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坑探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地质编录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坑探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地质编录方案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坑探工程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并下达设计变更通知书。一般在勘察设计和单项工程施工设计批准后,负责承担施工的勘察队伍及工区应及时联系承包坑探工程的施工力量。合同主要包括坑探工程的开工日期、完工日期、施工的规格、质量要求、费用、安全责任、医疗费用,以及对违反合同条款双方应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等,其中,要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坑探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地质编录方案

(一)坑探工程的施工管理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编制坑探工程专项施工设计

通常,坑探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门的施工设计,内容包括:坑探工程的断面规格、凿岩爆破、装岩、运输(提升)、支护、围岩加固方法、通风、排水、照明、供电供水供风,设备、器材的选择、用量等,还需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指标计算等说明。没有编制与审批合格的施工设计不准施工。坑探工程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并下达设计变更通知书。对于施工简单的坑探工程,如剥土、试坑等,也可不必编制专项施工设计。

坑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即抓生产必须抓安全。一切从事坑探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的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对新工人要进行技术及安全教育。

(2)组织施工队伍

如果勘察单位有自己的坑探工程施工队伍,只需做好协调和任务下达工作就可以了。但由于改制及其他原因,在地质勘察单位中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坑探工程施工队伍,而是把工程施工任务承包出去或就近组织当地农民工施工。因此,施工前地质和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身的业务工作,还要担负起组织施工队伍的工作。一般在勘察设计和单项工程施工设计批准后,负责承担施工的勘察队伍及工区应及时联系承包坑探工程的施工力量。当施工队伍组织好后,地质和施工技术人员应下达施工任务,并对工程相关情况进行介绍,特别是要做好施工技术和安全教育工作。

(3)签订合同

由地质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协同乡村干部,根据双方的设备条件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主要包括坑探工程的开工日期、完工日期、施工的规格、质量要求、费用、安全责任、医疗费用,以及对违反合同条款双方应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等,其中,要特别强调安全问题。对危险物品如炸药、雷管的管理和使用应落实责任到人,以免发生人身事故或其他危险。对施工中可能造成的农作物损坏以及由此造成的赔偿费用问题的处理意见列入合同之中。合同也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

(4)坑探工程定位

野外标定坑探工程的位置,原则上要根据勘察设计的要求进行。由于野外地形复杂,植被覆盖情况不一,在设计中不可能把野外实际情况都考虑周全,可能与实际地形有出入,因此,在野外定位要求地质人员到现场实地踏勘,并根据设计的意图确定坑探工程的位置,在充分满足地质需要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坑探工程的实际位置,最终定位、埋桩、编号等。

一般情况下,探槽的位置应选择在坡脊等浮土较薄的地段,并避开塌陷区、滑坡区等,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其中,主干探槽原则上应尽量布置在勘察线上,若受到地形影响可适当离开勘察线。对于机动工程或专门为了追索某一地层、标志层或断层的短槽,需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掌握,以达到预期的地质目的为原则。探井还应考虑出渣、排水方便及防止暴雨洪水注入坑道。对于位置无法变动而又受水害威胁的工程,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在枯水季节施工。当坑探工程的位置确定后,必须打上木桩作为标志,并进行编号登记。必要时,要求测量人员对工程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坑探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主要应做到以下3点:一是要确保施工安全;二是要达到地质目的;三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最理想的经济效果。

在探槽的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6个问题:

①探槽的长度取决于所要揭露的剖面长度,是在充分研究地表地质情况和地形特征后确定的,不可擅自改变。

②探槽的深度不超过5 m。一般见基岩后需再挖0.3~0.5 m,以便观察和描述新鲜岩层及测量产状。实际中,只能根据地貌特征及邻近冲沟的表土厚度概略预计施工地点浮土的厚度以确定探槽的施工深度。

