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我国压实机械自20世纪50年代创业以来,从无到有,已经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一个科研、设计和制造的完整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引进德国、瑞典和英国的振动压路机制造技术,为我国压路机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条件。
我国压实机械的制造技术主要引自欧洲,以领先世界水平的宝马和戴纳派克压实技术为主的压路机制造体系,现代压路机的液压传动、铰接转向、全轮驱动与随机自动检测四大专项技术,在国内均有了相当的基础;振荡压实、冲击压实、垂直振动、混沌制动等新的压实施力方式,国内都有相关技术;蟹行压实,多振幅转换、无框架压轮等新的结构形式,以及人机工程、工业设计、虚拟制造等新的设计制造方法,国内也都得到了实施。目前已形成4~21t静力压路机、16~30t轮胎压路机、0.5~20t振动压路机三大系列的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并广泛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先导式液压伺服控制技术,其行走、变速、换向、振动、转向和制动等工作可靠,传动非常平稳,操作轻便省力,不仅提高了对填方铺层的压实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路面压实质量特性。国内压实机械行业不仅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各种系列规格的压实机械,在设计制造质量方面已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过也有差距。这就构成了我国压实机械技术现状的两面性。目前,我国现已发展壮大为压实机械生产和使用的第一大国。
(二)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创业起步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自行开发设计振动压实机械的起步标志是1961年西安筑路机械厂与西安公路学院共同开发的3t自行式振动压路机。1964年,洛阳建筑机械厂研制出4.5t振动压路机;1974年,洛阳建筑机械厂与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了10t轮胎驱动振动压路机和14t拖式振动压路机。
20世纪60~80年代,洛阳建筑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厂和上海工程机械厂一直名列三甲,奠定了我国压实机械的行业基础。
2.技术引进吸收阶段——20世纪80年代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压路机制造技术。
1983年,洛阳建筑机械厂引进了美国Hrstet公司技术,合作生产出了6t铰接式振动压路机。
1984年,徐州工程机械厂引进瑞典戴纳派克公司的CA25型轮胎驱动振动压路机和CC21型串联式振动压路机技术。
1987年,洛阳建筑机械厂引进了德国宝马公司BW217D型和BW217AD型振动压路机技术。
同年湖南江麓机械厂引进德国凯斯伟博麦士(Case·Vibro-max)公司的W1102系列振动压路机技术。(www.daowen.com)
3.世纪之交的行业格局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基础工业元件的发展,特别是液压泵、液压马达、振动轮用轴承、橡胶减振器的引进生产,使国产振动压路机技术总体水平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1986年起,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开始超越洛阳建筑机械厂成为行业龙头,以后,各生产厂家在引进国外先进压路机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使振动压路机产品多品种并系列化。
从1986年起,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开始超越洛阳建筑机械厂成为行业龙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压路机产销量增长迅速,以后又有福建三明重型机械厂超过上海工程机械厂名列第三,出现“东西两霸,江南一跨”的局面。1998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国内有更多的企业涉足压路机生产,不断有黑马涌现,先是江阴柳工道路机械有限公司、常林股份有限公司胜出,又有山东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常林股份有限公司涌入,中联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天津鼎盛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又跟了上来。特别是山东常林股份有限公司,仅几年时间就跻身行业前列,压路机制造企业多达80余家,加上20多家零星生产企业,构成了世纪交替时期新的行业格局。全行业能够生产5~30t振动压路机,4~24t静碾压路机和16~30t轮胎压路机等规格品种较为完备齐全的系列产品,基本形成能够自主开发与生产的完整压路机制造体系,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这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势必将压路机配套件行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4.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的几年
跨入21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也同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确立了“十五”期间公路交通发展的目标和建设重点。其中公路建设的重点为:基本建成全国公路主骨架系统、开发西部公路通道以及其他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县乡公路网络、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同时加强国防公路和边境口岸公路建设。也就是说,要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初步形成全国公路主骨架与区域干线公路相互联接、功能分明的干线公路网络,提高以高等级公路为依托的、省际间与重要城市间快速直达公路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加快重要港口、铁路枢纽的物流集散和周转。截止到200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要达到155万km,五年新增15万km,其中西部地区新增6万km。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我国压实机械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我国压实机械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2003年国内压路机产量从2000年的6122台增至12941台,平均年增幅28.3%。我国市场上压路机的总销量也从2000年的5966台增至12801台,平均年增幅29%,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压路机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总销量远远超过了北美(8200台)、西欧(9100台)和日本(1500台)。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工程机械市场连续三年的“井喷”受到抑制。压实机械首当其冲,压路机行业销量一路下滑,从2003年的12941台跌落到2005年的8623台,跌幅33.4%。可喜的是2006年行业已走出低谷,国内企业的压路机总销量提升了9%,外资企业的总销量约800台之多,全国压路机的总销量再次逼近万台大关。2007年全国压路机销售达到了9841台,延续了增长态势。2008年,压路机销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1~6月份18家压路机企业共销售压路机6086台,主要产品销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16.43%。
