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学科发展的途径
1.明确学科定位,制订学科发展规划 在农业院校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规划中,要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建设,选择对区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农产品(畜产品)生产为主攻方向,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集中优势资源将学科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同时,还要关注新兴学科领域,注重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学科发展的预期建设目标要明确,要面向区域经济实际,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凝练学科方向 学科要有明显的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学科发展中往往会出现个别学科主攻方向不太明确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凝练主攻方向,并且,要使学科内不同研究方向形成互补。尽量避免学科点研究方向间的关联度不够的问题。在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形成学科链,对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在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方面与相关学科形成联系,融入学科网络。
从不同的层次(学科、研究方向、研究团队或课题组)凝练方向,针对重大的学科问题,集中优势,长期积累。
3.壮大学科基础,促进团队建设 汇集学科队伍,优化学科的人员结构。学科的结构包括五个方面: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尽量避免个别学科点带头人年龄偏大,学缘结构不良的现象。注重跨院系吸纳不同专业的人员。
4.引进与培养学科人才 人才是学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对学科建设至关重要。通过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和教学科研关键岗位,提供事业发展空间,实行特殊待遇等措施,引进和储备学科建设的人才资源;重视学术骨干和各层次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推出优秀人才;并且要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学科建设的骨干作用。(www.daowen.com)
5.建设学科平台,优化资源配置 支撑科研团队发展的基础是科研平台。要积极申请工程中心、实验室、基地的建设项目,努力建设好这些科研平台,加强实验室建设,大力改善科研条件。要充分利用工程中心、实验室、基地,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为多学科搭建科学研究公共平台,凝聚学术创新团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支持优势学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新的教学科研平台。除可以将自身拥有的平台向基层延伸,也可以与基层科研机构和企业横向联合共建科教平台,成为教学科研和产业开发基地。
6.要有竞争机制 选好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健全学科建设与管理评估等制度,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证学科群和学科梯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学科带头人竞争上岗,形成核心学科与相关学科可以“互为转换”、学科带头人“能上能下”、学科队伍“能进能出”的局面,实现学科动态管理。
7.强化集体意识和创造良好学科氛围 在学科发展中,要瞄准学科前沿,与国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地与国外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全国学术会议。制度化地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提高学术质量,促进学科成员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学科要为科技人员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营造良好的环境,科学管理,精心呵护,让每一位科技人才舒心工作,让年轻科技人员顺利成长,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图1-9、图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