚下各有一朵莲花,花茎出自下方狮首口中。右手施无畏印,部分残损,左手放于左膝,结降魔印。佛首宽大有力,头光上刻有过去七佛,边缘装饰着火焰纹。
灰色石灰石。高约3英尺。
贝拉·达·科斯塔·格林小姐收藏,纽约。
图381 坐佛。倚坐在圆形台座上,双脚和原本举起的右手均不存,左手放于左膝。佛首宽大有力,双眼半睁半闭。
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来自西安府。
图382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十分宽大,装饰精美。着通肩袈裟,前胸大部分袒裸。原本举起的右手已不存,左手放于左膝。造像面容丰满,体型壮硕,头饰是常见的螺发。
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
来自西安府青龙寺。
早崎收藏,东京。
图383 A.菩萨像。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结禅定印。上身着轻薄的帔巾,胸佩璎珞。高发髻上装饰着浮雕。
白色大理石,有彩绘痕迹。高1英尺7英寸。来自西安府香城寺。
早崎收藏,东京。
图383 B.菩萨像。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头部和双手均不存,长袍垂至双腿和台座,衣纹丰富。上身着帔巾,胸佩璎珞。
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84 A.方匣的一个侧面。每一面都刻有一尊高浮雕护法(也称天王)。琉璃王(也称南方增长天王)手持长剑,坐在被击垮的敌人身上。两侧的巨鬼随从手持三叉戟(其中一个局部已损坏)。
白色大理石。高9英寸,宽12英寸。
方大维收藏,巴黎。
图384 B.同一方匣的另一侧面。毗沙门天王(也称北方多闻天王)左膝压住敌人,右手举起,挥舞宝幡。两侧各站一夜叉(能带来疾病的侏儒)。这个方匣原本有盖,可能用于盛放僧人的舍利。
图385 造像碑正面。浅龛中,释迦牟尼佛坐于柱形高基座上,施无畏印。两侧是两弟子(阿难和迦叶)、两菩萨。基座底部有两尊小坐像。壁龛两侧的小隔间中有四尊小造像,上方有两飞天(其中一个部分残损)、四伎乐。壁龛下方,两比丘站在香炉旁,两侧各有一人像(身穿世俗衣服)、一力士。造像碑放置在供桌式的底座上。
如意元年(公元692年)。
灰色石灰石(我们仅有这块石碑的照片,不知应将它归入陕西还是河南)。
罗德岛设计学院收藏,普罗维登斯。
图386 A.道教造像碑正面。天尊盘腿坐于台座上,两侧造像各持一手板。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灰色石灰石。高13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86 B.道教造像碑正面。天尊盘腿坐于高基座上,两侧造像做敬拜状。
长寿三年(公元694年),或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年号的第二个字被雕工省略。
灰色石灰石。高约1英尺4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387 A.小型塔。位于西安府南15英里处的香积寺内。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塔极有可能修建于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寺内的主塔见图423A。图中是一座小型塔,塔上的雕塑装饰很有特点,其中一些浮雕如今收藏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内。
图387 B.宝庆寺塔。宝庆寺现在通常被称作华塔寺,位于西安府。塔基建于唐朝,保留了那一时期的大体轮廓和建筑特点。不过,从一些装饰性元素来看,明朝末年或者更晚的时候,这座塔被重建或者部分修复过。寺内曾经有大量浮雕造像,大都落入日本收藏家之手(参见图393~395)。寺庙后经重建,被当地的警察占用。
图388 A和B.两尊力士像。来自香积寺塔。位于装饰着云纹的挑檐下,均为高浮雕,身穿盔甲,脚踩人形怪兽。头部硕大,与身体不成比例。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这些造像需要摆放在高处。
深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89 A和B.两尊力士像。同样来自香积寺塔。姿势与衣着均与前两尊力士相同。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90 A.宝庆寺塔二层局部。图片中,挑檐下有一些晚明时的浮雕,还有一个佛龛,龛内有一些早期造像。龛楣处的浮雕无疑是唐朝时的作品,龛内的菩萨像则更早,可能制作于北魏时期。这张照片拍摄于1902年,拍摄者是东京的伊东忠太教授。我们参观时,龛内的造像已经不在了,它可能与图135中的造像年代相同。
图390 B.宝庆寺塔主体的三层。塔身的拱形龛内有一些装饰性造像。第二层的佛龛内是浮雕群像,第四层的一个佛龛中有一尊佛的半身像。
图391 A.十一面观音立像。位于浅龛中,右手举起,手持莲花。膝盖以下部分残缺。左肩斜披薄纱,项饰璎珞,臂饰钏,腰系长裙。叶形头光边缘饰有火焰纹,两侧各有一飞天。
灰色石灰石。与接下来的三尊造像是同一系列,原本位于西安府宝庆寺。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391 B.十一面观音立像。位于浅龛中,立于双层莲座上,左手持莲花。右手以及浅龛右侧残损。与上一尊造像一样,通体衣饰华丽。头光装饰稍有变化,但两飞天姿势没有变化。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11英寸。
原村收藏,横滨。
图392 A.十一面观音立像。位于浅龛中,右手举起,手持莲花,左手抓住帔巾一角。这尊菩萨像和前面两尊属于同一组,身上衣饰均与二者相同。头光装饰着花朵与翼状纹饰,两侧各一飞天。
材质和大小均与前面的造像相同。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392 B.十一面观音立像。位于浅龛中,立于双层莲座上,右手持宝瓶,左手举起,原本应该擎着一朵莲花,今已不存。与前三尊造像属于同一组。
灰色石灰石,表面泛白。高3英尺9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393 A.装饰性浮雕。佛像(极有可能是弥勒佛)倚坐于基座上,脚踩莲花,右手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指向下方。衣服从左肩垂下,胸前大部分袒裸。两侧各一胁侍菩萨,其中一尊手持宝瓶。造像上方的华盖装饰着流苏,两侧各有一飞天。背景的装饰非常精彩,包含了诸如“喂羊”等主题。这块浮雕,连同接下来的四块浮雕,原本位于西安府宝庆寺,现今被安置在东京早崎先生的花园内。材质均为灰色石灰石,高约3英尺8英寸。
图393 B.装饰性浮雕。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祭台样式的基座上,右手施降魔印。基座正面有一香炉,两侧各一跪像。两侧胁侍菩萨立于莲座上,一尊手持宝瓶,另一尊抓住长袍的衣角。佛像上方是菩提树枝,两侧各一飞天。
