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教三论:理论与实践成果

高教三论: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性教育的最优化比例关系是一种“正反错落梯形关系”。这种过分地模仿高职高专教育模式而演化出来的“3+1”本科教育改革模式是与大学的基本教育理念相违背的。“3+1”本科教育模式的实施,必须以良好的实践性教育基地为载体,才能够有成效。在“3+1”本科教育模式中,学生有1/4的大学时光是要在实践教育基地度过的,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监管制度作为保证。

高教三论:理论与实践成果

二、论大学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性教育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的关系

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学习应该与实践性学习密切配合,因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综合才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两种知识学习的相互促进,起到一种正互作效应,总的知识收获会显著增加。对于应用学科来说,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结合学习尤为重要,效果尤为明显。

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结合学习有一个“理论实践融合度”,在教学计划当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的融合度越高越好。

在现代办学理念下的大学,普遍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实践性教育。那么,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性教育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呢?尽管不同的学科专业这个比例关系是有差别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基本的比例关系。而这种比例关系,不同的教育管理者有不同的认识,也就是说存在着不同的解,但是总该有一个最优化的比例关系。

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性教育的最优化比例关系是一种“正反错落梯形关系”。即从大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理论教学比例逐渐减少,实践教学比例逐渐增多。如果以切豆腐来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有一块长方形的豆腐,从一边到对边,要求切成两个梯形或者两个三角形,则会有不同的切法。这就提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个学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在八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轻视理论教学,也不能一味地轻视实践性教学,要按照最优化比例来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二)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及其区别

大学生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实践性教育活动所达到的,这种实践性教育活动包括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两类。

1.概念 教学实习是围绕课程或课程群的知识体系,是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组织的与课程的理论知识相配合的专门化实践性知识学习的实践活动。

毕业生产实习,是在生产实习基地开展的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范围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学习的实践活动。

2.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的区别 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以及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不要把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混为一谈(表4-1)。

表4-1 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的比较

(三)组织好实践性教育的条件

组织好实践性教育应该满足四要素:(www.daowen.com)

1.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保障,对实习生的管理,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制度来管理,而不能够通过人的“监视”来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须的,通过管理制度,形成纪律约束,能够保证学生的实习天数,减少学生的擅自外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的安全。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或者不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则会使实践教学放任自流,或者流于形式。

2.实践性教育基地 对于实践性教学,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是必要的,是实践教育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可以有计划地落实各个实习科目,完成相应的研究课题,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对于教学实习来说,只有在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才能够使有关的实践环节有条不紊地逐一演示与操作,能够与理论教学更好地相匹配,保持同步性。所以,建设一流的校内实习基地是至关重要的。

3.实习学生 学生是实践性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认识和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因素。为了保证达到应有的实践性教育效果,学生要常住实践教育基地。如果学生在多数时间是呆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很少到实践教育基地,则很可能会使实习流于形式。

4.指导教师 在实践性教育活动中,导师的职责是全面的,包括实习的组织安排、指导、监督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作为导师,经常到实习点或者常住实习点,则能够更好地管理学生,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能够及时辅导和指导。对于教学实习来说,导师常住实习点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按照教学实习计划系统地完成指导任务。

(四)“3+1”本科教育模式的弊端及问题剖析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某些学校的某些专业为了突出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曾经推行了“3+1”本科教育模式,即在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中,前三年为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为实习。经过运行,显现出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

(1)“3+1”本科教育模式设计上,混淆了教学实习与毕业生产实习,把教学实习等同于毕业生产实习来实施,尽管名义上也称为教学实习,但是,其实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仍然属于毕业生产实习。

(2)“3+1”本科教育模式从时间分配上,为了保证有一年的实习,就要大量压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数,是以牺牲理论教学时间为代价的。值得清醒认识的是,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而不是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本科教育区别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所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的《大学令》,确立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大学教育宗旨。1934年国民政府修正公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的教育方针为“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这种过分地模仿高职高专教育模式而演化出来的“3+1”本科教育改革模式是与大学的基本教育理念相违背的。

(3)“3+1”本科教育模式的实施,必须以良好的实践性教育基地为载体,才能够有成效。而在大学扩招之后,基地条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忽视基地载体条件而盲目推行这种模式,势必造成学生在一般生产场来完成实践教育学业。甚至在基地条件过差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办法常住基地。

(4)在“3+1”本科教育模式中,学生有1/4的大学时光是要在实践教育基地度过的,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监管制度作为保证。而在没有完善的实践教育监管制度,或者在实习监督管理执行不力的情况下,会造成学生的自由状态,实习时间难以保证,实习科目、综合实践、甚至毕业论文难以完成。

(5)在“3+1”本科教育模式中,实习时间非常长,在实习期内应该针对大学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内容,做较为全面的实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全面性和多样性,将来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而在“3+1”本科教育模式的组织安排方面,却把如此长的实习期仅仅安排某一方面(例如,家禽生产)的实习,则势必造成实习的单调乏味和学生的知识不全面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因此,对于“3+1”本科教育模式应该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