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尾通津大道邮驿-程洋冈村

山尾通津大道邮驿-程洋冈村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炎大道直通小江驿和来贤驿,是古代闽粤邮驿体系的组成部分。2016年樟林古港—新兴街被认定为南粤古驿道之一,进一步证明小江驿、来贤驿这一邮驿疆巡体系的历史存在。“蛤蟆石”和“建炎大道”题刻图见/《澄海风光》画册“建炎大道”紧邻韩江东溪、人工运河山尾溪,东、西、北三面沟通了闽粤赣内陆,南面则前跨一步便是浩瀚的南海;水陆交汇,既为疆巡邮驿路线,也是商旅通道。

山尾通津大道邮驿-程洋冈村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郭春震编纂的《潮州府志·地理志》载:“山尾溪在程洋冈,宋场官李前所凿。”清康熙《澄海县志·山川》有“山尾溪,去城北十五里,宋以前未有此溪;哲宗时场官李前始凿程洋冈北畔为溪,上通流东行十五里,至神山(狮山)前,会水寨溪(北溪)入海。”[14]

远在宋代,场官李前为何要动用大批人力、大量物力,在滨海地方开凿山尾溪这一项浩大工程?澄海“邑僻处海滨……潮属九邑最第地狭人众,土田所入,纵大有年不足供三月粮;濒海居民,所恃以资生而为常业者,非商贩外洋,即鱼盐本港也”。[15]“农工商贾,皆藉船为业。”“南洋为望乡,多以中盐富。”[16]旧《澄海县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从前,澄海居民以盐业生产贩运“为常业者”不在少数。

宋史·食货志》说:“鬻盐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灶户,亦称灶丁。”[17]《清会典》也有“长芦、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灶丁之地曰灶地”和“各盐场井灶丁,是为灶户”[18]的提法。古代澄海的蓬洲“西灶”和江“大场”“大井”,饶平的“东灶”,都是海盐产地,澄海域内从盐灶至华坞一线皆“以盐为生”。

同属于苏湾都江北堡的盐灶至迟在明嘉靖时已与樟林埠并列称呼,为“盐灶埔”。李绍雄在《樟林沧桑录》认为,如果盐灶村是以产盐得名的话,应该上溯到宋代。

小江,在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已设盐场官。宋元时,海阳东起东界、西至莲塘沿海一带的盐业发展已渐昌盛,官府随之以苏湾的小江地方为中心点,设立专门机构盐课司,以领东界、南澳、柘林、黄冈、海山、莲塘等栅,课收盐税

小江驿在苏湾都,宋知州曾噩建,今废。

沟通韩江东溪和北溪的山尾溪 吴俊才/摄

古盐场勾管司在苏湾,元时建,地名小江。明洪武二年,改为小江场。四年迁于江都,今废。[19]

小江驿、小江盐场司几经荒废和重建、搬迁。清嘉庆十九年(1814)李书吉编修的《澄海县志·古迹》等在与盐有关的章节多次提及“小江”,但小江地方具体位于何处,相关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

李绍雄根据明嘉靖时郭春震修辑《潮州府志》的“双溪,在隆眼城,潆纡逶迤,会小江溪入于海”[20]记载和明嘉靖年间已有建制的樟林属饶平县苏湾都江北堡,以及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樟林急递铺”顶替“小江驿”等史料,结合韩江下游支流走向及樟林的地理位置、古代急递铺的设置规律,还有狮山道旁曾存在开凿山尾溪纪事诗刻石等情况分析,认为小江溪就是现今的东里溪,小江驿应在东里前后,而以狮山地址最为恰当。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盐场官李前在程洋冈北面凤岭山下凿通韩江东溪与北溪之间的运河,称为山尾溪(也称仙美溪、南溪)。浩大工程完工后,李前刻石题诗“筑堤凿井又通津,神宇盐场喜更新。力小但能支五事,增光尤待后来人”[21],以记其事。从题刻看,当时开凿山尾溪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盐运。(www.daowen.com)

“盐田蓄海水,赤日凝晴沙。不信炎陬地,齐开六出花。”[22]澄海旧八景的“华坞晴雪”是对古时晒盐场白茫茫胜似晴日雪景的生动描绘。从王安中《潮阳道中》“万灶晨烟熬白雪”的诗句不难看出,潮汕沿海地区宋代“万灶”齐冒“晨烟”的生产规模。这些,正好印证了李前开凿人工运河“山尾溪”的主要目的。

《澄海县志》多处记载小江驿,也有“来贤驿在苏湾都,宋知州赵师建,今废”[23]的记载。而小江驿和来贤驿都与程洋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宋代嘉泰至嘉定年间(1201—1224),县境内(即原海阳县苏湾都)先后建有来贤驿(今盐灶车站一带)和小江驿(今狮山一带)两处,为邮递设置的开始。[24]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史家称之为“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的韩江上游三河坝,发现雍正十三年(1735)竖立的4块古石碑,其中一块是告诫“盐商行善戒贪”的,揭开了粤东三河小镇曾为重要盐运枢纽的历史。一个联结潮汕平原、梅州、福建、江西等地的古老盐运网络浮出水面。

程洋冈既是古港口,也是闽粤古驿道的重要节点。在凤岭南面、凤岭古港东侧古道旁独立着一块约一层多楼高、长宽各数米的巨石,巨石形肖蛤蟆拦路而取名“蛤蟆石”,石上剑书题刻“建炎大道”四字至今仍然清晰,落款附记“建炎二年疆巡剑书,万勒”也依稀可见,是凤岭古港宋代遗存的见证物之一。

南宋初期,程洋冈仍毗邻潮郡海疆,是海边防的前哨。“建炎大道”所处位置紧邻凤岭古港,东往饶平、福建,直达漳州、泉州,绕北、往南分别达潮州、广州,沿途设烟墩5处、驿站2个、兵防寨堡3个、税关1处,军事布防与信息沟通配置齐全,利于巡守。建炎大道直通小江驿和来贤驿,是古代闽粤邮驿体系的组成部分。

潮州知州曾噩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重建小江驿。结合程洋冈疆巡兵防要道“建炎大道”分析,朝廷在小江地方设置了巡检司寨、驿站、盐场司等官方机构,证明小江是滨海军事、交通经济要地,也是处于疆巡大道之所。山移水改,昔日驿马飞奔、商旅接踵的繁忙驿道如今只剩下依稀可辨的羊肠小路。2016年樟林古港—新兴街被认定为南粤古驿道之一,进一步证明小江驿、来贤驿这一邮驿疆巡体系的历史存在。

“蛤蟆石”和“建炎大道”题刻 图见/《澄海风光》画册

“建炎大道”紧邻韩江东溪、人工运河山尾溪,东、西、北三面沟通了闽粤赣内陆,南面则前跨一步便是浩瀚的南海;水陆交汇,既为疆巡邮驿路线,也是商旅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