材质、尺寸和出处与上一件作品相同。
早崎收藏,东京。
图394 A.装饰性浮雕。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右手举起,施无畏印。两侧分别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立于莲座上。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大势至菩萨手持莲花。菩萨脚边各有一小造像。浅龛上方有一装饰性小华盖以及两飞天,均为浅浮雕。
材质、尺寸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早崎收藏,东京。
图394 B.装饰性浮雕。菩提树下,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方形基座上,右手施降魔印。基座正面有一香炉,两侧各一跪像。佛像两侧的胁侍菩萨一手抬起,拿着一朵花,另一手抓住帔巾。
材质、尺寸与出处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
早崎收藏,东京。
图395 A.装饰性浮雕。佛结跏趺坐于祭台样式的基座上,右手施降魔印。基座正面有一香炉、两狮子。两侧各站一菩萨,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另一菩萨所持之物已缺失。浅龛上方有一装饰性华盖以及两飞天。
材质、尺寸与出处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
早崎收藏,东京。
图395 B.装饰性浮雕。佛结跏趺坐于大莲座上,脚边有两头小狮子。两侧胁侍菩萨(应该是观音和大势至),一尊手持净瓶,另一尊手持杨柳枝。造像上方的华盖装饰着流苏,两侧各有一飞天。根据题记可知,这块浮雕制作于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材质、尺寸与出处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
原村收藏,横滨。
图396 A.装饰性浮雕。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高莲座上,右手施无畏印。两侧胁侍菩萨(应该是观音和大势至),一尊手持净瓶(或罐子),另一尊举着一朵莲花。造像上方有一装饰性华盖,两侧各一飞天。
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据说这块浮雕来自西安府的安庆寺。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7英寸。
早崎收藏,东京。
图396 B.装饰性浮雕。佛结跏趺坐于高莲座上,右手施无畏印。两侧胁侍菩萨各抬起一条手臂,手中拿着一朵花。造像上方是两棵树的树枝。
年代、尺寸与出处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
早崎收藏,东京。
图397 装饰性浮雕。主尊(可能是弥勒佛)倚坐于基座上,脚踩莲花,右手施无畏印。两侧胁侍菩萨,一尊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另一尊举着一个盘子,盘中是一圆锥形物品。造像上方有一装饰性华盖,两侧各有一小飞天。佛脚两侧各有一小狮子。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
尺寸与材质均与前一块浮雕相同。
早崎收藏,东京。
图398 A.装饰性浮雕。佛龛位于石壁中央。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结安慰印。身光以及叶形头光边缘都装饰着火焰纹。龛外两侧均有一线刻比丘立像及植物纹样。
大理石一样的石灰石。高1英尺2.5英寸。
山中商会收藏,纽约。
图398 B.装饰性浮雕。样式与形状同上一块。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右手残缺,左手结降魔印。龛外两侧各有一线刻像,向佛进献水果。
尺寸与材质均与上一块浮雕相同。
东亚艺术博物馆收藏,柏林。
图399 A.装饰性浮雕。与前两块浮雕是一组。佛像坐姿与上图相同,右手残缺。龛外右侧破损,不过左侧的线刻人像以及植物纹样仍然可以辨识。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3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399 B.装饰性浮雕。与前三块浮雕是一组,破损更严重。坐佛头部和右手缺失,左手结降魔印。龛外两侧均有线刻比丘像及植物纹样。尺寸与材质均与上一块浮雕相同。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00 A.装饰性浮雕。与前四块浮雕是一组。浅龛内,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双手托钵。头光和身光均为浮雕,装饰着火焰纹。龛外两侧均有一线刻比丘立像以及植物纹样。
浅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1英寸。
东京帝国博物馆收藏,东京。
图400 B.装饰性浮雕。浅龛内,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双手结降魔印。长袍垂至莲座上部,形成衣褶。龛外两侧均有一线刻比丘像以及植物纹样。
大理石一样的石灰石。高1英尺0.5英寸。
查尔斯·维涅收藏,巴黎。
这六块浮雕样式相当统一,可能是同一个多边形室内的装饰,如佛塔。据我们所知,这一组浮雕还有另外两块,一块由竹内收藏,另一块则藏在东京帝国博物馆内。它们原本属于早崎先生,他将它们从西安府带了出来。据早崎先生说,它们原本位于宝庆寺内。现藏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中的一块浮雕(见图401B)同样来自西安,但材质和风格却有所不同。
图401 A.阿弥陀佛坐像。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双手托钵。这尊造像显然和前两尊造像一样,位于浅龛中。浅龛现在已彻底损毁,然而造像却保存相对完好。
灰色石灰石。高11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01 B.装饰性浮雕。与前面几张图中的浮雕相似。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托钵。身后大背光和头光上都装饰着火焰纹,龛外两侧均有一线刻比丘立像。
大理石一样的石灰石。高1英尺2.5英寸。来自西安府。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图402 观音菩萨立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左手持净瓶,右手举起,已残缺。高发髻上装饰一小释迦牟尼佛。长帔巾自肩头垂落,衣纹流畅舒展。上身璎珞繁复,下身自腰部束一长裙,腿部衣纹呈同心圆状。神龙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公元706年12月2日)。
