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强调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专题导学设计】
➢教学目的
本专题主要通过讲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同时也让学生理解由于各种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曲折。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难点】
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教学案例精选】
案例1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
➢案例呈现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他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的成果。
“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把这些问题,概括成十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不是平列的,而是有重点的。毛泽东后来说过:“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斯大林模式(来源:优酷网)
论十大关系(来源:土豆网)
1956年,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论十大关系》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一些新的方针。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在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强调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提下,强调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上,强调首先要加强经济建设。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上,强调三个方面必须兼顾,特别要照顾农民的利益,还要给工厂一定的权力一定的独立性。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强调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和独立性,发扬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地方民族主义要反对,但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上,强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肯定还有反革命,但强调已经大为减少,社会镇反要少抓少杀。在是非关系上,讲党内是非一定要分清,但强调要好意地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也要学习。
综合起来说,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资料来源: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案例点评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需要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初步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其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是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表现。《论十大关系》就是对这种规律探索和把握的重要认识成果,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的著名理论成果。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其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①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③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⑤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①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② 党与非党的关系。③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④ 是非关系。⑤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案例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成就
➢案例呈现
尽管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但如果对这段历史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应该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提供的材料,从新中国成立到1964年,重工业各主要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陆续开工。这三年新增的炼钢能力占从1949年到1979年新增炼钢能力的36.2%,采煤能力占29.6%,棉纺锭能力占25.9%。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些开工项目和新增能力获得了扎实的成果。
其中,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研发。1959年技术人员在东北的大庆找到工业性油流,1960年在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侯中共中央决定从各方面抽调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集中力量在茫茫荒原上进行勘探开发,仅用一年时间就探明油田面积并进行试采实验,三年就建设起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产量达全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到1965年,中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进口“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方面的工作在1958年也开始迈出步伐。1961年中共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1964年10月16 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谈到包括“大跃进”在内的十年建设(1956—1966年)成就时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指出,这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执行正确的对外政策”,“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局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1976年达到5 726亿斤,比1965年增加了1 835亿斤。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1976年的原油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6.7倍。一些工程艰巨的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即使在1972年严重的旱灾造成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农业收成也稍有增长。在1974年和1976年,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但是能源及其他多种产品的产量仍有所增长。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3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会面,并同周恩来进行会谈。中美双方经过会谈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回首20年曲折发展的历史,曾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著名史学家胡绳在1984年时曾指出:“如果说35年来一无是处,全部是错误的积累,那就不能正确解释35年的历史。当然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大转折,但这一转折之所以能够形成,也还是有过去生产发展的底子。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绝不是错误的积累。”
(资料源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来源:优酷网)
“一五”计划成就(来源:央视网)
➢案例点评
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既有教训,必须吸取,以免重蹈覆辙,又要总结经验,正确认识是非功过。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如果不正确地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遗留下来的经济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分析认识问题。正确认识我们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探索中的正确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成就,对于今天走好改革开放之路,走好民族复兴之路来说是巨大的鼓舞,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基础。
➢思考讨论
思考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工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方针政策提供了经验教训?
思考 2: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哪些理论和观点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代领导集体所继承和发展?
思考3: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哪些成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物质基础?
【实践活动设计】
项目1 师生角色互换——由学生主讲,体验教师的感受
[目标要求]
通过学生讲解过程,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尽管“左”倾失误和三年经济困难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但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总体上说,还是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这说明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
[活动方案]
1.实践时间:课内时间。
2.实践地点:多媒体教室。
3.实践环节:
(1)结合本专题内容布置学生讲课内容:①“大跃进”;② 大炼钢铁;③ 人民公社;④“文化大革命”。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备课、制作教案及PPT。
(3)选出1~2名学生上讲台讲课,学生和教师点评。
(4)教案、PPT和学生、教师评价装订上交。
[活动评价]
通过学习探究,使学生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此实践为“师生角色互换”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并没有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也没有削弱教师在教育活动和对知识的传授中的作用,它只是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也就变为了主动吸收,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实现了素质教育中以点带面,全面合作型的学习方式。
“大跃进”
附:教案模板(略)
附:课堂教学设计比赛评分标准(www.daowen.com)
注:基本满足要求:0~10分,满足要求:12~16分,完全满足要求:18~20分。
项目2 讲述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情景剧)
[目标要求]
通过模拟《感动中国》栏目的活动,增强课堂学生的参与性,把学生课堂产生的成果展现出来。
[活动方案]
1.实践时间:课外时间。
2.实践地点:校园、教室、寝室。
3.实践环节:模拟《感动中国》栏目,搜集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的事迹,准备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活动评价]
我们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为什么出现失误,这是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如果不透彻分析,正确引导学生消化理解,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我们党的误解。因此,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失误,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祖国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本专题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实现政治理论教学的人文功能是本活动的重要任务。
附评分标准:
[物化成果]
模拟《感动中国》栏目拍摄小视频。
【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参考资料和网站信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
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 )。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以农立国
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纪念孙中山先生》 D.《论十大关系》
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问题是( )。
A.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主要有( )。
A.忽视生产力发展 B.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C.照搬苏联经验 D.混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的区别
2.毛泽东指出,从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是由( )。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
B.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D.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的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4.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分别是( )。
A.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B.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C.前者采用专政方法,后者采用民主方法
D.前者采用民主方法,后者采用专政方法
5.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
A.讨论的方法 B.辩论的方法
C.大鸣大放的方法 D.批评的方法
E.说服教育的方法
6.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下面正确的是( )。
A.对于思想政治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肝胆相照”的方针
D.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