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的钻探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的钻探技术要求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孔深时应据物探及地质测绘推断,在第一批钻孔施工时应根据钻进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设计孔深,保证达到钻探的目的。③长度超过35 cm的残留岩芯,应进行打捞。根据具体地质要求取芯、取样。冲击钻以四分法留取样品,其数量应满足试验鉴定的需要。对于不合格钻孔,应补做未达到要求的部分或者予以报废重新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的钻探技术要求

1.钻孔深度的确定

①勘探危岩-崩塌岩土体,钻孔应穿过底部崩滑带、溃屈带、控制裂缝开裂变形的软夹层,进入不动体内3(土体)~5 m(岩体)。设计孔深时应据物探及地质测绘推断,在第一批钻孔施工时应根据钻进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设计孔深,保证达到钻探的目的。

②对崩塌堆积体的勘探,钻孔应进入崩积床3(土体)~5 m(岩体)。

③对于大型滑移式崩塌或弯曲溃屈型崩塌,主勘探线中部的钻孔,可打一个深孔,用以探查深部滑移面及深部弯曲变形带存在与否。

2.孔深误差要求

①下列情况均需校正孔深:每钻进50 m、主要裂缝、软夹层、滑带、溶洞、断层、涌水处、漏浆处、换径处、下管前和终孔时。

②孔深最大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不修正,超过误差范围要重新丈量孔深并及时修正报表。

3.取原状土要求

①一般每隔2 m取一个原状土样,厚度小于2 m的土层及有意义的夹层应取样;厚度大于3 m的土层每隔3 m取一个原状土样。

②软土中用薄壁取土器压入法取样;硬土层可用重锤下击法或回转法取样。

③孔内取样:对于易扰动的软土,取土器直径不小于110 mm湿陷性黄土不应小于120 mm;砂土可采用75 mm取土器,以免取样时脱落,取样长度不小于300 mm。

4.取岩芯要求

①重点取芯地段(如破碎带、滑带、软夹层、断层等)应限制回次进尺,并提出专门的取芯和取样要求,看钻地质员跟班取芯、取样。

②松散地层潜水位以上孔段,应尽量采用干钻;在砂层、卵砾石层、硬脆碎地层和松散地层中应尽量采用反循环钻进;滑带、重要层位和破碎带等应采用适宜的单动双管钻进。

③长度超过35 cm的残留岩芯,应进行打捞。残留岩芯取出后,可并入上一回次进尺的岩芯中进行计算。

④岩芯采取率要求:卵砾类土不低于50%、砂类土不低于60%、黏性土不低于80%;剧、强风化带不低于50%、弱风化带不低于75%;断层、破碎带、滑带一般要求不低于70%;完整岩体不低于85%。根据具体地质要求取芯、取样。冲击钻以四分法留取样品,其数量应满足试验鉴定的需要。

⑤无岩芯间隔要求:黏性土不超过1 m,其他不超过1.5 m,重要取芯地段不在此列。

5.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①观测初见水位、静止水位、稳定水位、水温、漏水、涌水及其他异常情况,如破碎、裂隙、裂缝、溶洞、缩径、漏气、涌砂和水色改变等。

②无冲洗液钻进时,孔中一旦发现水位,应停钻并立即进行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测定。每隔10~15 min测一次;3次水位相差小于2 cm时,可视为稳定水位。

③清水钻进时,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动水位,间隔时间不小于5 min;长时间停钻,每4 h测一次水位;测稳定水位时应先提水或注水,观测其恢复水位,稳定时间应大于2 h。

④准确记录漏水、涌水位置,并测量漏水量、涌水量及水头高度。

6.孔径要求

①取原状土样的钻孔,孔径不得小于110 mm;取岩石样的钻孔,使用钢粒取芯钻进时,终孔孔径不得小于110 mm;使用合金取芯钻进、孔深小于200 m时,终孔直径不得小于110 mm;当孔深超过200 m时,终孔直径可为91 mm;使用金刚石钻进时,终孔直径可为66 mm。

②水文地质试验孔的终孔直径不小于110 mm;若孔深大于200 m时,可采用91 mm终孔。

③物探测井钻孔,包括电测井、声测井。放射性测井等,终孔直径不得小于66 mm。

④进行井下电视录像的钻孔,终孔孔径一般不小于110 mm。

⑤进行钻孔倾斜仪监测的钻孔,终孔孔径不小于91 mm,进行多点位移计监测的钻孔,终孔孔径不小于66 mm。(www.daowen.com)

