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司马相如:史记第八卷的文学家、西南夷使节

司马相如:史记第八卷的文学家、西南夷使节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巧景帝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因此司马相如一直得不到皇帝的赏识。一晃眼过了几年,梁孝王去世了,司马相如只好回到老家。当天晚上,文君就瞒着父亲跑去找司马相如,两人连夜私奔回成都。汉武帝征求司马相如的意见,司马相如认为:这些地区在秦朝时就隶属于中国,理当置于朝廷的照管之下。于是汉武帝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派他出使西南夷。司马相如有些口吃,不大爱讲话,和卓文君结婚后

司马相如:史记第八卷的文学家、西南夷使节

司马相如西汉有名的文学家,复姓司马,名相如,字长卿,蜀郡(辖境在今四川省一带)成都人。

其实,“相如”不是他本来的名字,他的本名叫“犬子”。这是因为他的父母非常疼爱他,才给他起了这个小名。他求学后,读到战国时代名相蔺相如的传记,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自己改名叫“相如”。

司马相如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也勤练剑术。成人后,在汉景帝朝中当一名武骑常侍,专门负责跟随皇帝行围射猎。司马相如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他喜爱文学,也擅长创作诗词歌赋。不巧景帝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因此司马相如一直得不到皇帝的赏识。

有一次,梁孝王到长安来晋见汉景帝。梁孝王和景帝不同,他很喜欢文学,当时一些有名的文人,如邹阳、枚乘、庄忌等人,都很受梁孝王照顾。司马相如羡慕极了,就托病辞去武骑常侍的职务,到梁地(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去投奔梁孝王。在那里,他很受梁孝王赏识,每天和文士们一起吟诗作赋,日子愉快极了。

一晃眼过了几年,梁孝王去世了,司马相如只好回到老家。此时司马家已没落,司马相如又没有职业,无以为生,只好去拜望从前的老朋友——临邛县令王吉。

虽然这些年司马相如一直待在梁地,从未和王吉联络,王吉还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不仅挪出一间郡亭给他栖身,还三天两头就去拜访。

临邛这个地方有很多有钱人,卓王孙更是富户中的首富,光是童仆就有八百人之多,家里不时聚集着上百位客人。

卓王孙听说临邛来了位贵客,是县令的朋友,就请县令王吉带司马相如来家里做客。起先司马相如托病不去,王吉亲自到郡亭劝他,司马相如推辞不过,只好随王吉到卓家赴宴。

司马相如一到,在座宾客无不为他的风采倾倒,纷纷围拢过来向他敬酒寒暄。作陪的王吉也多喝了几杯,兴致高昂地弹起琴来。

弹了一会儿,王吉对司马相如说:“久闻长卿兄琴艺精湛,今日难得大家共聚一堂,何不弹一曲,为大家助个酒兴?”

“这……”司马相如笑了笑,说道,“在下琴艺拙劣得很,只怕会扫了大家的兴致。”

“长卿兄太过谦了,今天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弹一曲,让大家一饱耳福。”

众宾客也跟着王吉一齐起哄。

司马相如又谦逊了几句,这才接过琴来,只见他随手一拨,便铮(zhēng)铮(cōng)地弹出一首优美的曲子。

卓王孙有个女儿,名叫文君,才新婚不久就守寡,只好回家里来住。文君听说父亲要宴请大名鼎鼎的才子司马相如,便想见识一下所谓的才子究竟是何模样,于是偷偷躲到屏风后面窥看。

不看则已,这一看,竟令文君动了怜才之心。想不到司马相如不仅文才好,琴艺高超,而且长得俊雅潇洒,风度翩翩。

当天晚上,文君就瞒着父亲跑去找司马相如,两人连夜私奔回成都。

卓王孙为了这件事大发雷霆,不但不承认这桩婚事,而且坚决地向亲戚朋友们表示,要和文君断绝父女关系,任谁劝都不听。

司马相如本就家徒四壁,而今多了个妻子,生活更艰难了。从小过惯富裕生活的文君,没多久就忍受不了,和司马相如商量:“咱们不如回临邛去吧!那里你还有些家当,多少可以卖些钱,做点小生意,总能维持我俩的生活。再不行,我也可以向亲戚们借贷,相信他们不至于像父亲那样,置我们于不顾。”

司马相如没有别的主意可想,只得依着文君的建议,回临邛。两人东挪西凑,终于开了一家小酒馆。文君亲自掌厨、招呼客人;司马相如则穿了条犊鼻裈,帮着伙计们洗碗、打杂。两人就这样做起生意来。

卓王孙身为临邛首富,自己的宝贝女儿却在城里开酒店,而且还抛头露面,当众执壶卖酒,怎不叫他又懊恼又心疼!他深觉丢尽了脸,整天躲在家里唉声叹气,不敢出门一步,唯恐一出去遇见了熟人,被人家笑话

卓家的亲朋都来劝卓王孙:“他们俩已经成为夫妻,你再怎么反对也无法改变事实,就不要再固执了。何况司马相如颇有文名,又是县令的好友,你也该满足了。”

卓王孙无可奈何,于是分给文君童仆百名、钱财百万两,以及各种嫁妆、细软等。

文君和司马相如又回到成都,置买田产、宅第,摇身变成了大富翁

过了几年,一天,汉武帝偶然读到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非常喜欢,自言自语:“这篇《子虚赋》真是好文章!可惜不知作者是谁,应该不是我们这时代的人吧!”