③探槽的断面形状要考虑施工点浮土特点和安全因素,参考表5.4确定。

④探槽的槽口宽度要依据探槽的预计深度、断面形状及表5.4中两壁的坡度角确定(见图5.1)。

⑤在探槽深度较大、雨季或土层易坍塌的地段施工时防止槽壁坍塌。

⑥使用炸药爆破清除滚石或开挖坚硬岩石时,要有专人负责,加强管理。

表5.4 探槽断面形状

图5.1 槽口宽度确定方法示意图

AD—槽口宽度;EF—槽底宽度;BE,CF—预计探槽深度;θ—槽壁坡度角;AD=2BE cot θ+EF

在探井施工中,应注意爆破、提升运输等方面的安全;及时清理积水;加强通风、排烟等。

3.竣工后的管理工作

(1)验收

坑探工程施工结束后,双方要同赴现场,按合同进行验收。凡不合格的、达不到地质目的的地段,应坚决返工;对不按合同要求私自多挖的部分不予验收。如因客观条件限制没有达到地质目的时,可向施工者讲明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如沿走向两侧邻近处补挖接续短探槽,力求达到预期的地质目的。

(2)收方、计酬

坑探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地质人员和专职工程管理人员应会同工程承包单位进行收方,计算出工程量,并按规定单价进行计酬。在收方、计酬时,应认真负责,既不能少算侵犯劳动者的利益,也不能多算损害国家利益,更不能接受贿赂损公肥私。

由于探井的断面形状比较规则,收方比较容易,可根据计算出的断面积乘以深度,即为土石方工程量。而探槽由于其受土质、深度的影响,整个槽子的形状往往不规则,不能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梯形体来计算,收方时应根据槽体形状变化特征,多选几个测点,丈量其顶宽、底宽及深度,然后取平均数,将其化作一个理想的梯形断面,再乘以探槽的长度,计算其土方量。

(3)标注工程位置

测量人员用仪器对工程位置进行复测,标注到地质图上。在探槽中,地质人员通过编录而确定的地层分界线、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及构造点、泉点等,也要用仪器进行坐标测量后标注在工程布置图上。

(二)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可根据工程掘进方式的不同或施工条件的不同而逐段编录或竣工后一次编录。

1.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是经地质、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三方现场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已达到地质目的的探槽。由于探槽常垂直地层走向布置,因此,其是横向切穿岩系,揭露的地质剖面是一种横向剖面系统,一般是通过观测、记录相关实测数据和地质现象后,绘制一壁一底展开图来完成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具体编录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的准备工作即组成编录组,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包括组长、作图员和测手(可兼任)。组长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工作的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担任,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承担地质观察、分层、布样和文字记录工作,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协助组长工作,主要负责素描图的编制,同时兼任组内合适的其他工作;测手一般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主要负责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样等。

(2)探槽野外编录

在野外现场用手工方式或利用数字化野外采集系统进行原始地质编录时,可先作野外手图,手图上可简化某些要素,用临时代号、简单的注记等代替,作为原始资料备查。

1)确定编录壁和绘图方向

探槽编录一般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因此,要选定探槽的一壁作为编录壁。确定方法是:当两壁上基岩露头的地质现象可对应吻合时,东西向或大致东西向的探槽选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选东壁;选择的编录壁为首选壁,常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和正东壁;若首选壁的基岩露头不理想时,可选择对应的另一壁;一般情况下以首选壁为主,对应壁为辅。

编录壁确定后,再确定方位,若编录方位为0°~180°,绘图方向从左往右;若编录方位为180°~360°,绘图方向从右往左。如果是先确定了探槽的方位,那么要编录的壁必须是方位向的左边那个壁。

2)槽壁总体观察

正式编录之前,编录人员要对探槽内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确定基岩面、分层单元和布置样品,达到认识统一后再进行编录。确定基岩面即通过观察正确判断残坡积物与风化基岩的界线;确定分层单元是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一般同工作区填图单元一致,应区分出含水层、隔水层;布样即根据探槽对岩层的剥露情况布置样品,在保证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可在槽壁或槽底上布样。

3)设置基线

基线即用于观测的皮尺。设置基线包括选择基线位置、挂线、测量方位角和坡度角、记录基点基线等方面。

基线位置宜选择在基岩与浮土的分界线附近,基线所通过的地方应尽量避开覆盖层并高低适中以便测量;受槽底起伏及基岩出露的影响时,允许局部地段的基线从覆盖层上方通过;但工程起、止两个端点应布在地表;探槽过长或有拐弯时,应分段设置基点及基线(图5.2)。