灰色石灰石,有棕色包浆。高8英尺。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03 A.天尊头像。高发髻,山羊胡。眼睛和嘴巴雕刻得异常精致,鼻子部分残损。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5英寸。来自西安府。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图403 B.天尊坐像。结跏趺坐于高基座上,身后背光残损。和常见的道教造像一样,身穿长袍,高发髻,山羊胡。
景龙三年(公元709年)。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3.5英寸。来自西安府。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图404 佛首。形状宽大,眼睛斜视。涡卷纹发式,就像一顶帽子。
白色大理石,部分彩绘。高10英寸。
赛维让收藏,巴黎。
图405 A.坐佛。结跏趺坐,结禅定印。薄衣贴体,体型丰满,衣纹劲利。造像放置在装饰华丽的高基座上,基座制作于公元629年,显然早于造像本身。
白色大理石。高3英尺9英寸。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克利夫兰。
图405 B.坐佛。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已缺失。衣衫轻薄,衣纹弯曲流畅。
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5英寸。
宾收藏,巴黎。
图406 A.坐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右手举起,施无畏印。外袍宽大,垂至莲座上部,衣纹深且弯曲。基座底部缺失,代以木墩。
白色大理石,有镀金痕迹。高2英尺6英寸。
早崎收藏,东京。
图406 B.坐佛。结跏趺坐于基座上,基座下部缺失。双手残缺。外袍宽大,下摆覆盖基座,衣纹规则齐整。
白色大理石,有彩绘痕迹。高1英尺7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07 坐佛残躯。结跏趺坐于八角基座上,外衣下摆覆盖基座上部。基座下方,八个跪着的侏儒托举着三阶的台座,底座刻有卵形和叶形图案。造像体型优美,衣衫柔软,紧贴身体。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4.5英寸。来自西安府。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408 A.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柱形高基座上,右手举起,已残缺。外袍下摆覆盖基座上部,衣纹很深。
景龙二年三月一日(公元708年3月27日)。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10英寸。
巴尔收藏,纽约。
图408 B.僧人像。结跏趺坐于高基座上,右手举起,伸出两指,左手放左膝。外袍覆盖坐具,衣纹弯曲。坐具位于八角柱上,基座底部刻有大莲花。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10英寸。
克勒克安收藏,纽约。
图409 A.女乐俑。手抚琵琶,一猫一狗在脚边嬉戏。右脚放在左膝上,头靠琵琶。右手拨弦,左手和琵琶上部残缺。面庞圆润,头绾双髻,宛若厚厚的垫子,这一发式常见于唐朝陵墓中的女俑。这一时期反映世俗生活的造像十分罕见,我仅见过两件。另外一件同样购自西安府,现在由东京的高桥先生收藏。
白色大理石。高2英尺。
东京美术学校收藏,东京。
图409 B.菩萨像。双脚交叉,双腿微微抬起,双手放于膝盖,随意地坐于双层莲座上。身体纤细,微微前倾,衣裙轻薄,璎珞繁复。头部硕大,歪向一侧,绾高髻,戴宝冠。白色大理石,有镀金和彩绘痕迹。高1英尺9英寸。来自西安府。
早崎收藏,东京。
图410 A.装饰性浮雕残片。西方广目天王左手托宝塔,右手持剑。腿部残损。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3英寸。来自西安府。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图410 B.装饰性浮雕。菩萨结跏趺坐,右手举起,左手放左膝。两侧帔巾飘拂,曲线优美。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1英寸。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图411 A.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方形高基座上。外袍垂下,衣纹很深。右手举起,已残缺,左手结降魔印。背光残缺。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
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1英尺6英寸。来自西安府。
作者收藏。
图411 B.造像碑正面。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右手举起,施无畏印,左手托钵。身后两侧各一弟子(身穿僧衣)、一菩萨(立于莲座上)。菩萨脚下各有一狮子,狮子之间有一香炉。
白色大理石。高1英尺1.5英寸。
宾收藏,巴黎。
图412 造像碑正面。道教造像。正中是天尊,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座上,身后是火焰形背光。两侧有一男一女两造像跪拜,下方有两男两女四造像跪拜。四造像中间的基座上有一题记。据题记可知,这座造像碑是杨真为纪念逝去的女儿绫空(可能是其中一尊女性造像)而造。
开元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元726年4月27日)。
浅色砂岩。高约1英尺6英寸。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已故的端方总督赠送。
图413 A.持莲观音像。立于莲座上,右手持纤长花茎。重心落在一条腿上,身体相应扭曲,头部前倾。腰束长裙,身饰璎珞。
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3英尺5英寸。
方大维收藏,巴黎。
图413 B.菩萨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右手举起,已残缺,左手抓衣裙一角。腰束长裙,双肩和双臂缠绕着帔巾。叶形头光顶部残缺。这尊菩萨像与同组中的其他造像风格迥异。
灰色硬质石灰石。高2英尺9英寸。
鲁塞(Rousset)收藏,巴黎。
图414 僧人像。立于莲座上,双手在身前交叉。身穿普通僧衣,外罩短衫,内穿束腰长袍,垂及足边。鞋子前端宽大,向上翘起。圆形头光部分破损。尽管造像代表圣僧,但头部形象可能参照了具体的某个人。
黄色砂质石灰石,涂有红色和绿色颜料。高3英尺。来自甘肃敦煌千佛洞。
图415 A.装饰性浮雕。龛内,天人(或飞天)立于莲座上,双臂伸展,做舞蹈状。