当时有个叫杨得意的狗监正随侍在汉武帝身边,立刻上前回答:“这篇赋的作者正是微臣的同乡,名叫司马相如。”

汉武帝一听,喜出望外,立刻召司马相如进宫。

“这篇《子虚赋》可是你作的?”(www.daowen.com)

司马相如回答:“正是。不过,这篇赋只是描写列国诸侯游猎的情形,不值得陛下观赏,草民恳请为陛下写一篇天子游猎的赋。”

汉武帝当下命人取出文房四宝,只见司马相如大笔一挥,立时写成一篇描述帝王打猎盛况及苑囿美景的《上林赋》。赋的大意是:

子虚是楚国派到齐国的使臣,齐王带他出去打猎,想让他见识齐国的强大。回来后,子虚碰到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两人,就趁机夸耀楚国云梦大泽的宏伟。乌有先生听了很不服气,也列举齐国的奇山异水和子虚较量。

亡是公听了两人的自吹自擂,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大概没见过天子的上林苑吧?”就把上林苑的规模、景致,里面的珍禽异兽、奇花瑞草,如数家珍地说给他们听。

乌有先生和子虚两人听得目瞪口呆。亡是公却说:“虽然上林苑这么宏伟壮观,天子却不常行围射猎,因为他是位勤政爱民的有道明君,留意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是否美满,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消遣娱乐。”

司马相如写这篇赋,无非是劝汉武帝要施行德政,节俭爱民。汉武帝是聪明人,当然了解司马相如的用心良苦,就把司马相如留在朝里当一名郎官。

有一年,汉武帝派唐蒙经略夜郎、僰(bó)中,不料唐蒙不仅征调巴、蜀的兵卒,还动员上万名百姓协助漕运,并在当地实行军法管制,使两郡人民惊恐万分。

汉武帝非常生气,马上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处唐蒙,安抚两郡民心。

后来朝廷就在夜郎等地设置了牂牁郡,管理地方事宜。其他边疆民众听到这消息,也都请求在他们地区立郡立县。汉武帝征求司马相如的意见,司马相如认为:这些地区在秦朝时就隶属于中国,理当置于朝廷的照管之下。于是汉武帝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派他出使西南夷。

当司马相如路经蜀郡时,太守亲自率领所有官吏到郊外迎接;临邛的父老也争着排设宴席,欢迎特使大驾光临。而当年最瞧不起他的岳父——卓王孙,更是感慨万千,说什么也想不到这个穷酸女婿竟也有如此风光的一天。

司马相如有些口吃,不大爱讲话,和卓文君结婚后,也不必再为衣食忧愁,加上他本就不欣羡官爵名位,所以不常上朝议事,总是借口有病,在家闲住。

但是,如果皇帝有什么不妥的行为,司马相如一定婉言劝谏。例如:汉武帝很喜欢行围射猎,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自追逐野兽。司马相如认为身为一国之君,万一出了意外,将会危及国家、社会的安定,就上疏给汉武帝,劝他要爱惜自己,不可轻易涉险。

汉武帝看了司马相如的奏折,觉得很有道理,就收敛了许多。

不久,司马相如真的病倒了,辞了官搬到茂陵去静养。汉武帝担心万一司马相如死了,他的著作会散佚失传,就派所忠去把司马相如的书都搬回宫里。

哪知所忠到司马相如家时,司马相如已经过世了,家里什么文章也没留下来。所忠万分诧异,连忙追问司马相如的遗孀——卓文君。

卓文君无奈地说:“先夫虽然常有著作,但每写成就被人取走了,家里根本没留下什么遗墨。”

“不过,”卓文君又说,“先夫临终时留下一封书信,嘱咐若有使者来取书,就把这封信呈上。”

所忠拿不到书,只得把司马相如的遗书带回去交差。汉武帝深感纳闷,展信一看,说的竟是“封禅”一事。

什么是“封禅”呢?

古时人们以泰山五岳之首,帝王都要到泰山上筑坛祭天,这就叫作“封”;然后在南边的梁父山上立一处祠祭地,这叫作“禅”。

封禅时,还须向上天报告自己的功过得失,并立碑勒铭,让后人知晓自己的作为。因此有道的帝王都很注重修养品德,仁爱百姓,以免封禅时愧对天地神祇。

秦始皇也曾封禅,可是到了汉朝,这种祭祀就中断了。司马相如希望能借此约束汉武帝的言行,使他成为人人敬仰的英明君主,所以在死前留下遗书,劝汉武帝恢复封禅大典。

汉武帝很感动,于是召集公卿仔细研究封禅的细节,终于在司马相如死后八年恢复了这项古礼,“封”泰山,“禅”肃然山,完成司马相如的遗愿。

酒,在世界文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不论婚丧喜庆、欢乐还是悲伤时,总少不了酒。然而,酒只能浅酌,可不能牛饮。酒喝多了,不仅会误事,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因为酒里所含的酒精,可以不经消化就直接被胃肠吸收而渗入血液中,并迅速扩散至身体各组织,其中又以脑所受到的影响最大。

适量的酒精对脑有镇静作用,能安抚情绪,可是一旦过量,就会抑制脑的判断、自省和控制的本能。起初会有兴奋感,然后注意力减退,视线模糊,肌肉不协调,并昏昏欲睡。这时人就失去正常工作的能力,往往错误百出,甚至酿成大祸(如酒后开车易出车祸)!

所以,饮酒必须有所节制,才能安心享受饮酒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