图5.2 基线位置选择示意图

挂线即在基线两端(基点)打上编号的基线桩,将皮尺拉紧成直线挂在桩上就成为基线,第一条基线起点为零。

测量方位角和坡度角时,组长及测手分别作为前、后测手,用罗盘测定基线的方位角和坡度角,两者的读数误差在3°之内时,取平均值作为基线的方位角和坡度角,并填入“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表5.5)中。

用仪器测得基点坐标,读出基线长度,填入“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表5.5)中。

表5.5 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4)槽形测量

探槽的槽形由槽顶线(地形线)、基岩线、槽底线3条线控制(“槽形三线”)。槽形测量的方法是:在槽顶和槽底的槽形特征变化处(见图5.3中①),要量取基线至槽顶的高度(点上距)及基线至槽底的深度(点下距)并记入表5.6的第2,3栏中;对基岩起伏特征点(见图5.3中②),要量取基岩面至基线的距离并记入表5.6的第4栏中(基岩与覆盖层的界面在基线之上者用“+”号表示;在基线之下者用“-”号表示)。

图5.3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示意图

ab—基线;②—观测点

表5.6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5)分层界线的确定及构造点或水文点的测量

认真观察和确定岩层尤其是标志层、含水层、隔水层、其他特征岩层等的分层界线(见图5.3中③④⑤)及断层、褶曲等构造点或水文点的位置(见图5.3中⑥),若基线从基岩上方通过时,将分层线顺延至测线,方可读数。分层的层号、换层点距基线起点的距离及岩石名称填入表5.6的第5,6,7栏中;对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或其他特征岩层及构造、现象等要进行详细描述并测量厚度、产状记入表5.6的第8,9,10栏中。地质描述与绘制素描图必须在实地同时进行,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地层岩性的划分。第四系堆积物的成因、岩性、时代、厚度及空间变化和相互接触关系;基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层序及各层间的接触关系;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及其泥化情况。

②岩石的风化特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岩石风化分带。

③岩层产状要素及其变化,各种构造形态;注意断层的产状、形态、力学性质和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及其性质;节理的组数、产状、延伸性、隙宽、间距(频度),有必要时作节理的素描图和统计测量并作节理玫瑰花图。

④水文地质情况,如区分含水层、隔水层,说明地下水渗出点位置及水量大小等。

6)采样

采集的土样、岩石样、水样等,要编号并注明位置,记入表5.6的第11栏中,并填写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表5.7)。

表5.7 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

7)绘制探槽素描草图

根据实地观察和测量数据、岩性、产状等资料,绘出探槽一壁(或两壁,据实际情况)的素描草图。对有意义的细小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如断层带、泉点等),应放大比例尺绘制。

8)影像资料采集

对探槽中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点或地质现象,可进行拍照;对探槽的壁和底进行数码摄像,作为影像资料保存并辅助室内编录;填写音像记录表(表5.8)。

表5.8 音像记录表

野外编录结束后、解皮尺之前,要对收集到的数据、文字、草图等资料进行检查,做到文图吻合。如无差错和遗漏现象,方可解去皮尺。

(3)绘制探槽展开图

探槽展开图也称素描图,是通过测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类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位置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后绘制的一壁一底图。探槽展开图一般在室内使用手工和计算机绘制。

1)绘制探槽展开图的基本要求

①素描图比例尺。根据探槽长度和水文地质复杂程度,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50~1∶200,同一勘察区的探槽工程素描图比例尺必须统一,垂直比例尺应与水平比例尺一致。一般按比例缩小后宽度大于1 mm的地质体均应勾绘到素描图上。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虽小于1 mm,也应放大表示,其方法是从该点引出图外,作一幅放大素描图(图5.4)。

