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班讨论是在大学或科研单位中,以研究生为主体,学科或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和研究生参加,由1名或数名研究生进行宣讲,全体与会者参与,进行提问、解答和讨论的一种学术活动形式。适宜的组织安排是,每周一次研究生班讨论,每次3小时左右,由2名研究生主讲,每人1个半小时,其中1小时为宣讲报告,半小时为提问和解答。目前,在大学里面研究生班讨论开展得非常普遍。
在一个团队里面,由于文化一致,理念相近,成员的思维常常接近,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容易僵化和模式化。而且在一个自由气氛不是很浓厚的团队,成员在讨论时容易保留意见。避免模式僵化的好办法是寻找“外部”的人员来参与讨论,外部人员或许能够提供更开放性的意见,可以提供一种更新的思路,而且外部人员能够畅所欲言,无所保留。
当然,“外部”并不完全是“外部”,而是相关的部门。
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来给大家做些报告,通过学术交流激发大家的新思路。
要经常开展研究生班讨论,高年级研究生要为低年级研究生提供思路。因为高年级研究生在既定研究领域已经广泛阅读了大量文献,并且在此领域开展了系列试验,了解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所以容易提出一些后续研究思路。这些研究思路在经过导师总结修正完善之后,可以作为低年级开展后续研究的重要选题。这是保证科研方向稳定的有效措施之一。
每次研讨的过程中,要有专人做速记,研讨之后及时整理归纳,提取出精华。
经常参加研究生班讨论,能够激活思路,产生灵感。就连一个跟随妈妈参加研究生班讨论的小学生都深有这方面的感触。(www.daowen.com)
参加研究生班讨论
夏日的上午,我跟妈妈一起去河南农业大学,听说是给研究生开会的,我非常高兴地去了。因为我喜欢跟研究生打乒乓球,还喜欢跟一个小弟弟玩,所以我就去了。
等到了河南农业大学,我热得受不了,才到了开会的地方。等研究生都到齐了,就开始研究生班讨论。开会的地方是实验室,里面坐了三四排人,还安了计算机投影仪和银幕。
开始讨论了,第一个做报告的是一个女研究生,她主要讲自己的试验进展。第二个做报告的是一个姓王的博士研究生,他讲的是肉牛的长途运输。在肉牛长途运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于是大家纷纷讨论起来,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不让牛互相踩压。我灵机一动,想出来了个好办法:把牛和牛之间隔一道铁板,上面再弄些孔,这样又通风又防止牛互相踩压。妈妈听了我的想法后很赞成,让我说给那个研究生听,果然,那个研究生听了也说我的想法很好,大家听了都问我:“我们都想不到,你怎么想到的?”我说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想法是突然从脑子里冒出来的。
今天我在河南农业大学参加的讨论很有意思,以后我还要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