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当年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今后,我们要坚持走这条正确道路,这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走下去,而且要有新举措、上新水平。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
【专题导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与现实依据,全面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为何能发生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如何改变了中国又改变了世界,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在邓小平理论中能寻找到什么初始密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理解思维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未来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重点2】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作用
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我们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打开新局面;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
【重点3】
改革开放如何改变了中国又改变了世界
邓小平理论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如此,就在于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如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重申的:“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重点4】
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在邓小平理论中能寻找到什么初始密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我国、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案例精选】
案例1 春潮再起
➢案例呈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国际上,风云变幻莫测:海湾的战火余烟未消,南斯拉夫境内烽火再起;东欧在剧变后仍然动荡不安,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又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美苏两极制衡的世界格局彻底瓦解,世界力量对比失衡,新的霸权主义已初露端倪……国内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历时三年的治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出现了有利改革的形势,但是,经济生活中如市场疲软、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外,国内形势存在许多更加复杂的因素。我国受到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所谓“制裁”,一部分干部和群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产生了困惑,“左”的思想又明显表现出来,甚至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动摇。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92年1月19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
邓小平同志是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早在1979年4月,他在听取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次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国经济特区就这样诞生了。1984年1月,小平同志曾到深圳视察过,一晃8年过去了。深圳的面貌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老人家急不可待要亲自目睹一番。
小平同志边观光市容,边同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当谈到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小平同志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当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时,小平同志说,亚洲“四小龙”发展很快,你们发展也很快。广东要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停了一会儿,他补充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小平同志又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在谈话中,小平同志强调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说,会太多,文章太长,不行。谈到这里,老人家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1月22日下午3时10分,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了重要的谈话。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把握时机,快一点将经济建设抓上去,这是小平同志对深圳的期望,也是时刻萦绕在小平同志心头的一件大事。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的视察南方谈话,宛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邓小平这次视察南方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进入快车道。
➢案例点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1992年初,邓小平这位时年88岁的老人,视察了深圳等地,在中国的南海边书写了一个春天的故事。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成为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而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成果。
➢思考讨论
1.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已经退休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顾88岁的高龄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
2.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的视察南方谈话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为什么说邓小平这次视察南方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进入了快车道?
案例2 邓小平和改革开放
➢案例呈现
1978年春天开始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这次理论交锋以“凡是派”的失败而告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最终得到确立,这奠定了改革的理论基础。
有人将邓小平的方法论总结为“三论”——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石头论,摸着石头过河;灯论,不争论,少说多做,遇到红灯绕着走,遇到黄灯跑步走,遇到绿灯快步走。他自己则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很朴实的道理。”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邓小平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有着丰富内涵的纲领成为党的基本路线,使得邓小平和他主导的改革拥有足够的空间。
为了给改革路线奠定干部基础和人才基础,邓小平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路线,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乃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论断。
改革一旦展开,就有其自身的逻辑。“包产到户”是想提高粮食产量,结果是瓦解了整个人民公社制度;“放权让利”是想解决工业品的短缺,最终计划经济体制却被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初衷是解决回城知青的就业,结果是混合所有制取代了单一公有制;对外开放是想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但现在中国已经融入了WTO和经济全球化。
邓小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此,他在1992年以88岁高龄南行广东,并强调:“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那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邓小平留下的诸多问题中,最棘手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直截了当地断言:“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否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
虽然历史没有给邓小平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却为后来者解决这一问题留下了丰富的思路。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倡“一国两制”,这些划时代的创举是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佳诠释。没有这些创举,中国就打不破种种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而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的理论依据,正是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反复提到的两句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986年9月,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邓小平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决定,我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服从人民的意愿。”正如他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法文版序言中写到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政治家,邓小平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并留下了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政治遗产——邓小平理论。
同时,涵盖政治与经济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直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执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往前推进的基础。
➢案例点评
邓小平同志与世纪同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山河破碎、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到创建一个享有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新中国;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到开辟改革开放伟业、实现祖国全面振兴,小平同志的沉浮荣辱是如此紧密地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是开辟了一个时代的伟人。邓小平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热爱人民,他是人民的领袖又是人民的儿子,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思考讨论
1.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是开辟了一个时代的伟人。请问:邓小平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启其时代的序幕的?
2.邓小平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的时代。试回答:邓小平时代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留下了哪些丰功伟绩?
案例3 在非洲感受邓小平魅力
➢案例呈现
1999年10月,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东非三国邮票展”,乌干达通讯部作为东道主邀请各国驻乌干达使节出席开幕式。我作为中国驻乌大使也应邀出席。
(资料来源:张序江:《世界知识》,2005年第21期)
➢案例点评
在外国人的眼里,邓小平的魅力,源于中国在他的理论指导下,把一个基础如此落后,情况如此复杂,人口如此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发展了起来,创造了一个奇迹。“邓小平纪念邮票”在乌干达发行就不足为怪,《邓小平文选》英文版在乌干达领导干部中被争相阅读也就不足为奇。
邓小平不仅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且让占世界总人口1/5的中国摆脱贫困,这本身就是对全人类的一个巨大贡献。邓小平的名字已走进乌干达,走进非洲,更走向世界。
➢思考讨论
1.在遥远的非洲,中国驻乌干达外交官感受到邓小平的魅力,说明了什么?(www.daowen.com)
2.乌干达高级干部争相阅读《邓小平文选》。作为有幸与邓小平生活于同一片土地上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伟人的著作和思想?
3.我们应当如何看待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实践活动设计】
“电影《邓小平》(2003版)”观后感
[目标要求]
通过学生观看电影《邓小平》的方式,展示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征:小平同志是一个非常人性化、平民化的领袖,他最理解普通人的心态和感情,为了祖国和人民,他燃烧尽了自己的生命。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为国家和民族服务的意识和奉献精神,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
在非洲感受邓小平的魅力
[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90分钟。
2.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或者多功能厅。
3.活动方式:观看电影《邓小平》(2003版)。
4.活动流程:
(1)准备片源。
(2)有序组织学生观看。
(3)撰写观后感(相似度不超过70%)。
(4)对学生感悟进行评价。
[活动评价]
计分表
[物化成果]
“电影《邓小平》(2003版)”观后感
要求:1.有自己的感悟,字迹工整。
2.字数不低于600字。
【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2.坚持改革开放是( )。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政治保证 D.奋斗目标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 )。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B.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C.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D.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协力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4.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是( )。
A.硬道理 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C.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前提
3.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 )。
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民主自治和繁荣稳定
5.“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 )。
A.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C.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三、判断题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2.新中国成立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
3.发展才是硬道理。( )
4.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 )
5.中国的改革只是经济方面的改革。(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