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地选择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以及做好管网平面的定线工作,对节省投资、保证热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和施工维修方便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路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使系统构造简单,节省管材,各个并联环路压力损失易于平衡,便于调节热媒流量、排气、泄水,便于系统安装和检修,以提高系统使用质量,改善系统运行功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在布置供暖管道之前,应先确定供暖系统的热媒种类以及系统形式特点,然后再确定合理的引入口位置,系统的引入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物长度方向上的中点,且不能与热力网的总体布局矛盾,如图5.55所示。同时在布置供暖管道时,应力求管道最短,便于维护方便,并且不影响房间美观要求。
图5.55 引入口示意图
1—保温;2—温度计;3—压力表;4—泄水阀;5—阀门;6—人孔;7—过滤器;8—平衡阀
室内供暖管道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一般民用建筑、公用建筑和工业厂房采用明装方法来安装供暖管道。礼堂、剧院、展览馆等装饰要求高的建筑物经常采用暗装方法来安装供暖管道。
1.干管的布置
在上供下回式系统中,供水干管暗装时应布置在建筑物顶部的设备层中或吊顶内;明装时可沿墙敷设在窗过梁和顶棚之间的位置。干管到顶棚的净距,要考虑管道的坡度(图5.56)和集气罐的安装条件。且顶棚中干管与外墙距离不得小于1.0m,以便于安装和检修。集气罐应尽量设在有排水设施的房间,以便于排气。当建筑物是平顶时,从美观上又不允许将干管敷设在顶棚下面时,则可在平屋顶上建造专门的管槽。
图5.56 在楼板下方敷设的管道应保证一定的坡度
对下供式和上供下回式供暖系统的回水干管一般设置在首层地面下的地下室或地沟中,也可敷设在地面上。当地面上不允许敷设(如有过门)或高度不够时,可设在半通行小管沟或不通行地沟内。小管沟每隔一段距离,应设活动盖板,以便于检修。在遇到过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①在门下砌筑小地沟,如图5.57所示;②从门上绕过,如图5.58所示。
图5.57 回水干管下部过门(单位:mm)
(www.daowen.com)
图5.58 回水干管上部过门(单位:mm)
2.立管
立管一般为明装,只有对美观要求很高的建筑物才暗装。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立管应尽可能的布置在房间的角落。对于有两面外墙的房间,立管宜设置在外墙转角处。楼梯间除可以与辅助房间如厕所、厨房合用一根立管外,一般应尽量单独设置,以防结冻后影响其他立管的正常供暖。
要求暗装时,立管可敷设在墙体内预留的沟槽中,也可以敷设在管道竖井内。
在每根立管的上端和下端都要安装阀门,以便个别散热器损坏时可以只放掉一根立管中的热水,进行检修,不至影响其他更多用户的供暖。
对于一个系统的管道,应合理地设置固定点和在两个固定点之间设置自然补偿或方形补偿器,来避免金属管道热胀冷缩时造成的弯曲变形甚至破坏。
当管道穿过楼板或隔墙时,为了使管道可自由伸缩且不致弯曲变形甚至破坏,不致损坏楼板或墙面,应在楼板或隔墙内预埋套管。安装在内墙壁的套管,其两端应与饰面相平;管道穿过外墙或基础时,应加设钢套管,套管直径比管道直径大两号为宜。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地面20mm,底部与楼板相平。管道穿过厨房、厕所、卫生间等容易积水的房间楼板,应加设钢套管,其顶部应高出地面不小于30mm。
3.支管
支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有3种:上进下出式、下进上出式和下进下出式(本书5.3.1.3小节)。
在蒸汽供暖系统中,双管系统均采用上进下出的连接方式,以便于凝结水的排放,并应尽量采用同侧连接。
连接散热器的支管应有坡度以利于排气,当支管全长小于500mm 时,坡度值为5mm;大于500mm 时,坡度值为10mm,供水、回水支管均沿流向顺坡,如图5.59所示。
图5.59 散热器与支管连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