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来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此问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吕必松先生曾经指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这类文化现象就成为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文化障碍。要消除这种文化障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就必须同时进行相关文化因素的教学。
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因素及其教学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存储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文化信息的传达则必须以语言为中介,两者共生共存,互相依托。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很多词语的意义来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词语表面的指示意义包裹着含有文化因素的“内涵义”。如果不了解文化背景,不明白其内涵义,就难以理解语言的真正意义。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自己的特色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这保障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心理,有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心理特征、共同的利益追求,还有共同但又有区别的生活风俗,这些是中华民族无法被分裂的文化心理基础。无论欧美敌对势力如何想分裂中国,在中国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不仅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更与中华文化的共同特质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积极主动地传承中华文化是保障中华民族永远统一的伟大战略,是抵御外国分裂势力最有力的武器。
我们要通过汉语教学,向学生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www.daowen.com)
文化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但是要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语言教学中,一种情况是语言教学课堂上以讲解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为主,以训练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为中心,忽视文化教学;另一种情况是在语言技能课堂上过多地讲解文化知识,而这些文化知识与所要学的语言知识脱离。要将二者结合好,可以通过两种教学方法来进行。第一种方法是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比如在讲解语法规则、成语典故、词的用法造句、词语含义等语言知识内容时,认真挖掘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领悟到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以助于对语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第二种方法是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专题讨论会,可以以不同的专题如饮食、交往、旅游、家庭、教育、结婚等为话题,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
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单纯训练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只教语言、不教文化会使学生变成“流利的傻瓜”,无法使学生真正学懂弄通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因此,汉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