图5.4 特殊地质现象放大素描示意图

②槽壁、槽底位置。槽壁图一般绘于素描图的上方,槽底图绘于素描图的下方,槽底与槽壁之间应留1 cm以上间隔(以便标注产状、样号等)。槽底按正投影绘成等宽的长方形,其宽度一般为1~1.5 cm。若遇特殊情况,需绘另一槽壁时,应投绘在槽底的下方(图5.5)。

图5.5 槽壁、槽底位置示意图

③尽量将工程的北、北东、东、南东端置于图的右端。

2)绘制探槽展开图的基本方法

①合理布置各图面要素。探槽展开图上包括的图面要素有:图名、比例尺、素描图、样品分析结果表、图例、责任栏等。对这些图面要素应布局合理、图面紧凑、整齐美观。展开图总体布局呈矩形,布置的各图面要素要使各部位留有一定的间隙(一般为2~3 cm),所空图边要大于间隙,并尽量使间隙、空边各自对称。布图的具体方法是:准备好坐标纸;根据探槽的编号、长度、高差等,确定图名、比例尺、基线起点、槽壁、槽底、样品分析结果表、图例、责任表等在坐标纸上的相应位置;通常图名写在图幅的上部,左右居中,工程号数字与工程代号同样大小,并各自占汉字宽度的1/2,如“××勘察区TC0301素描图”;用数字比例尺表示制图比例,字号要比图名小,与其间隙一般在1cm左右;图面左上为素描图、左下为样品分析结果表;右上为坐标、右中为图例、右下为责任栏,坐标和责任栏的右端一般不要超出图例右端;图与图例基本在一个横列上;分析结果表和责任栏在一个横列上。

②绘制基点、基线。以图上确定的第一条基线的0号基点为起点(为使作图和检查方便,尽量将编录起点放于5 mm或1 cm方格线上基点位置画2 mm直径的圆圈、圆心加点,下同),用测出的坡度角在坐标纸上画出基线并按比例尺确定基线在图上的长度,基线的终点为基点1。

③绘制槽形。根据表5.4中记录的数据并在基线上找出槽形特征点和基岩起伏特征点后,按比例尺截取点上距、点下距及基岩深度,并将相同性质的点连接起来,即绘出地表线(槽顶线)、基岩线、槽底线,构成了槽壁轮廓。(www.daowen.com)

④定分界线及构造点。在基线上定出分层界线及构造点或水文点位置,用伪倾角画在图上,按图例填上岩性、标明产状和采集点等,即绘制出探槽一壁剖面图(图5.6)。

⑤绘槽底图(槽底素描)。槽底素描一般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作槽底水平投影图,通常画在槽壁剖面图的下方。其方法是:先在槽壁剖面图的下方画一水平线,并根据槽底的宽度作一条与之相平行的线;再将槽壁两端点及槽壁底界上的岩层、含水层、隔水层分界点和断层点、采样点等垂直投影于水平线上;再按岩层走向绘出分层界线并填绘岩性符号,按断层走向绘出断层等,即绘出了槽底剖面图(图5.6)。

⑥将手工绘制好的探槽展开图,要求在MapGIS平台上整理转绘成清图。

图5.6 探槽一壁一底展开图

(4)绘制探槽柱状图

根据野外记录数据,换算出岩(土)层、含水层、隔水层等的真厚度,按标准岩性符号绘出探槽柱状图。

(5)室内整理工作

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野外编录资料进行修正、补充、归纳整理,按规定格式编制、完善必要的图表。

(6)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①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②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③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

④音像记录表。

⑤照片、音像及各种样品的实物资料。

⑥探槽素描图和柱状图。

⑦测量成果,除基点外的地层分界点、水文点、构造点等坐标资料。

⑧工程登记表、工程验收报告(表)、地质小结。

通常,自探槽施工结束后10日内应向项目组提交探槽编录原始资料,由有关人员审查,15日内检查修改完毕。

2.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应在探井支护前随着掘进及时进行,包括方井和圆井的编录。由于探井是沿铅垂向掘进,因此,其是垂向切穿岩系,揭露的地质剖面是一种垂向剖面系统,一般是通过观测、记录相关实测数据和地质现象后,绘制一壁展开图或四壁展开图来完成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也要组成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其中,组长全面负责编录工作并安排和协调其他组员工作。

