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滑坡灾害勘察布设指南

滑坡灾害勘察布设指南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勘探线的布置视勘察阶段和滑体规模大小而定。其余勘探线上勘探点的数量、点间距应根据勘察阶段及实际情况而定,但点间距不应超过80 m。纵横勘探线端点均应超过滑坡周界30~50 m。c.对于大型、成灾地质条件复杂、危害程度严重的滑坡,勘探线可按“”“”或“”型布置。一般每条勘探线上需有3个钻孔(井)控制。表3.20滑坡勘探方法适用条件及勘探点布设位置

滑坡灾害勘察布设指南

①勘探线的布置视勘察阶段和滑体规模大小而定。沿滑动方向布置一定数量的纵向勘探线,其中,主轴线方向为控制性纵勘探线,在主轴线两侧至少各布置1条副勘探线,其线间距不宜大于200 m,一般为50~100 m;垂直滑动方向,以纵勘探线上的勘探孔(竖井)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横勘探线,在滑坡体转折处和可能采取防治措施的地段也应布置横勘探线。

②控制性纵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不得少于3个,点间距一般不超过40 m。其余勘探线上勘探点的数量、点间距应根据勘察阶段及实际情况而定,但点间距不应超过80 m。纵横勘探线端点均应超过滑坡周界30~50 m。

③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动面(带),进入稳定岩土层,控制性勘探孔必须深入滑动面(带)以下5~10 m,其他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滑动面(带)以下5 m。勘探孔穿过滑动面(带)的深度,若遇重大地质缺陷,应适当加深勘探孔的深度。在布置滑坡勘探线(网)时,还要考虑滑坡体的平面形状特征(如纵长形、横宽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尖角形等)、外部因素对滑坡的影响、滑体各部位的变形特征、滑床形态特征及地下水的分布、出露等因素。

a.对于小型、成灾地质条件简单、危害程度(或接受灾对象等级)较轻的滑坡,勘探线可按“❘”型(即沿主滑方向布置一条纵剖面)或“╊”型(即纵、横剖面相互垂直)布置。

b.对于中等规模、成灾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危害程度(或按受灾对象等级)较严重的滑坡,勘探线可按“╊”“”或“”型布置。(www.daowen.com)

c.对于大型、成灾地质条件复杂、危害程度严重(或按受灾对象等级)的滑坡,勘探线可按“”“”或“”型布置。一般每条勘探线上需有3个钻孔(井)控制。特殊情况下可以增补或减少。在滑坡规模、复杂程度和受灾对象等级三项标准中,凡符合其中两项时,即按本类考虑钻探工作量。具体见表3.20。

表3.20 滑坡勘探方法适用条件及勘探点布设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