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遥感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遥感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使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航片、卫片上的遥感图像进行专门的地质解译后获得勘察区及外围环境地质灾害的相关资料,以指导本次勘察工作。(三)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要求①航片解译应在野外调查之前进行,并贯穿调查的全过程。⑤航片解译成果,在地质测绘时应进行验证,验证工作量应低于30%。

遥感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调查是指在几千米至几百千米以外的高空,通过飞机或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的各种传感仪器(图3.1),接收地面目的物反射与辐射的电磁波而获取其图像和数据信息,通过专门解译得到地质资料的勘察技术手段。

遥感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使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遥感手段有:摄影遥感、电视遥感、多光谱遥感、红外线遥感、雷达遥感、激光遥感、全息摄影遥感等。

遥感图像(图3.2)能直观、逼真地显示工作区内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等的整体轮廓与形态,其视域广、宏观性强。遥感图像用于对工作区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和需要勘察的地质灾害的整体了解和宏观认识,指导野外勘察的宏观部署、勘察剖面和勘察网点的布设及施工场地的选择等,可以减少盲目性,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投资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航片、卫片上的遥感图像进行专门的地质解译后获得勘察区及外围环境地质灾害的相关资料,以指导本次勘察工作。

图3.1 中国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图3.2 遥感图像

对遥感图像解译时,首先要建立不同航片各自的直接解译标志(形状、大小、阴影、灰阶、色调、花纹图形等)和间接解译标志(水系、植被、土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其次是进行室内解译(条件许可应采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编制解译地质图和相片镶嵌图,规划踏勘路线与踏勘时重点调查的问题;最后是初步布设勘探剖面和勘探网点,作为编制地灾勘察设计的依据。

(一)危岩-崩塌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要求

①遥感图像解译开始于收集资料阶段,在野外踏勘之前初步完成,并编制初步工程地质解译图,为野外踏勘和设计编写服务。该工作借助野外测绘等工作予以修改、验证,贯穿整个勘察工作的始终,成为野外工作、资料分析整理、报告编写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区域性解译采用1∶50 000~1∶67 000的航片;对于崩塌(危岩)体,选用大比例尺(1∶1 000~1∶10 000)航片;有条件时,宜采用多时相的彩红外、红外、彩色、黑白、侧视雷达等多种航片进行综合解译。

③一般采用常规的目视解译,尽可能对航片进行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以突出有效信息,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④结合勘察进行解译验证,建立起较准确的解译标志。同时,建立健全解译卡片和验证卡片,以积累详细准确的资料。

⑤提交的成果

a.解译灾害地质图。

b.解译卡片。

c.验证卡片。

d.典型相片集。

e.解译报告。

f.勘察所需的其他解译图件。

(二)滑坡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要求

①整个遥感图像解译工作应结合地面测绘和物探工作进行,遥感解译应先于地面测绘。

②可能时,卫星相片与航空相片应结合使用,以采用彩色热红外航片解译效果为佳。

③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航空影像进行综合解译。如果条件许可应采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突出有效信息以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④宜用大比例尺(如1∶5 000~1∶10 000)航片,用目视和航空立体镜解译,或用立体测图仪成图。如果滑坡体面积较大,可采用1∶30 000~1∶50 000比例尺的航片。有条件时,利用大比例尺航片,从航片上的线状地物(如公路、铁路、小径等)的断距,确定滑坡体的位移量。通过不同时期航片对比,推断坡体位移的速度和距离。

⑤完成航片、卫片解译工作之后,应提交相应比例尺的解译图及文字报告,并将其主要内容纳入勘察报告中。(www.daowen.com)

(三)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要求

①航片解译应在野外调查之前进行,并贯穿调查的全过程。运用它的超前性协助制订地质测绘方案,可有效地缩短工作周期。

②航片解译以目视解译为主,凡能构成立体像对者,借助立体镜;不能构成立体像对者,以肉眼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③航片比例尺宜采用1∶10 000~1∶15 000。

④根据影像形状、大小、色调和阴影判译下列内容:

a.地面几何形态:流域形态及范围、山地、平原及特殊地质现象构成的形态和泥石流三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形态特征。

b.新构造活动条件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c.河流特征、水系、河道、宽浅、曲直、滩槽分布及规模。

d.植被情况。

e.人文现象及其他: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通路、桥梁、矿点、农、林类别等。

判译时要量取汇流面积、冲沟和洲沟密度、河沟曲率、河床的平均纵坡降、森林覆盖率和各种植物群体的定量关系。基岩露头、岩堆以及各种松散堆积物等的分布状况、分布面积及静储量、动储量。

⑤航片解译成果,在地质测绘时应进行验证,验证工作量应低于30%。

⑥及时整理遥感图像解译资料,编制解译成果,包括解译卡片、典型样片、单项与综合性解译图件及简要说明书。

(四)岩溶塌陷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要求

①航、卫片解译应在野外调查之前进行,并贯穿于勘察的全过程,使其成为设计编制、野外工作布置、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的一个组或部分。

②以航片解译为主,航片比例尺一般宜大于1∶20 000。

③航片解译成果应充分应用于地质测绘,可用于布置观测路线和观测点,进行地质、地貌界线和各种线性体的追索。结合野外检验,以提高航片解译成果质量。

④航片解译以目视解译为主,应充分利用不同时期的航、卫片进行动态分析。尽可能采用图像模拟处理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以突出有效信息。

⑤解译内容

a.划分地貌单元,确定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主要微地貌的发育特征和分布,着重对岩溶地貌中岩溶负地形(如洼地、漏斗、槽谷、谷地等)和岩溶地貌组合形态(如峰丛洼地、溶丘洼地、脊峰沟谷、蜂林平原等)的解译,并进行密度统计分析

b.确定地质构造轮廓和主要构造形态,包括出露或隐伏的主要断裂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分布位置和规模,并对新构造运动迹象进行解译。

c.划分岩、土体不同岩性和不同岩溶层组类型的分布范围。

d.解译各种动力地质现象,着重判定岩溶塌陷,岩溶陷落柱的形态、分布位置和规模,分析确定塌陷区的范围及其扩展情况。

e.解译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判定岩溶泉、伏流、地下河出口、落水洞、竖井、天窗、溶潭、溶洞等岩溶现象的分布位置。分析地下河或岩溶水主径流带的分布迹象,圈定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区范围。

⑥根据实际需要,整理编制解译成果,包括单项与综合性的解译图件及简要说明书,解译卡片、典型样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