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后汉书:酷吏的评价与壮烈行为

后汉书:酷吏的评价与壮烈行为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酷吏一直是史家重点研究描写的对象之一,而对他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司马迁曾经这样评价酷吏:“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厉者足以为戒。”还有一些官吏挫伤豪强,侵犯公卿,即便脑袋破裂也不顾及,这也是非常壮烈的。至使阳球磔王甫之尸,张俭剖曹节之墓。叔世偷薄,上下相蒙,德义不足以相洽,化导不能以惩违,遂乃严刑痛杀,随而绳之,致刻深之吏,以暴理奸,倚疾邪之公直,济忍苛之虐情。

后汉书:酷吏的评价与壮烈行为

【题解】

酷吏一直是史家重点研究描写的对象之一,而对他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他们有的打击权贵,是正直清廉之人;有些则是蛮横残暴,残害忠良,祸害百姓。司马迁曾经这样评价酷吏:“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厉者足以为戒。”

【原文】

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闾里。且宰守旷远,户口殷大。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肆情刚烈,成其不桡之威。违众用己,表其难测之智。至于重文横入,为穷怒之所迁及者,亦何可胜言。故乃积骸满阱,漂血十里。致温舒有虎冠之吏,延年受屠伯之名,岂虚也哉!若其揣挫强势,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注释】

①雄张:横行自大。

②先行后闻:先行刑后上奏。

③穷怒之所迁及者:迁怒于无辜之人。

【译文】

汉朝承袭了战国时期遗留的风气,多豪强狡猾之人。那些土地兼并的人祸害邦邑,残暴肆虐之人横行乡里。而且边疆辽阔,户口殷实。所以一些治理百姓的官员,专行威断,奸猾不轨之人被灭族,都是先行刑后上奏的。他们肆情刚烈,成就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威名。违背众人的意见而选择一意孤行,表露了难以揣摩的智慧。至于那些被冤枉入狱,或者是被迁怒的无辜之人,又如何说得尽呢。所以尸骸堆满坑穴,血流十里。致使百姓传言王温舒的官员都是穿着服饰的老虎,严延年也有屠夫的称号,这一点儿也不假啊!还有一些官吏挫伤豪强,侵犯公卿,即便脑袋破裂也不顾及,这也是非常壮烈的。

【原文】

自中兴以后,科网稍密,吏人之严害者,方于前世省矣。而阉人亲娅,侵虐天下。至使阳球磔王甫之尸,张俭剖曹节之墓。若此之类,虽厌快众愤,亦云酷矣!(www.daowen.com)

【注释】

①科网:法网。

②亲娅:这里指外戚。

【译文】

自中兴以后,法网还是严密起来,官员残害百姓的,较前代就很少了。而宦官外戚,却肆虐天下。以至于阳球车裂王甫的尸首,张俭挖掘曹节的坟墓。诸如此类的,虽然一时间满足了众人发泄心中忿恨的需求,但也是比较残酷了!

【原文】

论曰:古者郭庬,善恶易分。至于画衣冠,异服色,而莫之犯。叔世偷薄,上下相蒙,德义不足以相洽,化导不能以惩违,遂乃严刑痛杀,随而绳之,致刻深之吏,以暴理奸,倚疾邪之公直,济忍苛之虐情。汉世所谓酷能者,盖有闻也。皆以敢捍精敏,巧附文理,风行霜烈,威誉喧赫。与夫断断守道之吏,何工否之殊乎!故严君蚩黄霸之术,密人笑卓茂之政,猛既穷矣,而犹或未胜。然朱邑不以笞辱加物,袁安未尝鞫人臧罪,而猾恶自禁,人不欺犯。何者?以为威辟既用,而苟免之行兴;仁信道孚,故感被之情著。苟免者威隙则奸起,感被者人亡而思存。由一邦以言天下,则刑讼繁措,可得而求乎!

【注释】

①郭庬(máng):淳厚,此处指民风淳厚。

【译文】

论说:古时候民风淳朴,善恶很容易区分。对于犯罪之人也只是在他的衣服上做个记号,改变他们服饰的颜色,而不会伤害到他们。而末世的风气则有些淡薄,上下相互蒙骗,仁德道义也无法让百姓融洽相处,教化引导也没办法惩处违法之事,于是便使用严苛的刑罚痛杀他们,之后便以此为准则,致使官吏严苛残酷,经常用残暴的手段审理奸邪案件,依仗着人们忌恨奸邪的公正之心,来完成他们残忍的暴虐手段。汉朝所谓的以残酷著称的人,大概都是有所耳闻的。他们都是以果敢、强悍、精敏,能够巧附文理,风行霜烈,而威名赫赫的。他们和那些只依靠道义来治理的官员,相差是多么悬殊啊!所以严延年嗤笑黄霸的治理方法,密县的官员讥笑卓茂的治政方法,他们都严苛到了极点,犹且还不一定可以治理好。然而朱邑不会将鞭打侮辱加在别人的身上,袁安也从未审讯过他人的罪过,而奸猾之人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自我约束,百姓也不敢相互侵犯。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一旦使用了威猛的刑罚,就会产生苟且免罪的行为;仁德诚信的人会让人信服,所以就会萌生感化之情。苟且免罪之人趁着刑罚的疏漏而行奸邪之事,被感化的人即便执政的人死了也会有向善之心。从一个邦国来说天下,使用过多的刑罚,可以得到天下的安稳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