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洋冈著名民间音乐家郑映梅(1881—1946),名华声,乳名锦春,号祝三,乐友多以“映梅师”称呼。早年师从沈步目,后拜潮乐大师洪沛臣为师,得南派古筝演奏技艺真传,秦筝指法具有很高成就,《潮州音乐名人录》称其为“潮乐一代宗师”。
郑映梅青年时期远渡南洋,经商于星洲,与王泽如和吴轩慈友善,共同经营三合实业公司。因对国乐有共同爱好,志趣相投,故每于夜间店务余暇之时,一起合奏国乐,常通宵达旦而余兴未阑,以是,日间店中生意只好轮流守管,怡然相得,一时传为佳话。郑映梅、王泽如与吴轩慈在东南亚一带有“锦春筝”“琵琶王”“胡弦吴”的雅称。
郑映梅于管弦乐、打击乐(潮州大锣鼓、小锣鼓等)以至古琴无不通晓,皆堪为人师。尤特擅秦筝,造诣高深,其法得潮州国乐名宿洪沛臣南派指法亲传,以音调古旷宏亮、铿锵豪壮取胜,不但古法奇妙,拷打推点技巧娴熟,还自创“板后推”奏法独树一帜,补古法之空白。识者赞叹其艺高技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民乐大师”“秦筝圣手”之称。日本天皇闻其艺,曾邀约其赴日演奏,其因事务冗繁未能东渡。
郑映梅的古筝演奏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有一次在泰国曼谷,近彼的潮剧班演出结束,戏班鼓师听到附近有琴声悠扬悦耳,便带上鼓板循声而至。只见一位乐师端坐大蚊帐之中,全神贯注地弹奏着古筝,鼓师就在帐外为其拍起鼓板。乐曲推奏当中,古筝的演奏如行云流水,速度越来越快。鼓师心慌,最后跟不上节奏,乱了套路。认识了帐内弹奏者郑映梅之后,鼓师对其演奏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14年后的某一天,程洋冈郑厝的“养竹寄庐”又重现当年在曼谷的一幕。筝止鼓息,故人邂逅,开心至极。
晚年,郑映梅结束商贸生涯,定居家乡“养竹寄庐”。有一天,他备办了厚礼到府城拜访恩师洪沛臣先生,不料先生已经作古,家里正在为其七日做“功德”,郑映梅悲痛万分,只得将礼品作祭品。丧事完毕,将要辞别之时,洪师娘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洪先生临终之时嘱咐,家里一对极其贵重的琴瑟,特地赠你留作纪念,希望你继承老人家遗志,将潮州音乐继续传播下去。”回到家里,郑映梅将琴瑟分别挂在“养竹寄庐”客厅的两面墙壁。见琴瑟如见恩师,他偶尔也取下来,缓缓摸索其弹法,掌握其入门。
郑映梅故居“养竹寄庐” 杜伯坚/摄
1946年的一天,郑映梅赴黄泉找寻恩师而去,百日之内书斋厅门紧闭。一天,忽然“嘣”的一声,墙上一琴一瑟竟然齐齐自我坠毁。古老而伤残的琴瑟2009年被汕头市潮乐研究会征集收藏并作修复展出,两件珍贵文物静默地在汕头群艺馆演绎着一对师徒的乐坛佳话。(www.daowen.com)
郑映梅热爱祖国,对革命有高度的认识,其寄迹星洲时,毅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支援革命事业。彼时革命遭挫折,有同志避迹星洲,郑映梅不单从生活上竭诚相助,且推心置腹,其挚诚之度,令革命党人赞许。回梓里定居时值潮汕沦陷,故有“一样伤时共叹息,清风在抱月当头”一类的诗句。
郑映梅生性忠厚,好行其惠,广交乐友,识者皆谓其和蔼可亲。在养竹寄庐,乡中儒士耆宿时相往来,潮乐界高手常常慕名过访,王泽如、吴轩慈时来交流乐艺。诸多乐友每于月白风清之夜,晤则相与抚琴赋诗,通宵合奏,虽数日不甘离去,丝竹管弦盛极,可谓“座上客常满”。其对后进的培养,更不遗余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故门人众多,遍布潮汕及东南亚。程洋冈本村的蔡家楠、蔡远涛等均先后得其秦筝指法亲传,具有很高成就;城郊东湖的杨广泉也得其真传,擅长二弦、古筝、琵琶等多种乐器演奏,且深入理论研究,终成广东潮剧院领奏和汕头戏曲学校教师。
郑映梅搜集与研究潮乐,按其音韵编纂成套,每组十数曲不等,可以连贯演奏。突出的音乐才华,使他为民族音乐积累了珍贵的遗产。他对书法、国画也甚为爱好,曾广泛搜集收藏,遗憾的是包括成套《三希堂法帖》等珍品皆已散佚。抗战胜利后,年事已高的郑映梅居于家,仍醉于乐、卒于乐。遗著有《潮音乐谱》《外江乐谱》《三弦、琵琶、秦筝乐谱》三卷。
蔡远涛既精通医学,对秦筝的弹奏研究也有一定造诣。他的古筝师事郑映梅,得其技艺要旨,成为澄海现代古筝三大名家之一。1961年秋,中国沈阳音乐学院古筝教授曹正为搜集民间音乐专程访问澄海,并在县文化馆举行兰花古筝弹奏欣赏会,特约以活五见长的高哲睿、以水乡化南筝合奏见长的蔡远涛、渗透新音乐尝试的黄长富三位古筝流派弹奏名流赴会演奏。曹正院长为欣赏会作表演,还登门造访,聆听蔡远涛临池弹奏,与其切磋乐艺。曹正肯定了蔡远涛古朴淡雅的弹奏方法,认为其保存了中华民族音乐古筝弹奏之精华,具有宫廷音乐文化的韵味,又有潮汕水乡特色,板按古典音质特好。他对蔡远涛保存抄录的郑映梅先生《潮音乐谱》《外江乐谱》《三弦、琵琶、古筝乐谱》古筝弹奏乐谱遗著极为赞赏,亲加眉批,并带往北京影印,乐谱原件被中国音乐学院资料室珍藏。
郑映梅的曲谱和古筝、古琴 图见/《广东省古村落·程洋冈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