浅色软质石灰石。高1英尺3.5英寸。
宾收藏,巴黎。
图415 B.造像碑正面。浅龛内有三尊立像。中间佛像结无畏印,两侧菩萨虔诚敬拜。龛口刻有植物纹样。
龙纪元年(公元889年)。
蛇纹石。高1英尺3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16 A.小祭台上的七尊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高基座上,施无畏印。两侧是阿难和迦叶两弟子,前方两侧各一小比丘,再往前两侧各一力士,中间两坐狮。造像位于四足高台座上。佛像的头光如同一片大菩提叶。
鎏金铜像。高8英寸。
罗振玉收藏,天津。
图416 B.小祭台上的四尊像。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八角高基座上。长长的外衣垂下,覆盖坐具,衣纹丰富。坐佛身前,正中一小比丘,两侧各一护法天王。造像位于高台座上。佛像的叶形大背光上刻有火焰纹。
鎏金铜像。高11.5英寸。
山中商会收藏,伦敦。
图417 A.小祭台上的群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高莲座上,施无畏印。外衣垂下,覆盖坐具,衣纹丰富。右侧莲座上坐一小佛,左侧莲座上站一菩萨,前方一小护法天王。护法天王下有一块碑,碑顶有两蟠龙。
鎏金铜像。高6.75英寸。
查尔斯·维涅收藏,巴黎。
图417 B.菩萨像。结跏趺坐于高基座上,原基座已残缺,代以木基座。右手举起,持一朵花,左手放左膝。衣裙下摆覆盖坐具,衣纹厚重。
鎏金铜像。高(仅菩萨像本身)5英寸。
竹内收藏,东京。
图418 A.观音菩萨立像。原本可能右手持杨柳枝,左手持净瓶,不过二者均已不存。高发髻上装饰一小阿弥陀佛。
图418 B.观音菩萨立像。立于圆形基座上,左手持净瓶,右手中的物品已缺失。发髻上装饰一小阿弥陀佛。和其他菩萨像一样,周身帔帛飘拂,璎珞繁复。
鎏金铜像。高8.5英寸。
竹内收藏,东京。
图419 A.菩萨立像。立于莲座上,下面是四足台座。右手结安慰印,左手持花瓶。叶形大背光上刻着火焰纹。(www.daowen.com)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鎏金铜像。高1英尺。
斯托克雷特收藏,布鲁塞尔。
图419 B.持莲观音立像。立于莲座上,下面是八足台。右手举起,持小匣,左手持莲花。长袍飘动,遍身璎珞,头饰像花朵一样。
鎏金铜像。高7.5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19 C.观音菩萨坐像。自在坐于基座上,基座极有可能是石块,高头饰上有一小阿弥陀佛。还有几件这一样式的复制品。
黑铜像。高7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19 D.力士像。立于咆哮的狮子背上。左手举起,可能持有物品,现已缺失。
鎏金铜像。高4英寸。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20 石棺形状的香灰缸。位于供桌样式的底座上,下面的台子四周环绕着栏杆。平台四角各有一人,身穿盔甲,抬起石棺。图中可以看到,石棺上装饰着代表四个方位的动物,分别是代表西方的白虎、代表南方的朱雀、代表东方的青龙、代表北方的玄武。盖子呈拱形,石棺顶端伸出很长一截。
鎏金铜器。高约1.5英尺。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图421 石棺形状的香灰缸。位于两层台阶的台子上,台子四周环绕着装饰华丽的栏杆。石棺四周各有一力士。拱形的盖子上以及石棺侧面均刻有植物纹样,石棺侧面还有衔环的狮首(即铺首)和伎乐飞天。从题记可知,这件香灰缸制作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鎏金铜器。高11.75英寸,长16.375英寸。近期发现于山东济南府以东约40英里的济阳。山中商会收藏,大阪。
图422 大雁塔。位于西安府以南约3英里处。唐朝时,塔位于长安城内的大慈恩寺内。公元649年,高僧玄奘移居大慈恩寺。据说,他于公元652年建造了第一座塔——一座五层砖塔(玄奘去世后不久,沙门慧立为他写了一本传记,传记中对这座塔进行了描述)。在连年的战争中,这座塔深受其害。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奉武则天之命,这座塔彻底重建,新建成十层塔。当时,塔内藏有珍贵的圣物,塔顶是一个石室,里面有两座石碑,记载着皇家对佛教教义的赞许。唐朝后期,长安屡遭战火和抢掠,这座塔再次受损。公元930年—933年间重建,塔身仅剩七层。明清时期的修复几乎没有改变它的总体特征。
这是座巨型方塔,七层格局基本一致,越往上尺寸越小。塔基边长约82英尺。整体高(不含顶部上釉的圆锥形塔刹)约190英尺。墙体很厚,夯土结构,表面是黄砖。瘦长的扁柱使塔身墙面不至于太单调。第一层每侧有十根扁柱,第二层每侧有八根扁柱,第三层每侧有六根扁柱。塔檐由连续错位的薄砖砌成。第一层塔身四面都有券门,上面每层塔身同样都有券门。正面券门门洞两侧各有一龛,龛内各嵌置一碑。
图423 A.香积寺善导塔。位于西安府以南约13英里处,唐朝旧都城外。这座塔建于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共有13层,和大雁塔属于同一类型,但是最上面的两层现已毁坏。
这座塔平面为方形,底层边长约31英尺,现在高约80英尺。底层南面辟门,东、西、北三面各有一券形龛。上面每层同样都有券门,券门两侧各有一仿木构浅浮雕假窗(由四对壁柱和两根横梁构成)。塔檐的形状和大雁塔一样。主塔旁边还有座小砖塔,上面原本装饰着造像,现已损毁或脱落。
图423 B.小雁塔。位于西安府以南约2.5英里处,唐朝旧都内的荐福寺中。景龙年间(公元707年—710年),唐中宗下令修建了这座塔。宋朝和明朝也多次重修。
小雁塔共13层(最上面的一层已经毁坏),平面为方形,底层边长约35英尺,现在的高度不超过100英尺。塔身下面是一个六七英尺高的基座。墙体同样是夯土结构,表面覆以黄砖。内室很小。塔身南北两面各辟一券门,南门前面立着一座残破的明代牌楼,北门前面建有相同风格的门廊。同其他的塔一样,塔身被层层塔檐(由连续错位的薄砖砌成)分开。塔顶几个世纪前便已经缺失,现存顶端部分凹陷。
图424 A.大雁塔正面。底部两层(参见图422的图注)。
图424 B.小雁塔南面。底部三层(参见图423B的图注)。
图425 A.白塔寺五层方塔。位于西安府以南约16英里处,南山附近的白塔寺中。这是一座五层小方塔,底层边长约27英尺。塔身只有南面有券门,其他三面仅有朴素的砖墙。飞檐很宽,比例精致。据长安的地方志记载,这座塔建于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所有塔中,这座塔保存得最好。
图425 B.兴教寺玄奘舍利塔。位于西安府以南约15英里处。这是一座五层方塔,略小于香积寺善导塔。顶部破损严重,底层正面墙体部分脱落。二层及以上塔壁上,四根八角形倚柱将塔面分成三间,倚柱上方是一根横梁,横梁上方有一排斗拱,斗拱上方还有一根细横梁,均为浅浮雕。塔檐很宽,让人联想起伸出的屋顶。这种结构显然是仿木结构建筑样式,是唐朝建筑的重要代表。这表明,中国曾存在大量的塔,倚柱、斗拱和横梁均为木制。日本尚存几座与这一样式大致相似的塔。这座塔是玄奘的舍利塔,建于开成年间(公元836年—840年),主塔旁边还有两座小塔。
