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
2008年5月12日下午,时任某集团公司高管的王娟正在杭州办公室工作,突然她感到一阵眩晕,刚开始还以为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但很快发现是地震,和同事们一起疏散到楼下后,不久就接到了四川地震的短信。“当时看到手机上的短信,还没有意识到此次地震的严重性。”王娟说。
看完中国中央电视台对地震的报道之后,王娟直接冒雨开车去了附近的银行捐钱,因为这是第一次主动捐款,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捐、要捐给谁。最终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选择了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中国红十字会。不久她又和集团内其他高管,每人拿出一个月的工资由集团统一捐给灾区。后来集团又组织捐了一个月的工资。
但这些钱捐到哪里?怎么使用的?王娟和同事们不知道,也没有再问询过,也没有收到任何回馈。这种不关心去向的捐赠行为恰恰成了日后王娟在从事公益中最担心的现象。
2009年开始,王娟受一位企业家朋友邀请,先后帮忙打理两个公益基金,王娟本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帮忙做公益是做好事儿,可以很轻松,很快她就发现公益领域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也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两年后,企业家朋友决定不再延续这两个公益项目,而这时王娟开始认真思考,只有打造出公益品牌,才能让公益项目避免对个人因素的依赖,走上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王娟决心全职投入公益,经过半年调研,她将项目聚焦在听障领域,并联合三十几位播音员、主持人在2012年3月2日共同发起了“爱的分贝”公益项目,并担任项目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从听障儿童及家庭面临的多重困境入手,从医疗救助延展至学前教育支持及机构赋能,建立起全场景、一站式的听力公益服务体系。2016年8月31日,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成立,王娟出任理事长。
成为全职公益人之后,王娟面临了在商业领域里想象不到的困难,没有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播的光鲜,也没有企业高管的优厚待遇,如同一场公益“创业”,缺钱、缺人、缺资源,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一次筹款活动中,爱的分贝一位资助儿童的母亲,受到了主办方不友好的对待,王娟心里非常难受,回程路上她望着窗外景色眼泪止不住地流,有那么一瞬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是否该在这样的场景中,车抵终点,她默默擦干了眼泪,决心继续前行。
做了这么多年的公益,王娟表示最害怕的就是不关心捐赠去向的捐赠人。“我们希望捐赠人对我们的项目有了解,知道在哪里看项目反馈,毕竟我们是做公众筹款的。”王娟表示,去年“爱的分贝”项目筹款是2470万元,公众筹款占到了约70%,都是小额捐赠。
“公益让我变得成熟和丰富了。”王娟总结十年公益历程。从自发性的公益行为,到转型跨界深扎公益领域,她最满意的是,机构成长再困难,她也没有因为缺钱拒绝过一个符合资助条件的听障儿童,目前“爱的分贝”已经资助超过4000个家庭。作为“爱的分贝”的亲力打造者,她和机构理事们都将继续关注听障儿童的成长,“只要有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的项目命运得到改变,这件事就值得继续做下去。”
问题导向
1.哪些事情或经历促使了王娟创业?
2.王娟是如何把握创业机会的?
3.“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是怎样的一个创业团队?说说王娟在这个团队里的角色。(www.daowen.com)
知识引导
一、寻求创业项目
1.创业机会的识别
(1)创业机会识别的行为技巧: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机会;通过问题分析发现机会;通过客户建议发现机会;通过创造获得机会。
(2)创业机会识别的一般过程
2.创业机会的把握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机会的选择和把握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扬长避短原则。不与行业强者展开硬碰硬的直接竞争,集中优势做强自身的特色。
(2)选择机会应发挥兴趣主导的优势,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创业项目。
(3)在新技术研发报道、专利公告等信息面前做一个有心人。
(4)选择过程谨慎论证、大胆实践。
(5)挖掘缝隙市场,查找他人创业项目的不足,思考如何改进。
(6)关注政府的相关产业发展引导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