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实践-毛泽东思想导学》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实践-毛泽东思想导学》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教学重难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关于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实践-毛泽东思想导学》

【经典导读】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邓小平

社会主义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

【专题导学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掌握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必然性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点2】

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重点3】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关于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重点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案例精选】

案例1 共和国的起点

➢案例呈现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始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奋斗。奋斗的起点,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在国内:

政治上,反革命势力的破坏活动极为猖狂。大批潜伏在城乡的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特务分子,以及聚集在城市的帮会把头和地痞流氓,还有盘踞在农村的恶霸、土匪、反动会道门头目,则在暗中窥测方向,伺机发难。尤其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有的明火执仗,四处烧杀、奸淫和抢劫;有的破坏土地改革,颠覆农村基层政权,向农民反攻倒算;有的炸毁铁路桥梁,袭击列车和车站;有的破坏厂房机器,制造停产事故。更有甚者,煽动武装暴乱。1950年1—10月,全国就侦破和镇压反革命暴乱816起。

经济上,工农业生产萎缩,产量锐减。同共和国成立之前经济最好的年份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只有140亿元。另外,大量厂矿倒闭,耕地荒芜,生产凋敝,城乡萧条。旧中国连年的战祸,使得厂矿资金短缺,原料枯竭,停产停业。以铁路运输为例,全国有上万公里铁路线路、3 200多座桥梁和200多座隧道被毁,连通东南西北的津浦、京汉、粤汉、陇海、浙赣等主要干线没有一条能全线通车,1/3的机车因破损严重不能投入运营。随之而来的,是工人大量失业,1949年失业人口多达400万,几乎占全国职工总数的一半。农村则因反动政府和地主横征暴敛,抓丁拉夫,迫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耕地荒芜;加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江河堤坝坍塌,良田遇雨便成汪洋。1949年发生特大洪水,全国有1.27多亿亩耕地被淹,灾民多达4 000万人。城乡居民温饱无靠,衣食艰难。国民党通货膨胀政策,又使得物价以天文数字飞涨。

建国初期的银元大战和米棉之战(来源:凤凰网)

在国际上: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和禁运。1950年12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12月26日,又进一步宣布禁止一切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入中国港口,严禁美国商界同中国进行贸易,管制中国在美国的一切公私财产,包括冻结中国在美国的存款和扣留中国在美国(乃至正在启运中)的公私货物。1951年5月18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通过关于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到1953年3月,参加对中国禁运的国家达45个。

美国在军事上也对中国进行威胁。一方面,它插手台湾问题的解决,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和蒋介石密谋,成立“美国驻台军事联络组”,由麦克阿瑟统一指挥双方陆海空军“共同防守”台湾;另一方面,美国勾结亚洲一些国家的反动势力,结成双边或多边的军事联盟,签订《美日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等,对中国形成一个从日本经韩国、台湾、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新月形军事包围圈。

复兴之路:两极格局(来源:央视网)

新生的共和国就是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奠基和发展的。它在经济落后、千疮百孔、禁运封闭的基点上起步,开始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仍像战争年代那样,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考验,通过3年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胜利。

(资料来源:《共和国初辉煌的七年》,《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21期,作者:田居俭;《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作者:吴鹏森。本段资料已做改写。)

➢案例点评

本案例多角度、大视角地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困难形势。国民党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形势,对新生的人民政权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些困难,直接关系到新政权的稳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生产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也为后来进行三大改造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边倒”外交方针。这一政策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思考讨论

1.结合案例,谈谈新中国是怎样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奠基和发展的?

2.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和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案例2 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案例呈现

同仁堂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始创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

北京解放前夕,同仁堂的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1949年3月,同仁堂成立国药业基金工会,乐松生任总经理,通过不断学习,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有了基本认识,在经营管理上紧紧依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要决策听取职工意见。在后来的“五反运动”中,同仁堂也经受了考验,经过审查核实,被评为基本守法户。

同仁堂作为民族工商业,其所经营的中药是人民生活所需,因此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彭真市长亲自支持乐松生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新品种的工作,并成立了中药提炼厂。在党的关怀下,同仁堂在解放后有了很大发展,工人生活稳定,而且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1953年,同仁堂盈利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资方股息分红四部分分配。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北京市积极响应,很快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措施,并召集在京民族工商业者举行工商业联合大会。会上,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积极发言,拥护总路线。会上,市地方工业局拟选同仁堂这个国药大户首先进行试点。乐松生先生经过反复思考,毅然决定同仁堂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乐松生当选为工商联执行委员,推动了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的进程。

1954年2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关于北京市工业公私合营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同仁堂是第一批合营的单位。同年8月9日,在大栅栏同仁堂成立了公私合营筹备工作委员会。27日,同仁堂彩旗高挂,在庆乐戏院召开了庆祝公私合营大会。这家古老的私营企业在风雨飘摇258个春秋之后,迈进了社会主义大门,开辟了同仁堂历史上的新纪元。