图426 A.昭陵六骏之飒露紫。图中丘行恭将军正要为受伤的战马拔箭。战马装饰华丽,将军身穿战袍,头戴兜鍪。人和马均为高浮雕(近乎半圆雕),背景简单,边框只是简单的直线。左上角的方形碑可能用于题记。
灰色石灰石。高5英尺9英寸。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
这块浮雕连同其他五块(下图有其中三块)类似的浮雕刻画了一系列战马形象,原本位于昭陵[唐太宗的陵墓,位于陕西渭河北部醴泉县(今礼泉县)]祭坛东西两侧。公元637年,唐太宗下令为自己和文德皇后修建了这座陵墓。根据唐朝的资料,大画家阎立本曾经为皇帝画过一些战马,人们猜测,这些画可能用于创作陵墓浮雕。宋朝时,这六匹马也被刻在了石板上。照片由沙畹拍摄于昭陵原址(参见《北中国考古图录》,图288~290)。费城大学博物馆获得其中两块浮雕后,这些照片由毕士博(C.W.Bishop)发表在《博物馆杂志》1918年第3~4期上。想了解更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可以看伯希和发表在《亚洲学报》(1923年4~6月,第201~202页)、韦利发表在《伯灵顿杂志》(1923年9月)上的文章。
图426 B.昭陵六骏之拳毛。战马胸部中一箭,马鞍后面背部中三箭。呈小跑姿态,身侧无人陪伴。这匹马和前一匹一样,又矮又重,保存稍差一些。缺失的一些地方用石膏进行了修复。
灰色石灰石。高5英尺5英寸,宽6英尺7英寸。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27 A.昭陵六骏之特勒骠。与前两块浮雕属于同一系列。装饰华丽,呈小跑姿态。浮雕下部损坏,马腿部分缺失。
灰色石灰石。高5英尺5英寸,宽6英尺6英寸。
南院博物馆收藏,西安府。
图427 B.昭陵六骏之青骓。系列浮雕中的第四块。这匹马正凌空飞奔,同样非常华丽,两条腿破损。
材质相同,尺寸和保存地同上。
同一系列中的另外两块浮雕现保存于西安府的小博物馆中。一块是小跑的骏马(即白蹄乌),另一块是飞奔的马(即什伐赤),均已严重破损。它们陈列在走廊中,很难拍到理想的照片。
图428 A.远望乾陵。乾陵是唐高宗(逝于公元683年)的陵墓,位于陕西咸阳以北约20英里处。陵墓巨大,神道两侧有许多石像,包括文武百官、马、鸵鸟,还有其他一些动物雕像,现已毁坏。
图428 B.远望恭陵。恭陵是唐高宗之子李弘的陵墓,位于河南偃师县。神道两侧仅存有几件动物和官员石像。陵墓顶部有些低洼,看起来像被挖掘过,前面有两座类似的小坟墓,后面有一些石狮。
图429 A.恭陵墓前坐狮。河南偃师县。
图429 B.恭陵墓前立狮。
图430 A.乾陵石马。身佩马鞍,立于神道右侧。
陕西乾州。
图430 B.乾陵翼马上部。立于神道左侧。膝盖以下残破,原本在泥里埋了很长时间,直到已故的谢阁兰博士参观乾陵时才被挖掘出来,放在了照片中的位置。
图431 A.乾陵坐狮。口部张开。
图431 B.乾陵大石碑。碑面刻有碑文,碑顶有蟠龙。
图432 A.乾陵鸵鸟浮雕。立于神道右侧。
图432 B.崇陵鸵鸟浮雕。崇陵是唐德宗(逝于公元805年)的陵墓,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这块浮雕立于神道两侧的石像中,鸵鸟脖子细长,弯曲后转。
图433 A和B.崇陵的两头坐狮。这两头笨拙的石狮形象地展现出唐朝后期动物雕塑演变的最后一个阶段。
图434 A和B.两头蜷伏的狮子。可能用于支撑神道石柱。只雕刻出狮子的头部和身体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作为基座。
白色大理石,出自陕西。高1英尺。
(A)奥克塔夫·翁贝格收藏,巴黎。
(B)私人收藏,纽约。
图435 A.石虎。或者是母狮,位于方石板上,正在吃羊。可能是镇纸。
灰色石灰石。高6英寸,长7.5英寸。
方大维收藏,巴黎。
图435 C.坐狮。身体转向一侧,左后掌抬起,放在嘴里咬。
白色大理石,出自陕西。高7.5英寸。
作者收藏。
图435 B.石狮。位于方台上,前掌压住羊,正在撕咬。
灰色石灰石。高6英寸。
罗浮宫收藏,巴黎。
图435 D.坐狮。猛烈地转向一侧,张开大口咆哮。
白色大理石,出自陕西。高6.5英寸。
罗浮宫收藏,巴黎。
图436 陵墓中的假门。门扇上装饰着两个站立的门神和一些缠枝花纹,为浅浮雕或阴刻线。门框两侧各有一比丘,立于莲座上,门框上部有两飞天,外围是凸圆线脚装饰。半圆形的门楣中有两只凤鸟和一些硕大的花朵,雕刻技法与门扇相同,外围也是凸圆线脚装饰。
灰色石灰石。高5英尺。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纽约。
从人物特征和醒目的花朵装饰来看,这件精美的陵墓石刻应该制作于唐朝早期,原本可能位于河南或陕西的陵墓中。后面类似的作品出自陕西,因此我们把它放在这里。
图437 陵墓中的假门。门扇上刻有两个门神。门框上装饰着缠枝花纹。半圆形的门楣上有大量弯曲的叶片和两只凤鸟,均为浅浮雕和阴刻线。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8.5英寸。
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芝加哥。
图438 半圆形饰物。可能是墓门的门楣。上面刻有许多硕大的缠枝花纹和叶纹。老子坐在中间的台座上,两侧各一虔敬的侍者,跪在低处的基座上。整体图案为浅浮雕和阴刻线。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3英寸,宽5英尺3英寸。
卢芹斋收藏,巴黎。
图439 半圆形饰物中间部分。两端已被砍掉。上面装饰着浅浮雕人物和线刻装饰图案。正中间是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左手结降魔印。两侧侍立着阿难、迦叶两弟子,再往外各一菩萨,坐于莲座上,手中托钵,可能是虚空藏菩萨和地藏菩萨。两侧边缘各一力士,部分身体被砍掉。佛脚边跪着两个人,分别侍奉鲜花和水果。这一组人物身后是合生树的枝叶。上方弧形顶是凸圆线脚装饰,刻有叶形纹饰。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10英寸,宽3英尺2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440 石板。可能是宝塔或墓室内的装饰。装饰着植物纹样的长条形饰边将石板分为两大块、四小块。大块上的主像分别是普贤、文殊两菩萨,普贤骑象,文殊骑狮。菩萨两侧各一天人,立于莲座上,周围环绕着叶子和飞鸟。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宽3英尺9英寸。
卢芹斋收藏,巴黎。
图441 装饰性边框。高浮雕缠枝卷叶纹和花纹,两侧纹样呈轴对称。这种边框可以在石碑的侧壁上见到。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
西安府碑林收藏,西安府。
图442 A.装饰性边框局部。平雕缠枝花纹,以及骑狮吹笛的文殊菩萨。石碑标明了年代: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
西安府碑林收藏,西安府。
图442 B.装饰性边框局部。位于同一块石碑另一侧壁。平雕缠枝花纹间,菩萨结跏趺坐于一朵花上。
