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仙芝案:中国历史冤案揭秘

高仙芝案:中国历史冤案揭秘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丽人高仙芝无疑是那个时代众多武将中的佼佼者,这个朝鲜族将领与当时的其他少数民族将领一样,以其杰出的才能受到了唐政府的重用。在接受了封常清这个形貌丑陋的侍从后,高仙芝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夫蒙灵察指派高仙芝率领2000骑兵越过天山山脉追击,这是典型的高仙芝式的战斗。善于利用敌我双方的士气,打心理战,是高仙芝百战百胜的一个法宝。高仙芝是个知人善

高仙芝案:中国历史冤案揭秘

高仙芝(?-756年),高丽人,唐朝蓍名军事将领。

从隋文帝杨坚登基,也就是从公元581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强盛期。从此往前的三百余年,军阀割据,战乱连年,周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最大限度地参与了这场浩浩荡荡的大动乱,游牧民族的武力和汉族文化的相互吸引,使这场动乱的最终结果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最大程度的融合,这种融合的积极的外力来自于北魏孝文帝以及北周的宇文泰,他们为后来者奠定了文化的和制度的基础,之后即便在此过程中出现过反动潮流,也最终没能影响到历史的整体趋势;从此往后的三百余年,就是由上述结果造就的中华民族在隋唐两代的繁荣。经过隋朝半个世纪的磨合,到唐太宗时,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三者的结合逐渐臻于完美,从后世的研究来看,唐代初期的社会,堪称农业时代的典范。而在这种国力强盛之下的军事扩张,更像是前述三者的副产品——制度、经济和文化对整个亚洲的诱惑力远远超过了武力征服的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无疑是那个时代众多武将中的佼佼者,这个朝鲜族将领与当时的其他少数民族将领一样,以其杰出的才能受到了唐政府的重用。根据其姓氏和生活的年代,高仙芝的父亲高舍鸡可能是唐太宗或者唐高宗征服高丽时当作奴隶移民到内地,继而被送往安西都护府去戍边的高丽王室的遗族,可以想见作为一个外籍奴隶成为将军的困难程度,高舍鸡却能因战功升官升到四镇十将,诸卫将军。虽然大概到死也没脱掉那双代表其奴隶身份的袜子,但所受到的信任已可见一斑。在从旧唐书新唐书直至资治通鉴的一系列经典中,都认为高仙芝所在的那个时代唐政府的大量任用少数民族将领是宰相李林甫为杜绝边将入相而威胁其官位的一条奸计,并部分地把安史之乱的起因也归咎于此,这显然过于片面了。很清楚明了的一个事实是,从隋文帝直到唐朝的皇帝,都多多少少有些少数民族的血统,李渊李世民,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其妻子是少数民族,或者还有人说李氏家族也本是胡人,赵郡李氏,十有八九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讳饰而已。现在看来,把唐朝政府任用的少数民族官员与汉族人明确的区分开来,倒像是当时的奸佞之徒如杨国忠之流的刻意制造和后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形下一些人故意加强的行为,在李渊李世民眼里,他们手下那些为其江山出生入死的文官武将才没有这些汉与胡、贵与贱的不同哩!

对比史籍中高仙芝长相的描述和现在的南北朝鲜人,一个身材高大,姿容俊美,儒雅有风度的美男子形象呼之欲出。所谓知子莫若父,却也有失误的时候,儿子才二十多岁就跟打了一辈子仗的老爷子同列为将军,高舍鸡还因为仙芝的“儒缓”,恐其不能自守而忧心忡忡。一勇之夫的父亲哪里知道,儒雅大度的性格才是将帅才的必备条件,高仙芝在其戎马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也都源于此。除此而外,在作为一名出色的武将所具备的硬件方面,善于骑马射箭,武艺超群,作战勇猛果断,智计百出的高仙芝,又是同辈中的拔尖选手。旧、新唐书都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列于一篇中做传,这给了我们作比较的机会,哥舒翰勇猛有余而智谋稍逊,封常清沉稳过人但武略较差,唯独高仙芝勇和谋兼而有之。

高仙芝先后跟随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转战于天山南北,也许是因为太年轻,并没有受到这两人的重视。看田、盖二人在西域吐蕃,突骑施等部落的征战历史,尤其是他们以及夫蒙灵察前后对勃律(克什米尔地区)的失败的征伐,参与了这些战争的高仙芝,无疑积累了大量的与游牧民族作战的经验,并对西域地区的地理人文有了比较成竹在胸的把握。这为其以后对这些地区的传奇式的成功征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夫蒙灵察是赏识和提拔高仙芝的第一个人,他使年轻的高仙芝平步青云,成为了自己的左右手,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的职位使高仙芝有了独立指挥军队的权力,也就有了放开手脚来施展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

封常清算是与高仙芝真正惺惺相惜、生死与共的好搭档,这样一上一下,一前一后配合默契的上下级,在中国古代可称典范。说起来高、封二人的相遇,竟像是宿命的安排,已成为千古美谈。高仙芝在成为安西军政二把手之后,可以有自己的仪仗排场了,于是要招三十余名侍从,这对于胸怀大志的封常清来说,本应该不是个机会,但看到招摇过市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的高仙芝时,他被这个人的威仪折服了。后来证明封常清的眼光果然是准确的,他看到高仙芝时就知道跟随他一定能够功成名就。作为一个脚有些跛,背还有点驼的这样其貌不扬的人,却去应征自己并不擅长的要展示将军威仪的侍从职位,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在遭到屡次拒绝后封常清指责,“将军是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我羡慕你的高义,才来投奔你,这么点容人之量都没有,还妄谈什么慷慨抱负”,这句话的效用再加上每天在高仙芝的必经之路蹲点,软磨硬泡,终于使高仙芝在不太情愿的情况下接受了他。想像一下,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个人在这个小小的拉锯事件中多么有血有肉的可爱,而且历史随后证明,这一事件不仅是封常清的好运气,也是高仙芝自己的好运气。

