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结构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结构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30 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良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化基础,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技术,但这些仍不能满足土木工程发展的需求。未来将需要从技术、政治、经济、法制等角度对土木工程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研究和战略规划。下面分别分析以上5 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结构工程领域结构健康监测在结构工程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研究局限于试验阶段。

结构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经过30 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良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化基础,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技术,但这些仍不能满足土木工程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网络技术研究方面,大多数信息与管理系统仍是基于局域网的,虽然实现了机器间的相互通信与数据共享,却不能实现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限制了信息的录入与提取,也限制了工程的管理和资源的共享,给管理带来诸多不变,成为阻碍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此外,土木工程中多个领域的学者分别对各项信息化技术展开了研究,但都没有形成规模,造成了研究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未来将需要从技术、政治、经济、法制等角度对土木工程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研究和战略规划。下面分别分析以上5 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结构工程领域

结构健康监测在结构工程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研究局限于试验阶段。国内外研究人员在传感器技术、损伤检测、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中能实际应用的成果很少。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实际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大多属于单一监测系统,即监测系统中缺少综合评估机制以反映桥梁结构的状态。此外,在已有的一些桥梁管理系统中,结构状态评估方法主观性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以对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客观的评价。

2.岩土工程领域

国内仅有少数大城市地质勘查单位采用GI5 技术建立地质勘查信息系统,并普遍存在数据库内容不完善、存储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此外,专家数据库在岩土工程信息系统中集成化程度不高,推理机制不完善,且国内该方面研究起步较晚,故未能实现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数字化数据采集方式基本停留在基于传感器与服务终端的模式,且一般为有线通信,对小范围数据采集工作有较好的适用性,却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采集工作中。另外,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建设水平、开发现状的不同,导致国外软件无法在国内推广利用。

3.交通工程领域(www.daowen.com)

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一方面,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基础技术应用尚未普及;另一方面,我国的智能交通主要集中于智能化管理领域,智能化服务发展滞后,人-车-路协同、安全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对交通信息处理系统方面的研究仍然缺乏。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大方向是以动态信息服务和诱导为主,为出行者提供更细致的信息,方便出行者进行出行决策。随着信息设备与服务手段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运营安全管理系统必定会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4.建筑施工管理领域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整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信息化建设缺乏合理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才刚刚起步,难以达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尚处于阶段性开发和相对封闭应用状态,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进行开发的阶段性产物,项目各阶段信息以及项目各管理流程信息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项目参与方内部及各项目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参与方与政府投资项目部门之间也无法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从而形成了内部管理“信息孤岛”群与外部管理“信息孤岛”群,数据冗余,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5.环境工程领域

在我国,环境工程信息化领域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①从事环境调查的基层专业人员计算机配置率过低。②数据资源积累不够是我国环境工程工作信息化方面的薄弱环节。③环境信息的共享和集成管理亟待加强,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已建成的各类环境资源数据库没有实现集成管理。④缺乏实用有效的空间分析方法。GI5 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资源信息的综合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但缺乏针对专业领域解决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需要针对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相应规律进行总结而得到,这种分析方法的缺乏也是目前GI5 应用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⑤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是信息服务。以信息服务现状为例,荷兰地籍署于1990年建立了地籍信息的联网查询,1997年完成全国地籍图数字化,并被纳入荷兰国家地理信息交换站中,而中国国土资源部和信息中心可供用户下载的共享专业数据则很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