图443 A和B.装饰性边框局部。中间是十分传统的叶形纹饰,两侧是串珠饰,均为浅浮雕和平雕。位于一座公元965年的宋朝石碑侧壁上。这座石碑与前面的石碑可以划为一组,因此放在此处。
西安府碑林收藏,西安府。
图444 装饰性浮雕。可能位于长底座前方。中间的香炉形如莲花花苞,顶端有一只鸟,四周植物茂盛。香炉下方有两天女,两侧各立一天女,神情恭敬。这四个造像立于莲花上,花茎从狮子口中伸出。长浮雕两端各有一力士,脚踩狮子和另一动物,倚靠三叉戟。天女和力士之间镂空的地方有四个造像,双双跪在莲柱旁。他们手持莲花花苞,头部与顶端雕带连在一起。雕带上刻有八个伎乐,并排坐在八个圆形浮雕中,边框是串珠饰。石板顶部装饰着成对的椭圆形和叶形纹饰,上方还有大一点的串珠饰。
灰色石灰石。长达15英尺。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华盛顿。
这块装饰浮雕和下面的五块浮雕明显具有波斯风格,平雕的风格也更接近中亚雕塑,而非我见到的其他中国雕塑。前面介绍的西安府石碑上也能见到这样的串珠饰。制作这些浮雕的艺术家一定接触过中亚艺术,他们的灵感可能来自外国的样式或绘画。据最初购得这套浮雕的中国艺术商说,这些浮雕发现于河南北部,离彰德府不远,整体形状像一小块竖起的围墙,当地人称之为“曹操榻”。这个奇怪的名称可能是种误会。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逝于公元220年。这些浮雕的风格与我们目前已知的雕塑很不一样,总体上比较接近西北的风格。辽代中国北方一些塔上的装饰雕带也有相似的特点。因此,虽然这些浮雕出土于河南,但我们还是把它们归入西北地区。
图445 上图浮雕一端。力士脚踩狮子和羊,倚靠着三叉戟。身穿长袍,配有珠饰。跪着的天人肩披帔巾,其余部分裸露。上方的圆形浮雕中,一个伎乐演奏小手鼓,另外两个伎乐演奏大鼓,极具蒙古特色。串珠饰、叶形纹饰和椭圆形的装饰线条令人联想到土耳其的雕塑。
图446 ~447 两块浮雕。两扇宫殿大门,以及宫殿正面。两侧均为三层,每层都有伸出的屋檐。上部雕带上刻有浅浮雕植物纹样和带羽翼的鬼怪,由饰带隔开。这些装饰下面是巨大的三脚支架,支架下方纤细的柱子直抵墙脚。立柱中间,可以看到从两边走来的队列。首领身材高大,走在队列前面,身后跟着成对的士兵,高举插着旗子的长矛。两侧队伍后方各有一匹马,其中一匹马的马鞍上有棵小树。所有人都穿着长长的衣袍和裤子(没戴帽子!)。服饰看起来像是中亚的样式,而非中国的样式。这些人物让我们想起柏林勒科克收藏的高昌壁画。需要补充的是,队列延续到了石碑的侧壁(到了门内),里面是两位首领,站在装满水果和各种物品的器皿前,可能是番邦献给皇帝或寺庙的一些礼物或供品。图案看起来是历史题材,但很难说这些拿着礼物的人是教徒还是世俗人物。这些浮雕可能和前面以及后面的三块一样,是某个大型雕塑的一部分。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5.5英寸。
东亚艺术博物馆收藏,科隆。
图448 装饰性浮雕。分成三部分,由传统的卷草纹和串珠饰隔开。中间部分,一位王子或首领骑在马上,后面跟着一群仆人,其中一个撑着伞,下方还有一排乐工在演奏乐器。这些人物上方是合生树(或菩提树)的枝叶,叶子中间有一只大鸟,带有头光。两侧部分各分为两层。左侧上层,王子在宫殿里举行宴会,正在与两名女子享乐,三个仆人在服侍。下方有一些乐工,再往下可以看到宫殿的入口,一些人从门口走入,另一些则站在门外等候。右侧上层,王子同样在宫殿里宴请客人(有男有女),把酒杯递给他们。宫殿屋顶上方有三只带有头光的鸟,下方是一些仆人和乐工。下层是宫殿大门,四个穿长袍的人站在门外,好像在等待开门。接下来的两块浮雕上也是相似的图案,稍有变化。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5英寸。
罗浮宫收藏,巴黎。
图449 装饰性浮雕。分为三部分,由传统的卷草纹和串珠饰隔开。中间部分,同样是骑着马的王子,后面跟着撑伞的仆人。身后、上方和下方都是成排的士兵,手持插着小旗的长矛,树枝中间有只大鸟。左侧上层,王子正在葡萄园中喝酒,身边聚集着众多男男女女,下方是仆人和乐工。下层是宫殿大门,一个人正走进大门,其他人站在门外等候(或在站岗)。右侧上方同样是庆祝的画面,宫殿里,主人正在向女士们敬酒。下层宫殿门前有一些客人,有的骑马,有的步行,其中一个人已经进门。主题几乎和上一块浮雕一样,只是布局略有差异,但都是以王子——应该是土耳其首领——为中心。
灰色石灰石。高约2英尺5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450 装饰性浮雕。和上一块是一对。装饰和分割方式和上一块浮雕相同。两块浮雕的主题相同,只是葡萄园和宴会厅的位置互换了,图案有些许变化。中间部分,王子身边所有的人都骑在马上。左侧部分有一只带有头光的鸟。
材质和尺寸与上一块浮雕相同。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图451 A.法王寺塔。位于河南嵩山嵩岳寺附近。十五层方形砖塔,高度不超过120英尺。风格类似陕西那些唐朝的塔。底层塔身表面原本可能有一层石板或者装饰性浮雕,但是现在已经剥离。
图451 B.白马寺塔。位于河南府以东约10英里处。据说白马寺是为了纪念公元57年将佛教传入中国的两位印度僧人而建。北魏时期这里就有过一座塔,现在的这座明显是后来建造的。它吸收了唐朝塔的一些特点,后来又经过修补。塔身为四方形,共有13层,以飞檐隔开,与前文陕西的那些8—9世纪的塔类型相同。
龙门石窟中有大量唐朝的造像和题记,沙畹拍摄了一些照片。我们强烈推荐学者们研读他重要著作中的题记信息(参见《北中国考古图录》,第一册,第321页及以后)。不过,沙畹对造像的研究不够完整,部分是因为当时(20多年前)很多石窟和壁龛都已残败不堪。后来,毁坏速度越来越快,时至今日更难拍到好照片了。大多数造像,尤其是一些小造像,都已残缺,或因修补变得面目全非。其中最精美的头像不在石窟中的造像上,而在日本、美国和欧洲。下面选取了一些出自龙门石窟的头像以及造像的照片。这里的大型造像由于材质坚硬而免受破坏,保存最为完好。事实上,现在只有它们还能作为范例,用来展现龙门石窟唐朝艺术的特点。那些由皇家下令建造的造像,都出自当时最好的艺术家之手。
图452 宾阳南洞。开凿于隋朝,后来又增加了很多造像。照片中可以看到北壁局部,上面有一些公元617年—668年间的题记。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壁龛,龛内多为一佛二菩萨。最大的壁龛内,主佛结跏趺坐于高莲座上,两侧各立一比丘一菩萨。这些造像约有真人一半高,保存得相当好,是唐朝初期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
图453 奉先寺摩崖群雕。石窟顶部已经毁坏,寺庙建筑也没有了,但是之前石窟内壁的造像还在,只是部分表面覆盖泥衣,有些残缺。两壁间的平台宽约118英尺,洞深约87英尺。主佛原本高达50多英尺,基座宽达32英尺,底部埋在泥土里。大佛结跏趺坐于浅龛中,双手残缺,背后装饰着火焰形身光和叶形头光,头光上刻有过去七佛和火焰纹。大佛两侧侍立着阿难、迦叶两弟子(迦叶部分毁坏),以及两菩萨(没有特别的标志)。这些大型造像之间的小壁龛明显是后来雕凿的。造像头部两侧的众多小洞想必是后来为了搭建顶棚而开凿的。
基座上的题记由沙畹翻译(《北中国考古图录》,第455页):
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卅日毕功。