合营后,一切涉及公私关系问题的事情,乐松生总经理都和公方代表王蘇协商。针对一部分老职工怕合营后遭退休、怕降低工资等问题,工会通过多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政策交心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职工讲同仁堂合营的措施和合营后的前景,使大家认清形势,了解各项政策,清除各种疑虑。合营后的同仁堂还进行了资产清算,确定了资方资本和应得的股息。面对合营后的新情况,同仁堂党支部领导全体职工先后进行人事劳动纪律、经营思想的整顿,并相应建立了劳保条例,以及成本核算、生产统计、质量检查、专人配送料、出入库等制度;制定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和用户建立供销合同,改变生产的盲目性;增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特别注意建立公私方共事的制度,使资方有职有权。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开始体现了合营优势,职工的情绪也空前高涨。

1955年初,彭真同志亲自到同仁堂会见乐松生经理,听取合营后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各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乐松生还以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的身份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公私合营使同仁堂获得了新生,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为改观。1959年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增长了近2.4倍;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78.3倍;蜜制丸药140万丸,增加到6864.2万丸,增长了49倍;水泛丸由4000斤增加到31.38万斤,增长78.5倍;虎骨酒由3万斤增加到30.5万斤,增长了10倍。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同仁堂已经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辉煌。

(资料来源:《北京党史》,2000 年第 4 期,作者:孙洪群、金永年。有改动。)

➢案例点评

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既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采取“和平赎买”政策不仅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源:优酷网)

➢思考讨论

1.结合案例,从同仁堂的合营前后的发展,谈谈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重大历史意义。

2.从同仁堂合营所发生的变化评价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和平赎买”政策。

案例3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案例呈现

新中国成立前,位于上海及江浙一带的民族工商业的商人,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对于出路的抉择。当时的“十大资本家”,有9家举家迁徙,有的出国赴美或者赴欧,有的则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荣氏家族的大部分人也选择了离开,唯独荣德生执意留下来。1948年年底,中共无锡工委书记高山通过地下党转告荣德生,“搞好生产,不要外迁”。而荣德生对于共产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十分重视,曾经反复研究。留下的荣毅仁接手了上海的荣氏企业。而此时的荣氏工厂,已经是个烂摊子。被其他荣姓家族抽走海外的资金,据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一份史料记载,高达1 000多万美金。

1949年6月2日,上海工商界人士在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楼4层举行座谈会。荣毅仁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和副市长潘汉年。陈毅一句“共产党鼓励工商业者在新上海的建设中起积极作用”让荣毅仁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之后,陈毅还带着家人公开到荣毅仁家里做客,表示要与荣毅仁交朋友。这些做法在人心还不稳的上海迅速传开。

1950年,荣毅仁从申新公司自身的生存出发,思考出关于“加工订货”的想法。这是针对很多工厂商品卖不出而想到的法子。当时的中央财委主任陈云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就在全国推行。同年下半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许多商人不愿再接受加工订货,而想把商品拿到市场上卖高价。但为了完成政策,有些商人开始在商品里以次充好。最严重的是,解放军攻打舟山群岛,需要白棕绳,而黑心商人提供的次品使得战斗中绳索绷裂,造成11艘船沉没,80人牺牲。陈毅对此大怒不已,1951年底开始了“三反五反”运动,在上海,让工人当面揭发“资本家”。

1954年,荣毅仁带头拉开申新纺织与政府公私合营的大幕。许多股东都不能理解,担心财产全部被充公。荣毅仁将发展了半个世纪的产业,变为国家所有。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有改动)

➢案例点评

党和人民政府在推进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同时,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必然会带来“阵痛”,将具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采用了和平赎买的方式,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我们也会遇到经济转型、动能转换带来的“阵痛”,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思考讨论

1.上述案例,反映出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2.中国共产党“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同时并举”的方针有何重大意义?

案例4 被誉为“整个国家形象”的“穷棒子”社

➢案例呈现

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集体,其中有一面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鲜红旗帜——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的“穷棒子”社。它以勤俭创业的非凡业绩,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彰,被赞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藩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1头驴,被人笑称为三条驴腿入社,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所以当时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穷棒子”社在社主任王国藩的带领下发挥集体力量,艰苦创业,从“三条驴腿”起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1头驴,30只羊,1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头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穷棒子社”一年中巨大变化的事实,使西铺村更多的农民看到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它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社外农民特别是那些比较贫困的农民的心。他们迫切地要求入社。

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案例点评

“穷棒子”社的发展变化说明,大多数贫下中农,由于经济、生产条件比较贫困,有自觉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要求;而对于少数比较富裕的农民来说,他们则是通过看到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的事实以后,要求入社的,这就是我国广大农民自愿加入农业合作社的总特点。“穷棒子”社的发展变化也说明,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能使农民富裕,出路在于使小农经济变成大规模的农业经济,使农民集体化,才能使农民摆脱贫困状态走上富裕之路。我们也应看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指导工作上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合作社优越性更好地发挥。

➢思考讨论

“穷棒子”社的转变说明什么?

