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现状及水下地形测量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现状及水下地形测量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3月,欧洲航天局首次利用在轨卫星进行了地面定位。2012年12月27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宣布投入正式运行,并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定位服务。2015年3月,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实施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现状及水下地形测量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目前在轨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以及我国的北斗(BEIDOU)定位系统(张双成等,2010)。未来几年内GNSS系统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形成GPS、GLONASS、GALILEO和BEIDOU四大系统并存的局面,卫星总数将超过100个。届时导航卫星的可用性、连续性和可靠性等将会有显著改善,同时也会产生多系统、多卫星的优化使用问题(陈俊勇,2009)。

图4-9 卫星导航定位示意图

1.GPS

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构成,卫星位于6个地心轨道平面内,每个轨道4颗卫星,各个轨道接近于圆形,而且沿着赤道以60°间隔均匀分布,相对于赤道面的倾角为55°,轨道半径26600 km,轨道周期718 min。GPS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24h导航和授时服务,已得到全面应用,并直接形成了卫星导航产业。目前,美国正在逐步实施GPS现代化计划,旨在加强GPS在美军现代化战争中的保障作用,并保持GPS系统在全球民用卫星导航领域的主导地位。

GPS现代化计划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①关闭SA信号,改善空间信号的精度,消除因SA产生的伪距误差;②更新GPS信号结构,增加第三民用信号L5,该信号比L1信号具有增加带宽、提高码元速率、增加发射功率以及改进数据奇偶检查等优势;③启动GPS Block III卫星计划,重点表现为放弃目前的MEO轨道的GPS星座,转而采用“HEO+GEO”的星座形式,同时GPS BlockⅢ卫星将会采用M码波束技术;④更新GPS地面设施,提高监测卫星信号的能力,使得控制网络更为强大,提高GPS在民用和军用方面的精度和安全性。

2.GLONASS

GLONASS是由原苏联国防部独立研制和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全世界第二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星座由24颗(3颗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3个互成120°夹角的轨道面上,轨道高度约19100 km。每个轨道面上有8颗卫星彼此相距45°。相邻轨道面上的卫星之间相位差为15°,轨道周期约为675.8 min。GLONASS系统采用的是频分多址而不是码分多址,导航卫星的识别是依据分辨卫星广播的载波频率差异来实现的。

GLONASS卫星虽然已于1996年组网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行,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系统没有得到持续维护,至2000年底卫星数量已减少至6颗。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俄罗斯政府制订了“拯救GLONASS”的补星计划,并着手对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2010年后重新建成由24颗GLONASS-M卫星和GLONASS-K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2015年发射新型的GLONASS-KM卫星,改进地面控制系统及坐标系统,使其与ITRF框架保持一致,提高卫星钟的稳定度,以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性能。(www.daowen.com)

3.GALILEO

GALILEO是欧洲自主、独立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实现完全非军方控制、管理,可以进行覆盖全球的导航和定位功能。GALILEO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建立欧洲地球同步导航覆盖服务EGNOS,也是后续GALILEO计划研究的基础;第二步建立独立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GALILEO系统是国际合作最为广泛的定位系统,除欧洲外,中国、以色列、印度、韩国等多国都在参与该系统的建设。

2005年12月,第一颗GALILEO试验卫星GIOVE-A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于2006年1月开始向地面发送信号,开启了GALILEO系统的序幕。2013年3月,欧洲航天局首次利用在轨卫星进行了地面定位。2015年9月,GALILEO系统第9颗、第10颗全面运行能力卫星(FOC)由“联盟号”火箭搭载发射升空。按照系统设计方案,建成后的GALILEO系统将由30颗导航卫星构成,其中27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3616km,位于3个倾角为56°的轨道平面内。

4.BEIDOU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并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4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颗工作、2颗备用)、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一代形成的双星定位系统,可向中国大陆境内和台海周边地区提供有源定位服务。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区域导航卫星系统)由14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地球轨道(MEO)卫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宣布投入正式运行,并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定位服务。北斗区域系统在中国区域可为用户提供10m精度的三维位置服务,在亚太地区可提供20m的位置精度服务。

2015年3月,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实施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Non-GEO)卫星组成。GEO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58.75°、80°、110.5°、140°和160°。Non-GEO卫星由27颗MEO卫星和3颗IGSO卫星组成。其中,MEO卫星轨道高度21500 km,轨道倾角55°,均匀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IGSO卫星轨道高度36000 km,均匀分布在3个倾斜同步轨道面上,轨道倾角55°,3颗IGSO卫星星下点轨迹重合,交叉经度为118°,相位差1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