(1)方井原始地质编录

1)方井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①编录壁的确定及基点、基线布设。一般方井编录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或勘察区应作统一规定,并使方井四壁中的一壁与勘察线方向一致。方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垂布设(图5.7)。

图5.7 方井基点、基线布设图

②井壁展开方法。如选北壁作第一壁后,北壁不动,从北壁与西壁交线处断开,将西、南、东3个壁同时作逆时针旋转,直至与第一壁构成一个平面,则为方井四壁展开图(图5.8)。

图5.8 方井四壁展开方法示意图

2)井壁的观测方法

通常用皮尺和钢卷尺对井壁进行观测。观测时,将皮尺由井口垂直放至井底作为纵坐标、以小钢尺为横坐标控制各界面点的位置。四壁的观测方法如下:

①在探井四角(A,B,C,D)挂垂直基线(皮尺),使起点为0;分别量取AB,BC,CD,DA四壁的宽度及方位。

②在4条垂直基线上分别量出基岩界面、分层界线、构造点、水文点等的深度,将上述测量数据及地质描述内容填入“探井原始记录表”(表5.9)。

表5.9 探井原始记录表

③对表土层、各岩石分层、构造点、水文点等按要求进行详细地质描述填入表5.9中,并测量产状。

④采样并填写“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表5.7)。

⑤对方井中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点或地质现象,可进行拍照。对方井进行数码摄像,作为影像资料保存并辅助室内编录。填写音像记录表(表5.8)。

3)绘制方井展开图

①绘制方井展开图的基本要求是: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只需作方井一壁剖面图;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则需绘制方井四壁展开图。绘图比例尺为1∶50~1∶100。

②方井展开图的绘制方法如下:

a.在方格纸上,合理布置各图面要素(可参考探槽展开图)。

b.以井口最低一角(图5.9,B点)的标高为零点,根据测得的各点相对高差值,按一定顺序给出另外三角(A,C,D点)的位置;以基点(图5.9,A点)为基准,将四壁按自然接触关系平行展开;根据4条线的间距(井壁宽度),按比例画4条垂直基线,连线后构成方井四壁并标上四壁的方位。

图5.9 探井编录示意图

c.在4条垂直基线上,按记录数据截取基岩面点、各分层界线、构造点的深度及井底的深度。在相邻两井壁4条铅直基准线上,按照记录深度数据分别截取基岩面(图5.9,E,F,G,H点)、各种地质界面(图5.9,L,M,N,O点),构造点、水文点及探井深度(图5.9,A′,B′,C′,D′点)的界线和位置。

当地质界面在相邻两基线间变化较大时(如图5.9中的基岩面),则要根据弯曲变化点(图5.9,R点)的深度(h)和水平尺(钢卷尺)读数值(l)绘制该控制点的位置。同样,测出其他弯曲变化点的位置,再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即为基岩顶界面。

d.连接相同的地质界面点,并按规定图例填绘岩性,即绘制出方井四壁展开图(图5.10)。在方井展开图上,应注明基点坐标、基线的编号、四壁的方位、岩层的产状、采样位置等。在展开图的上方或下方需画出探井的平面位置图。

图5.10 探井四壁展开图

e.将手工绘制好的探井展开图在MapGIS平台上整理转绘成清图。

4)绘制方井柱状图

将表土层、各岩层的铅直厚度换算成真厚度,绘出方井柱状图。

(2)圆井原始地质编录

1)圆井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①基点、基线布设。圆井基点设在勘察线方向与圆井在地表交汇的正北、北西、北东、正东点的井口边;基线自基点用皮尺铅直布设到井底。

②确定编录壁。基线通过的一壁为编录壁。

2)井壁的观测方法

通常用皮尺和钢卷尺对井壁进行观测。观测时,将皮尺由井口垂直放至井底作为纵坐标,以小钢尺为横坐标控制各界面点的位置。

①对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圆井,只观测一壁,测量是沿井筒轴向切面进行(图5.11),最好每掘进2 m编录一段。其观测方法是:

