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作日志实践指南-高教三论的理论与实践

工作日志实践指南-高教三论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工作日志内容要求日期、标题。(三)要执着地坚持写日记/工作日志平时要养成记工作日记的习惯。蒋中正写日记蒋中正的日记起于1919年,一直到1972年他患病时为止,长达53年,都是由蒋用毛笔亲笔工整地在日记簿上书写,极为珍贵。

工作日志实践指南-高教三论的理论与实践

五、写工作日志/工作日记

写工作日志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良好习惯,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通过写工作日志,可以记录自己的工作,以备以后科研工作需要,如科研选题和科研讨论;通过写工作日志可以丰富自己的经验,既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案例,也能够为著书立说丰富内容。通过广泛收集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可以建立产业案例库。

(一)工作日志内容要求

(1)日期、标题。

(2)地点(必要的环境或背景简介)、接触的人物和事物;追溯或备查用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

(3)工作目的。

(4)工作过程,尤其是关键环节。

(5)典型案例、经验或教训、受到的启发、得出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或者,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思想或新观点。

(6)写日志人姓名。

(二)工作日志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字数一般不超过500字,以能够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为准,甚至可以只写三五句话。

(2)注意配上有价值的专业图片,根据情况而定。图片不宜多。

(3)文字表达要准确,以直接用于教学、著书或科研为标准。(www.daowen.com)

(4)写作及时,以当天或第二天为佳,最迟不要超过一周。

(5)写作不拘一格,反对八股文

(三)要执着地坚持写日记/工作日志

平时要养成记工作日记的习惯。科技人员坚持写日记,有利于积累资料和素材,对于做学问大有裨益,这是做学问的基本功。《野性亚马孙》一书的撰写就是来自于工作日记的积累,并最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普图书。现列出该书的网址,以供学习(网址:http://www.kepu.net.cn/gb/special/201005_01_ymx/)。

作为科技人员写日记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繁忙不是理由,看一看抗日战争年代比我们更为繁忙的蒋中正吧!再看一看50多岁的企业家张怿伯,他在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前5天,当日寇占领江苏省镇江市时,逐日记录了日寇烧杀淫掠的屠城罪行,写成《镇江沦陷记》。

蒋中正写日记

蒋中正的日记起于1919年,一直到1972年他患病时为止,长达53年,都是由蒋用毛笔亲笔工整地在日记簿上书写,极为珍贵。

1923年,蒋中正前往莫斯科,在途中每天都写日记,记下沿途的站名与风光。到站时间、每站名字,一一记来,连莫斯科钟点与中国的时间差也不放过。在全国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在百忙之中依然坚持写日记。

蒋写日记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进行自我道德修养,蒋中正这个人年轻时毛病很多。但他又信奉道学,他要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他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自己性格上的毛病呢,他就要记日记,进行反省。第二个目的是总结他本人治党、治军、治国的经验。

张怿伯写《镇江沦陷记》

张怿伯(1884~1964),祖籍江都樊川,出生在镇江。1937年12月8日,在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前5天,当日寇占领江苏省省会镇江时,他开始逐日记录下日寇烧杀淫掠的屠城罪行。日寇攻陷镇江时,他在镇江一家工厂任职,两个月后,为躲避日寇暴行,他渡江北上,先到扬州,旋至兴化,不久又迁居江都樊川。在颠沛流离逃难期间,他写出了与《拉贝日记》具有同等价值的《镇江沦陷记》,并自费印刷、邮寄各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