随着我国压实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我国压路机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出口,但传统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巴基斯坦、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进了南北美洲、印度和澳大利亚,近几年来拓展到了中亚和欧洲部分地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国内外市场加紧融合,用户对设备的选购空间之大,出口前景也更为广阔。国产压路机因具有适应多重市场需求和物美价廉的优势,低端产品适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需求,高端产品能以低廉的价位挤进欧美市场。现在国内压实机械市场已经高度国际化,所有世界知名品牌压路机在国内都可以买到,有原装进口的,也有外资或合资厂生产的。国产品牌的压路机出口也在大幅增长,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世界各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
5.国内市场版图再划分阶段——2009年以后的新挑战
面对日渐看好的我国市场,世界上著名的压路机制造商纷纷在中国办厂或设立了销售办事机构。目前,德国宝马、瑞典戴纳派克、美国英格索兰、德国海姆、日本酒井等世界最著名的压路机制造企业均已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这不仅提高了我国压路机的整体设计和制造水平,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外企业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多样化的品种逐年增加在中国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国内竞争已经演变为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国内压路机行业原有的平衡格局正在解体,国内市场版图的再划分已经全面展开。
(三)目前国内压实机械行业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我国的压实机械历经20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拓展创新,具有了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并且通过技术改造和质量认证,在产品制造质量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振动压路机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型号系列不全,型谱较窄,重型和超重型振动压路机数量和品种仍然较少;专用压实设备缺乏;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和自动控制方面仍低于国外先进水平等。在制造过程中生产一致性得不到保证,过程监控有张有弛,质量指标有明显的离散现象。同样的进口配套件却装不出国外产品相同的质量。产品质量缺陷除了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更多的是生产线上的管理粗糙。比较普遍的是工作可靠性差,早期故障率高,影响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例如,某些产品的技术参数不达标,影响了压实工作质量;也有的制动系统不可靠,为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再就是环保指标达不到要求。
问题及差距的存在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压实机械行业发展管理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全行业的管理比较缺位,甚至处于无行业管理状态,例如标准化工作停摆,市场信息和统计数据都无处跟寻,原有的归口研究院所已实现了产业化,权威人士认为这并不利于行业技术进步;其次是乱打价格战的问题。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无序恶性竞争吃掉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价格战表面看来对用户有利,实际上制造商过分降价的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反过来侵蚀了用户的利益。在世纪交替前后,由于压路机销量的快速增长,致使其社会保有量膨胀。目前国内压路机的社会存量约10万台,几乎处于饱和状态。因为租赁业的兴起提高了压路机的设备利用率,加上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使压路机用户购买新机的欲望锐减,由此造成了这两年压实机械市场的大幅滑坡。只有待设备饱和量得以消化或新的建设高潮到来,压实机械市场才会有较大的起色;其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从核心技术上看,只是跟踪国外先进水平,缺乏自主创新,许多核心技术还拘泥于国外引进。由于现代化设计手段的柔性加工设备的应用,一个压路机产品的研发周期从过去的几年缩短到只有几个月,近期国内每年都有10多个新品问世。然而,这些新机型中由技术移植或反复“拷贝”的较多,真正具有技术创新的寥寥无几;其四是创新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匮乏问题。压实机械的构造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压实作业原理深奥,创新难度大。特别是近几年压实机械主导企业的人力资源匮乏,老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早已退出行业,中年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流失、跳槽,新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尚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企业亏损导致投资乏力,知识产权保护无奈导致企业技术流失,加上行业竞争无序,研发进入了一种不规范的状态。另外,研发过程浮躁也是突出的问题。产品研发过程浮躁表现在企业急功近利。例如对研发目标产品缺少充分的论证与实验研究,受迫于追赶行市,造成后续发展失利;不做必要的设计计算,把新产品开发归结为模仿绘图而已,造成产品技术性能先天不足;受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一些产品鉴定会不是请专家作评价,而是请名人唱赞歌,掩盖缺点以误导用户;未经形式试验就盲目投放市场等等。尽管“十五”以来,国内压实机械技术结构做了大幅度的持续调整,设计制造技术及结构调整获得了持续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有相当的差距。
总之,中国是生产和使用压实机械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这表现在我们的制造技术还不是最先进的,国内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压实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很有限。所以,推动国内压实机械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