案例5 辉煌的成就

➢案例呈现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和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国全面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人口众多,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开始了她新的航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下面我们通过不同时期的数据,以及和同期国外经济发展数据的比较,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改造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

1.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相比

表1 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参见柳随年、吴群敢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页)

从表1中可见:第一,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农业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02%,1978年比1957年增长477%;而农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16.5%,1978年比1957年增长192%。第二,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工农业总产值的30%,农业为70%,1952年分别为43%和57%,1957年为57%和43%,1978年为72%和28%。

表2 主要产品产量

从表2中可见:1952~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1.86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24倍;煤产量增长9.36倍;发电量增长35.2倍;钢产量增长23.6倍;水泥产量增长22.8倍。

2.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相比

同印度相比:①“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25%,农业生产增长22.2%。中国“一五”期间工农业增长见表1。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印度1951~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1.8倍,棉花产量增长1.7倍,油料产量增长1.6倍,煤产量增长2.5倍,发电量增长16倍,钢产量增长4.5倍,水泥产量增长6倍。中国情况见表2。②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49~1989年中国为7.37%,印度为4.0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印度为1.73%。(参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7页)

同发达国家相比: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中国为18%,美国为2.8%,英国为4.1%。② 1949—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国为7.37%,美国为3.17%,日本为6.9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中国为5.44%,美国为1.87%,日本为5.95%。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总的来说,它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资料来源:节选自《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问题》,原文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7期,作者:陈娆。)

➢案例点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以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也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创造了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改革是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更广阔、更健康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社会主义改革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不能巩固和发展。

➢思考讨论

1.社会主义改革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实践活动设计】

项目1 播放视频《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和《新时代》

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来源:土豆网) 

新时代(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目标要求]

通过比较两部视频,让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艰辛又伟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信心。

[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45分钟。

2.活动地点:课堂。

3.活动内容:观看两部视频,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4.活动方式:分享体会。

5.教师点评。

[活动评价]

计分表

[物化成果]

活动后,请按照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分享活动的照片、稿件等。

项目2 观看视频《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之“春天脚步”》

[目标要求]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40分钟。

2.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3.活动方式:分享心得体会。

4.活动流程:

(1)教师和学生一同观看视频。

(2)观看结束后,让学生自由讨论。

(3)请几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之“春天脚步”(来源:央视网)

(4)教师点评。

[活动评价]

计分表

[物化成果]

活动后,请按照要求及时分享的照片、稿件等。

项目3 师生共唱《社会主义好》

[目标要求]

让学生通过歌唱,抒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20分钟。

2.活动地点:课堂。

3.活动方式:演唱+分享。

4.活动流程:

(1)分组:8~10人为一组,确定小组长。

(2)各小组长和任课教师组成评分小组。

(3)分小组发放《社会主义好》的歌词和视频,让学生课后练习。

(4)课堂分组演唱。

(5)各组小组长畅谈体会。

(6)教师点评。

(7)根据各组演唱情况,确定每位同学的活动得分。

(8)公布各组成绩,并计入平时成绩。

[活动评价]

计分表

社会主义好(来源:土豆网)

[物化成果]

活动后,请按照要求及时收集、整理活动的照片、稿件等。

【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www.daowen.com)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工业化 D.消灭资本家

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 )。

A.全国大陆解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C.土改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

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 )年开始的。

A.1952 B.1953 C.1954 D.195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B.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

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 D.消灭个体经济

13.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16.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1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19.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20.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2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

A.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2.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2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2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2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26.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

A.社会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E.外资经济

2.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C.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D.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E.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3.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基本的阶级力量包括( )。

A.工人阶级 B.贫下中农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E.富农阶级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斗争

B.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C.改造和被改造的斗争

D.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E.守法和违法的斗争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包括(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

A.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B.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C.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D.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8.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主要是( )。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有利的国际因素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9.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 )。

A.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1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营经济的来源有( )。

A.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  B.没收的官僚资本

C.收回的外国资本企业  D.没收的地主土地

13.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稳步前进 D.积极领导

1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 )。

A.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C.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D.“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5.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1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

A.革命性 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C.动摇性

D.妥协性 E.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7.下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

C.第二步主要是实行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

D.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E.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8.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听从上级安排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 E.少数服从多数

19.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 )。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和代购代销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E.把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1.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22.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23.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

E.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所有矛盾都得到解决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3.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

4.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历史的必然。( )

5.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6.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

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

8.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消极影响。(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