7.孔斜误差要求

①下列情况均需测量孔斜:每钻进50 m、换径后3~5 m、出现孔斜征兆时、终孔后。

②顶角最大允许弯曲度,每百米孔深内不得超过2°。随孔深增加可以递增计算,顶角超过5°后,要测方位角

8.封孔要求

钻孔验收后,对不需保留的钻孔必须进行封孔处理。土体中的钻孔一般用黏土封孔,岩体中的钻孔宜用混凝土封孔。

9.保留岩芯要求

对控制性钻孔及重要钻孔,应全孔保留岩芯。其他钻孔岩芯可分层缩样存留。

10.钻孔地质编录要求

①钻孔地质编录是最基本的第一手勘察成果资料,应由看钻地质员承担。必须在现场真实、及时和按钻进回次逐次记录,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更不允许事后追记。

②编录时要注意回次进尺和残留岩芯的分配,以免人为画错层位。

③在完整或较完整地段,可分层计算岩芯采取率;对于断层、破碎带、裂缝、滑带和软夹层等,应单独计算。

④钻孔地质编录应按统一的表格记录,其内容一般包括日期、班次、回次孔深(回次编号、起始孔深、回次进尺)、岩芯(长度、残留、采取率)、岩芯编号、分层孔深及分层采取率、地质描述、标志面与轴心线夹角、标本取样号码位置和长度、备注等。

⑤岩芯的地质描述

坚硬地层,应描述岩石名称(野外定名)、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风化、破碎程度(区分天然破碎与钻进机械破碎)、岩芯长度和完整性等;卵、砾石层,应描述其名称、卵砾石的颜色、岩性、成分、大小、形状、充填物(砂、黏性土)的颜色、成分、含量及胶结情况;砂类土层,应描述其名称、颜色、成分、粒度、干湿时的状态、夹杂物等;黏性土,应描述其名称、颜色、成分、含砂性、结构特征、可塑性、稠度等。

节理裂隙描述:确定节理裂隙类型、成因、连续性、张开程度、充填物、裂隙率;断层描述:断层性质、破碎带宽度(深度)、擦痕、构造岩、岩芯完整性、漏水和涌水情况等;确定风化带,描述风化现象,与地表裂隙连通情况及多层风化现象。

重视岩溶、裂缝、滑带及软夹层的描述和地质编录;注意对滑带擦痕的观察与编录;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和钻进异常记录;取样记录等。

11.钻孔验收

钻孔完工后应及时组织验收。按孔径、孔深、孔斜、取芯、取样、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地质编录、封孔八项技术指标验收分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于不合格钻孔,应补做未达到要求的部分或者予以报废重新施工。

12.钻探成果

①钻孔终孔后,应及时进行钻孔资料整理并提交该孔钻探成果,包括钻孔设计书、钻孔柱状图、岩芯素描图、岩芯照片、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取样送样单、钻孔地质小结(或报告书)等。

②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与要求:

柱状图的比例尺,以能清楚表示该孔的主要地质现象为准,一般为1∶100~1∶200;对于岩性简单或单一的大厚岩层,可以用缩减法断开表示;柱状图图名处应标示:勘探线号、孔号、开孔日期、终孔日期、孔口坐标、钻孔倾角及方位。

柱状图包括下列栏目:回次进尺、换层深度、层位、柱状图(包括地层岩性及地质符号、花纹、钻孔结构)、标志面与轴心线夹角、岩芯描述、岩芯采取率、取样位置及编号、地下水位和备注等;柱状图底部应标示责任签。

③钻孔小结(钻孔报告书)的编写内容:钻孔周围地质概况、钻孔目的任务、孔位、施工日期、施工方法、钻孔质量、钻进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主要地质现象、技术小结和地质成果分析及建议等。

13.钻探应注意的事项

①对于处于极限状态的潜在崩塌体:钻进时,若钻孔冲洗液大量漏失,则可能引起变形加剧,应采用空气钻进或干钻(土体)。

②由于崩塌岩土体中裂缝、裂隙或破碎带十分发育,应作好过缝、过破碎带钻进及钻孔保直纠斜的各种施工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