调露元年己卯八月十五日,奉敕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至二年正月十五日,大帝书额……勒之颂铭,庶贻永劫云尔。
图454 卢舍那大佛。结跏趺坐于五角台上。两臂和膝盖已经破损,但是上身保存相对较好。僧伽梨完全盖住身体,身前衣纹弯曲舒缓。佛像宽大有力,耳垂很长。底座刻有人物浮雕,几乎已经完全毁坏,仅四角处的力士尚存残段。佛像很高,因此在我们的图片中,上身显得有点短。头光和身光上,冉冉跃动的浅浮雕火焰纹原本可能涂有彩绘,后来为了搭建顶棚,开凿了一些小洞,这些火焰纹受到严重破坏。头光内环中的过去七佛保存完整。材质是坚硬的灰色石灰石。
图455 主佛左侧胁侍菩萨。立于多边形基座上,基座下部埋在地下。右手抬起,结安慰印,左手垂下。头戴装饰精美的高冠,身穿常见的衣服,腰束长裙,颈戴项圈,身饰璎珞。两侧的小佛龛是后来开凿的。另一侧的菩萨与这一尊很相似,但是埋在土里的部分更多。
图456 奉先寺大像龛北侧壁。平龛里有两个天王或者力士(实为一天王一力士——译者注)。其中一个看上去是多闻天王,手托宝塔;另一个没有具体的标志,看起来像金刚力士,不像天王。这两尊造像均为高浮雕,几乎与墙面彻底分开,头戴宝冠,衣着华美。多闻天王左侧站着一个稍小一些的造像,身穿世俗衣服,头部残缺。大像中间和周围的小龛是后来开凿的,破坏了原本的构图。平台另一侧相应的两个力士破损严重。
图457 上图中的力士。
图458 狮子洞前厅正面力士。沙畹或称之为H洞。门口两侧各有一个力士,姿势紧张,肌肉紧绷,双眼突起。力士脚边有个小龛,里面是一头咆哮的坐狮,抬起一只前掌。石壁周围有许多后来添加的小龛。力士和狮子可能雕刻于永隆元年或永隆二年(公元680年或681年),窟内的几块题记上有这两个时间。
图459 力士像。和上图力士组成一对。真人大小,保存相对较好,仅手臂部分缺失。
图460 坐狮。位于图458的力士脚边,抬起前掌,大声咆哮。
图461 A.L洞。石窟呈椭圆形,内壁弯曲,窟顶呈圆锥形,宽约17英尺,深约30英尺。壁上布满小龛,龛内坐佛两侧部分有胁侍比丘和菩萨,部分没有。多数造像看起来制作于公元7世纪中叶。有几块题记的年份在公元650年—661年之间,另有一块是公元639年。
图461 B.J洞。方形小窟。后壁上是一尊倚坐弥勒佛(?),右侧侍立一比丘、一菩萨,左侧仅有一菩萨。有一块公元673年的题记,大概是这些造像的雕凿时间。
图462 三尊坐佛。位于香山寺洞窟中。香山寺位于洛河以东,龙门石窟对面。三尊独立的佛像结跏趺坐于高基座上。中间是结降魔印的释迦牟尼,两侧各有一尊高浮雕菩萨立像。内壁和拱顶上刻有千佛像。皇帝曾于公元704年到访此处,窟内造像的雕凿时间可能稍早几年。
图463 弥勒菩萨立像。立于双层莲座上,左手持花瓶。身体微微弯曲,呈S形,眼睛微闭。腰束长裙,腿部衣纹舒缓。上身披长帔巾,颈戴项圈,身饰璎珞,高头饰上装饰着花朵,但没有宝冠。显然,这一造像本该立于中央坐佛一侧。造型和材质令我们想起龙门石窟的造像,因此,它极有可能来自其中某个洞窟。
灰色石灰石,有棕色光泽。高约4英尺3英寸。
格罗斯让收藏,北京。
图464 菩萨立像。立于莲座上,左手持花瓶,抬起的右手已残缺。身体成S形,重心主要在右腿上。衣服是常见的印度样式,头饰很高,但没戴宝冠。原本可能立于某坐佛右侧。造型和材质明显具有龙门石窟造像特点。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11英寸。
山中商会收藏,北京。
图465 A.观音菩萨头像。高头饰上有一尊小阿弥陀佛坐像。典型的唐朝造型。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5.5英寸。
竹内收藏,东京。
图465 B.观音菩萨头像。蜷曲的高头饰正面小石板上有一尊阿弥陀佛坐像。
灰色石灰石。高约1英尺6英寸。
法利伍(Fåhraeus)
收藏,斯德哥尔摩。
图465 C.观音菩萨头像。高头饰上有一尊阿弥陀佛坐像。杰出的唐朝雕塑造型。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4英寸。
格伦维尔·温斯罗普收藏,纽约。
图465 D.佛首。涡卷纹肉髻。造型和上一尊相似,只是做工不够精致。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3.5英寸。
克勒克安收藏,纽约。
图466 A.佛首。螺发。完美的椭圆形。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5英寸。
竹内收藏,东京。
图466 B.菩萨头像。发饰很高,但没有宝冠。纯粹而美丽的唐朝造型。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9英寸。
格伦维尔·温斯罗普收藏,纽约。
图466 C.大佛首。螺发。背面破损。
灰色石灰石。高2英尺6英寸。
拉加德收藏,巴黎。
图466 D.佛首。呈椭圆形,涡卷纹顶髻。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2英寸。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伦敦。
图467 A.力士头像。怒目圆睁,张开大嘴。发髻与菩萨像的样式相同。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8英寸。
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芝加哥。
图467 C.佛首。脸型很宽,嘴角带着微笑。水波纹顶髻。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2英寸。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克利夫兰。
图467 B.观音菩萨头像。宝冠上装饰着一尊小阿弥陀佛像,部分破损。表情优雅平和。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4英寸。
赛维让收藏,巴黎。
图467 D.佛首。水波纹低顶髻。前额圆孔为白毫。脸型很宽,面带微笑。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9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68 A.佛首。顶髻高而尖,螺发。椭圆脸型,鼻子很长。
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1英寸。
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芝加哥。
图468 B.菩萨头像。高发饰。
灰色石灰石。高8英寸。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纽约。
图468 C.菩萨头像。高发髻,装饰着星状头饰。
浅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5英寸。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克利夫兰。
图468 D.菩萨头像。高头饰,鼻子长而尖。
浅色石灰石,像大理石一样。高1英尺。赛维让收藏,巴黎。
这尊头像的材质是云母大理石,可能产自直隶南部。与上一尊头像风格一致。但是我们还没有机会检测其材质。