图5.11 沿井筒轴向切面观测示意图

a.在切面与井壁的交线方向挂垂直测线(A,B)。

b.分别读出两条测线上基岩、各分层界线点、构造点、水文点等的深度,并逐层进行地质描述和测量产状。将上述测量数据及地质描述内容填入“探井原始记录表”(表5.9)。

c.采样并填写“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表5.7)。

d.对圆井中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点或地质现象,可进行拍照。对圆井进行数码摄像,作为影像资料保存并辅助室内编录。填写“音像记录表”(表5.8)。

②对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圆井,应观测四壁,其观测方法基本同方井。在测量开始时,需先在井口的四周选好4个固定点,该4个点与圆井的中心点连线的方位,应分别为北45°东、北45°西、南45°东、南45°西,如图5.12所示的M,H,N,O四点。从该4个点向探井底部垂下4条皮尺,再测量各地质界线点、构造点、水文点等。为了使圆井四壁展开图中一壁的地质剖面能够被勘察线剖面图所利用,可以使NM或ON的方向与勘察线的方位一致。

图5.12 圆井井口挂尺点的选择

3)绘制圆井编录图

绘制圆井编录图的基本要求是: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只需作圆井一壁剖面图;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则需绘制圆井四壁展开图;当圆井所揭露的岩层倾角较陡时,可通过编录不同深度的水平切面图,用以绘出井壁柱状剖面图。绘图比例尺为1∶50~1∶100。

①圆井一壁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a.先以A,B间的距离(圆井的直径)按照比例尺在方格纸上画两条垂直的平行线。

b.分别截取基岩深度点和分层点,连接同名地质界面点,并根据图例填绘岩性,即绘制出圆井一壁剖面图(图5.13)。图上要注明圆井轴切面的方位及圆井的平面位置、井口坐标、分层深度等及其他图面要素。

c.将手工绘制好的探井展开图在MapGIS平台上整理转绘成清图。

②将表土层、各岩层的铅直厚度换算成真厚度,绘出圆井柱状图。

③圆井四壁展开图绘制的方法基本同方井,在此不重复叙述。

④圆井水平切面图和柱状剖面图的绘制

a.在编录水平切面图时,要准确地标出切面图的方位和柱状剖面图的剖面线方向。切面图上的地质界线,可通过测其与剖面线的交点与井壁间的距离和界线的走向方位求得(图5.14)。切面图的位置通过测其距井口的深度求得。

b.依据水平切面图绘制井壁柱状剖面图。先依据各水平切面图的深度,在井壁图上绘出各水平的切面线,如图5.14所示中井壁柱状上的Ⅰ、Ⅱ线;依据各水平切面图,绘出井壁柱状图上各水平切面线与各岩层分界线的交点,如井壁柱状图中Ⅰ水平切面线上的A,B点及Ⅱ水平切面线上的A′,B′点;将各水平切面线上的同一岩层分界点相连,即绘得各岩层的分界线,如图5.14所示中连接AA′和BB′即得砂岩层的顶、底界线;按规定图例填绘岩性后,即得井壁柱状图。

图5.13 圆井一壁剖面图

图5.14 用井底水平切面图绘制井壁剖面示意图

(3)探井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①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②坑探工程采样登记表、送样单。

③音像记录表。

④样品、照片、录像等实物资料。

⑤样品测试成果。

⑥方井素描图。

⑦圆井素描图。

以上对探槽和探井两种常用坑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观测方法、编录图件绘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它们有相似之处,如都是直接观测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都要组成编录组并有一定的要求、观测过程中都要测量各种数据和采样、照相及录像、编录图件都要注意图面设计和用MapGIS绘制清图等;它们也有明显的差异,如编录的剖面系统完全不同。但通过对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后,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原始地质资料,需要强调的是: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之后,原则上不许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经过研究、论证,并经实地核对后,经项目技术负责或中心(所、院、队)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工程编号、岩石名称、术语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这些改动必须采用批注的形式进行,并注明修改原因、批注人及日期,不得采用涂抹方式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