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竞争力界定-《高校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竞争力界定-《高校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还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机构普遍竞争力的最重要特征也包括其内部利益相关者(教职工)的满意度,并提出了两个实现路径:其一,在物质层面,满足体面劳动条件下教职工的需求;其二,在精神层面,使教职工拥有归属感。

高等教育竞争力界定-《高校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竞争的“核心在于能力、竞争的可能性,即竞争本身”[2],它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在对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中关于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概念界定进行梳理后发现,由于高等教育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竞争本身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者们对其概念的界定并没有达成共识,可以说高等教育竞争力是一个不断根据内外部条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更新且更新速度较快的概念。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界定从宏观视角(一国或地区的教育体系)和微观视角(教育机构)两个层面展开。鉴于篇幅限制,下面分别选取两个层面具有代表性的界定予以简介。

在宏观视角层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2008)将其定义为:“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改善教育内部和外部的条件,优化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并扩大教育影响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人力资源储备之优势的能力。”为了使教育竞争力的量化评价得以实现,我们进一步将上述定义简化为:“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在和别国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其内涵包括四个层面: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3]

在微观视角层面,Ashmarina等人(2015)认为竞争体现了高等教育机构基于内部和外部条件(竞争力因素)而形成的优势,以满足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能力,并可以通过其在三个市场中的竞争力来定义:第一,在教育服务市场上满足学生、企业界、社会和国家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第二,在科研和开发市场上满足企业界和国家对高水平研发成果的需求,以及社会对科学价值的需求;第三,在劳动力市场上满足企业界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满足社会对失业率下降的需求。他们还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机构普遍竞争力的最重要特征也包括其内部利益相关者(教职工)的满意度,并提出了两个实现路径:其一,在物质层面,满足体面劳动条件下教职工的需求;其二,在精神层面,使教职工拥有归属感[4](www.daowen.com)

综合来看,在界定高等教育竞争力时,按视角的不同,其定义的侧重点也有明显的差异,而宏微观层面的视角一般会考虑高等教育如下一些重要的特性:第一,高等教育影响一国或地区长期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增长;第二,良好的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环境是构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