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将汉语教学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

将汉语教学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积极培育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端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汉语教学要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将汉语教学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每个生活在中国的公民自觉地意识到大家都是中国人的这种思想和观念,认识到我国56个民族是一家,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本民族的一员,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能只考虑本民族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兄弟民族的利益,不能为了本民族的小利益而忽视其他兄弟民族的共同利益,更不能为了本民族的小利益而损害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大利益和整体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是56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利益,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思想共识,也是融入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积极培育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端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汉语教学要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唯有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新疆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我们要通过汉语教育教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流、为主导,各民族文化共存的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澄清学生思想中的一些模糊认识,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扫清各种障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能出现旁观者和反对派。(www.daowen.com)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这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汉语教育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和中国历史的认同,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五个认同”教育、法制教育、去极端化教育、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感恩融情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管理监督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新疆,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个民族要不断发展进步,就必须在传承本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以及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汉语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通用语言,一个人汉语水平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交流水平,甚至是未来发展。对中华民族而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共同的语言对于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民族聚合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通过汉语教学让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构成要素,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普通话交流、交往意识;有利于“学习普通话,走遍全中国”等中华民族共同语言意识;有利于形成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共同语言意识的良性互动格局;有利于消解由民族语言文字差异引发的民族隔阂现象;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近几年,新疆的机关干部下基层、下乡村驻村工作,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语言不通、交流障碍、思想传导困难,阻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积极推进,这充分体现了加强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