在接受了封常清这个形貌丑陋的侍从后,高仙芝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大约是在公元741年左右,原先归附唐朝的西突厥达奚部落叛变,从哈密附近逃往碎叶(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江布尔,李白的诞生地)。夫蒙灵察指派高仙芝率领2000骑兵越过天山山脉追击,这是典型的高仙芝式的战斗。在追及敌人之后,审时度势,趁其远行疲惫,放松警惕时进行突袭,大获全胜。善于利用敌我双方的士气,打心理战,是高仙芝百战百胜的一个法宝。这一仗对高仙芝来说至少有两个值得庆贺的意义,一是他得以彻底地摆脱了奴隶的身份,可以带刀谒见上司夫蒙灵察了,也就是说,他从此才真正跨入了贵族行列,这在心理上的作用可能更大;二是他发现了封常清的真实才能——他能够将一场战役的所有细节面面俱到的记录下来,他知道高仙芝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个环节的得失,他甚至知道高仙芝下达每一道指令的全部用意,这不是一般只会机械的执行命令的武将所能达到的。(www.daowen.com)

知人善用,其实包含着两层概念,首先是知人,其次是善用,相比起来,前者易而后者难。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这方面失败案例很多,最著名的当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明知其不能而用之,结果坏了大事。高仙芝是个知人善用的人,他从这场战斗开始,逐渐全面地了解了封常清的才能,他聪明,细心,严谨,公正,廉洁,不徇私情,他在政务和经济上的管理能力极强,但是他不善于带兵打仗。高仙芝前后一贯地举荐封常清做类似的职务,先是判官,在取代夫蒙灵察成为安西节度使后,又举荐他做“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这个职务的职责是,掌管安西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可别小看了这个官,经济力量和后勤保障对于战争的重要意义,古人也有着充分的认识——只要看看当时唐王朝的政治环境就可明了。

公元736年,也就是开元24年,唐玄宗任命牛仙客为丞相,次年,牛仙客将原本只在屯聚重兵的西北边州实行的和籴(糴)之法推行于关中,进而推广到全国。所谓和籴,是官出钱,民出粮,两和商量然后交易的意思,其实由于官所出的钱,不可能比市场价高多少,甚至可能远低于市场价,这个交易就不可避免的带有强迫性,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所实行的议价粮制度。和籴所得之粮,主要是用来充实军仓,玄宗时单北方边境驻扎的军队,总数就至少有50万之多,以当时4500万左右的人口,军费开支比例之巨,可想而知。牛仙客本来是河西地区的一个小吏,因为善于发展农业,管理府库而逐渐受到重用。这个人在军事上并无作为,但在发展经济,推行足食足兵政策方面,大放异彩,在做地方官的时候,粮仓满溢,军队器械精良。这在军费普遍严重匮乏,不得不远道从江淮地区往西北转运粮食的当时,牛仙客的经验自然就很有了推广的必要。而这个政策在客观上的准备,也已成熟,一是当时关中,朔方,陇西地区经过唐初期的移民,减负等措施的调养,在开元年间已经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农民们有足够的余粮;二是自隋朝以来,强制性的征粮对于农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和籴政策多少能让农民得到些实惠,因此推行起来,就毫不费力了。

于是到开元25年,就罢了江淮地区的粮食转运,也暂停了黄河以北地区的粮食转运,而江淮地区则改交粮租为交纳布匹,然后用这些布匹再作为和籴的资本。这样一来,几年间整个北方地区的官仓,也都粮食堆积如山了。这是唐玄宗时代的一项相当成功的政策。中央的形势如此,安西地区自然也不能例外,将管理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重任放心地交给在这方面卓有才干的封常清,对于高仙芝来说,很显然不是个轻率的决定。

唐代的节度使权力极大,军政大权在握,可以专诛杀,可以随意任废下属,高仙芝给予封常清的信任和权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郑德铨是高仙芝乳母的儿子,在高仙芝手下做郎将,高平日看作兄弟一般,感情可谓深厚。但一次高仙芝外出巡查不在家,郑在封的仪仗经过高府时由后面冲突而过,大约表情上甚有轻视之意,这本来是个轻微惩戒就可解决的过错。但封常清却用来树了典型,直接将郑乱棍打死。此事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但整肃军纪的作用却再明显不过,高仙芝在外面得到报告时很吃惊,但回来后并没有因此而对封常清有任何责怪,甚至更加信任重用他。这是何等的气度!高仙芝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在他作为常胜将军四处征战时,封常清的角色是留后,一来镇守后方,二来保障军需物资的供应。可以说高仙芝之所以所向无敌,有力的后勤支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这样的统帅手下做事,对于有才能,又有抱负的将领们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高仙芝一手提拔的席元庆、李嗣业、段秀实等人,都成了一时之名将。

时势造就英雄,时势也可以毁灭英雄,在近二十年的极富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中,高仙芝留给史册的三个事件是,小勃律之战、怛逻斯之战,以及安史之乱中在成功地抵御了叛军后却遭宦官诬陷而无辜被杀。这三个事件,客观上都直接或间接的对大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于高仙芝自己而言,却仅仅代表事业上的三个转折而已,并不是他的全部。但可惜的是,历史似乎又恰恰只记住了一些事件,我们要了解高仙芝,也只好由这三个事件入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