图469 菩萨立像。直身站立,右手持莲花,莲花现已残缺,左手缺失。双层帔巾从肩头垂下,在手臂和身体两侧形成褶皱。颈戴项圈,身饰璎珞。小宝冠上装饰着一尊阿弥陀佛立像。
深灰色石灰石,部分彩绘。高6英尺4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这件造像及后面的一系列造像(图469~478)原本位于河南彰德府附近的南响堂中。它们雕刻于隋朝,本应该放在前一组河南雕塑中介绍(参见“过渡时期”的介绍)。
图470 比丘立像。笔直站立,双手持大莲花花苞。普通僧人打扮,身穿两件僧衣,上衣从左肩垂下,在身前形成对角线一般的长衣纹。面部宽大丰满,近乎一幅肖像。衣纹和隋朝造像类似。
深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5英尺6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71 菩萨立像。直身站立,右手抬起,所拿物品已破损,左手缺失。与图469的菩萨立像组成一对,衣饰同样很华贵。衣纹是隋朝的样式。
深灰色石灰石,部分彩绘。高6英尺2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72 菩萨立像。直身站立,双手持莲花花苞。颈饰项圈,头戴宝冠,但身无璎珞。长帔巾从肩头垂下,在身体两侧形成褶皱稀疏的衣纹,前胸裸露。
深灰色石灰石,部分彩绘。高约6英尺。
尤金·迈耶夫人收藏,华盛顿。
图473 A和B.两比丘立像。神情恭敬,双手合十。身穿常见的僧袍,僧伽梨衣的衣纹稀疏有力。发辫盘起,形成圆锥形头饰。
深灰色石灰石,部分彩绘。高约5英尺。
查尔斯·维涅收藏,巴黎。
图474 僧人上身像。造像被从胸部砍断,双臂残缺。衣服和前两件雕像一样。头部宽大有力。
深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6.5英寸。
克勒克安收藏,纽约。
图475 A.菩萨头像。高宝冠正面装饰盾形徽章。薄头巾从宝冠垂下,盖住耳朵,面部宽大。
灰色石灰石。高13英寸。
斯托克雷特收藏,布鲁塞尔。
图475 B.菩萨头像。和旁边的头像类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宝冠上的盾形徽章内有一小花瓶,可能是大势至菩萨。
深灰色石灰石,部分彩绘。
贝拉·达·科斯塔·格林小姐收藏,纽约。
图475 C.菩萨头像。宝冠很高,部分破损。长耳垂上有大耳坠。典型的隋朝风格。
深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4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75 D.比丘头像。发辫盘起,形成圆锥形头饰。
参见图473中的雕像。
深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3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76 A和B.菩萨头像侧面和正面。头戴镶有盾形徽章的宝冠,帔巾从宝冠两侧垂下,末端破损。风格比前面几件更成熟。
深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1英尺3.5英寸。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纽约。
图476 C.菩萨头像。高宝冠正面的盾形徽章内有一花瓶。帔巾从宝冠上垂下,盖住耳朵,贴在脸两侧。
深灰色石灰石,有彩绘痕迹。高1英尺3英寸。之前由布莱尔-布鲁斯(Blair-Bruce)夫人收藏。
图476 D.观音菩萨头像。高宝冠正面镶有一盾形徽章,上面刻一浅浮雕小阿弥陀佛。头巾从宝冠上垂下,贴在脸两侧。
格伦维尔·温斯罗普收藏,纽约。
图477 菩萨立像。直身站立,抬起的右手残缺。头戴高宝冠,上面没有特殊的标志。腰束长裙,衣纹稀疏,长帔巾从肩头和两臂垂下,在身前形成宽大的曲线。颈部粗壮,戴项圈,身饰璎珞。
灰色石灰石,部分彩绘。高4英尺10英寸。
卢芹斋收藏,巴黎。
图478 A.菩萨立像。直身站立,可能是大势至菩萨。右手抬起,持莲花花苞,左手垂下,提宝瓶。高宝冠上刻一宝瓶。
深灰色石灰石,部分涂成棕色。高5英尺1英寸。
查尔斯·维涅收藏,巴黎。
图478 B.观音菩萨立像。直身站立,右手持叶形物品,左手抬起,持花茎。高宝冠上刻有阿弥陀佛立像。
深灰色石灰石,全身彩绘。高5英尺1英寸。
查尔斯·维涅收藏,巴黎。
图479 造像碑正面。中部有一浅龛,浅龛顶部的华盖饰有流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高基座上,基座下方有两童子。两侧各侍立一弟子一菩萨,下方各有一力士和一呈跪姿的供养人。上部有一类似的浅龛,龛内是弥勒佛以及两信徒,龛外两侧各有一条巨大的蟠龙。下部有两排供养人,跪于方格中。底部有一块题记,标明了雕塑家的名字王善登,以及年代: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灰色石灰石。
山中商会收藏,大阪。
图480 A和B.两力士像。立于石头上,咄咄逼人。身体强健有力,四肢粗壮,头部怪异。原本可能立于某座石窟寺门前或者小神龛入口处。
深灰色石灰石。高1英尺9英寸。
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费城。
图481 力士像。立于石头上,右臂抬起,现已破损,身体扭向一侧,神态咄咄逼人。怒目圆睁,张开大嘴好像在怒吼。下裳飘动,腿部衣纹弯曲。
深灰色石灰石,散布着黄色斑点。高6英尺。
方大维收藏,巴黎。
图482 菩萨立像。直身立于莲座上,左手抬起,现已破损。高发髻,没戴宝冠。上身饰璎珞,下身束贴体长裙。
垂拱三年(公元687年)。
灰色石灰石。高5英尺7英寸。
赫斯特(W.R.Hearst)收藏,纽约。
这尊造像据说来自河南府附近的白马寺,于1921年山中商会在纽约举行的拍卖会上售出。
图483 装饰性石板。原本是小神龛后壁。石板下部刻有高浮雕坐佛和两尊菩萨立像(其中一尊已破损),两菩萨外侧以及上方有几组线刻供养人。石板上部有一坐佛和两胁侍菩萨,还有两组供养人,均为线刻。此外,主像下方的台座正面还有一些线刻供养人。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5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此外,还有三块差不多大小的石板,同样装饰着线刻人物和植物图案,组成了这个小神龛的正面和侧面。神龛原本可能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附近(参见北京房山某些小塔内类似的神龛)。正面磨损严重,因此不太适合拍照。题记中标明了年代:大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
图484 另一石板。位于同一神龛侧壁。石板中部刻有一弥勒佛两比丘两菩萨,造像四周是传统的缠枝莲花纹。石板上部是一佛两菩萨,以及两组供养人。石板下部有一题记,题记两侧各有一组供养人。这些人物部分是线刻,部分是很浅的浮雕。
灰色石灰石。高3英尺5英寸。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波士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