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科结构
1.各学科方向人员分布的均匀性
学科方向平均人数=∑Xi/n
学科方向平均人数,说明学科方向的平均人员规模。
学科内部各研究方向人员分布往往存在不均衡性,可以用不均衡指数表示。
Xi——各学科方向人数;
n——学科方向数。
不均衡指数值越大,则说明各学科方向人员分布的均匀性越差。
2.学科结构与亚马孙原始森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热带雨林中通常很难找到优势种。在这片雨林里,每公顷林地一般包括200多个树种,而同等面积的温带林地仅有10~15个树种。
热带的许多乔木高大笔挺。有些树主干基部具有外露的板状根;板状根由粗大的侧根发育而来,大大加强了巨树的支持力,抵御风的侵袭。
雨林里充满了藤。藤的形态多变,缠绕在树上;藤本植物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是以茎干攀援到光照充分的上层,迅速生长达到成熟。
附生植物是热带雨林森林结构中一个特别的组成部分。这类植物具有迅速汲取和收储雨水的器官和组织。在热带雨林中,附生植物有时稠密地覆盖在树的枝干和树叶上,构造出一座座空中花园。(www.daowen.com)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乔木、灌木、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苔藓植物,分别具有不同的生态位,蓬勃发展,生生不息(图1-1、图1-2)。
学科结构好似亚马孙原始森林,不同人员分别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也就是不同人员分别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在学科中分别起不同的作用,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一个好的学术团队,理论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同等重要,不可相互取代,技术人员的作用有时更重要,没有他们,学术带头人的新构思将无法实现。
3.学科梯队的结构 学科梯队的结构决定学科的功能是否高效。
学科梯队构成具有层次性。一个学科梯队一般由学科带头人、若干方向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学术骨干、学术助手组成,呈正金字塔状,如图1-3所示。
学科梯队构成具有互补性。学科梯队的群体优势、角色多元,使梯队成员达到知识、能力互补的效果。一个学科梯队一般由不同层次的若干教师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愿组合而成,不同层次的成员所起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从整体上看,他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如果某个梯次有所缺损,必将影响到整个学科梯队的发展。因此,一个和谐的学科梯队必须要求成员在知识结构、技能、作风、学缘、性格、气质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在资历、年龄、学术水平上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最佳的效果。梯队中既有专业知识丰富的纵向深入型人才,也有友邻学科知识面宽的横向拓展型人才,可为学科开拓创新展开新视野。其人员既能单兵作战,更能整体攻坚,显示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图1-4,图1-5)。
4.学科梯队的基本单元与人员补充周期 作为一个学科,最基础的结构当属学科基本单元。学科基本单元,是指为了实现学科的持续发展,在老中青合理年龄结构的前提下,由学科中单一人员及其后备补充人员所组成的群体。也就是说,学科基本单元是由老中青三代的三类人员组成的。
依据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参加工作年龄、退休年龄和有效工作年限,在一个学科基本单元中,新教师的补充周期一般应该控制在13.5年左右。控制这一年龄结构差异,形成最佳的年龄结构,有利于传帮带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合作与长远发展。
对于不同的课程,需要的教师人数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一个学科基本单元,有的则需要1.5个学科基本单元,还有需要多个学科基本单元的现象。对于这一问题,不能机械地去考虑。要把相关课程组成课程组,使课程组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能够与学科基本单元标准模数相匹配。这种组成课程组的做法,也与一师多课和同课多师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通过引入学科基本单元的概念优化学科成员的年龄结构,使各年龄段合理搭配,既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又不会产生学术断层。资深教师和年轻教师各有自己的优势,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较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有了学科基本单元作为依据,在学科需要补充教师时,无论是学科、学院,还是学校主管部门,都会非常清楚,能够及时地为补充新教师开绿灯,而不至于造成学科队伍数量的大起大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