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色彩构成:从理论到特征

色彩构成:从理论到特征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1802年,生理学家汤姆斯·扬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又提出了新的三原色理论,他们认为色光的三原色并非红、黄、蓝,而是红、绿、紫。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或者三属性。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1.原色

所谓原色,就是那些可以合成分解为其他颜色而不能被其他颜色合成分解的基本色。

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色彩原色的认识仅仅建立在自然、哲学、经验的基础上。如亚里士多德以哲学的法则为基础推演出了黑白原色说;达·芬奇以丰富的绘画经验为基础,提出了光是白色的、大地是黄色的、水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火是红色的、黑暗是黑色的六色说;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赤、黄、白、黑”的五彩体系。

17世纪以后,科学家与数学家通过精确的试验与计算,推出了现代的三原色理论。牛顿用三棱镜将白色阳光分解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混合一起又产生白光。因此,他认定这七种色光为原色。其后物理学家大卫·伯鲁斯特进一步发现原色只是红、黄、蓝三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原色混合而得。他的这种理论被法国染料学家席·弗尔通过各种染料混合实验所证明,从此红、黄、蓝三原色理论被人们所公认。到1802年,生理学家汤姆斯·扬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又提出了新的三原色理论,他们认为色光的三原色并非红、黄、蓝,而是红、绿、紫。这种理论又被物理学家马克思威尔所证实。他通过物理实验,将红光和绿光混合,这时出现黄光,然后再掺入一定比例的紫光,结果出现了白光。从此以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色光和颜料的原色及其混合规律是有区别的(图1-23~图1-26)。

图1-23 色光的三原色

图1-24 色光的色相

图1-25 颜料的三原色

图1-26 约翰·伊顿《色彩艺术》一书中色相环的组成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蓝紫色)。

色光的色相环:红、橙、黄、绿、青、蓝、紫。

颜料的三原色: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www.daowen.com)

颜料的六色色相环:红、橙、黄、绿、蓝、紫。

2.色彩的特性

色彩按照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无彩色系:白色、黑色和由白色与黑色调和形成的不同深浅的灰色。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有色相和纯度。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来表示,越接近白,明度越高;越接近黑,明度越低。

(2)有彩色系: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纯度或饱和度)和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或者三属性。

①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如果说明度是色彩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②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浊程度。混入白色,纯度降低,明度提高;混入黑色纯度降低,明度变暗;混入明度相同的中性灰时,纯度降低,明度没有改变。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相等,纯度也不相等。纯度最高为红色,黄色纯度也较高,绿色纯度为红色的一半左右。

纯度体现了色彩内向的品格。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③明度:在无彩色系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彩色系中,任何一种纯度都有着自己的明度性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出现(图1-27)。

图1-27 纯度与明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