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泥塑-嵊州精彩泥塑形式

浙江泥塑-嵊州精彩泥塑形式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嵊州泥塑1.历史概说嵊州位于浙江省东部,境内有四明山和会稽山相合,剡溪横贯其间,优质的水土孕育了精彩的泥塑形式。潘金莲与武大郎柳成荫作浙江嵊州柳家奎的侄子柳成荫一直跟随叔叔从事泥塑创作,并深受其影响。

浙江泥塑-嵊州精彩泥塑形式

嵊州泥塑

1.历史概说

嵊州位于浙江省东部,境内有四明山和会稽山相合,剡溪横贯其间,优质的水土孕育了精彩的泥塑形式。自古以来,嵊州一直不乏泥塑名手和优秀之作。东晋时期,有圣手之称的戴逵曾在剡溪江畔隐居,并与其子戴颙共同为山阴的灵宝寺制作过一丈六尺之高的无量寿佛,以及旁侍的两尊木雕菩萨像,由此,戴逵也被称为嵊州泥塑和雕刻工艺的祖师爷。

西厢记 柳成荫作 浙江嵊州

据说,在晚清时期,嵊州城镇里开始出现泥塑作坊,并以前店后坊的形式生产售卖小型的泥塑作品。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嵊州泥塑却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从无锡返乡定居的泥塑艺人柳家奎和柳成荫,在嵊县创办了泥塑厂,这被视为现代嵊州泥塑的新开端。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作,嵊州泥塑的种类逐渐增多。近40年来,经过数位泥塑家的不断创作与探索,嵊州泥塑结合区域文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与风貌。

2.工艺特色

从事嵊州泥塑创作的泥塑家,大多毕业于美术专业院校。由于其创立者柳家奎和柳成荫都曾在无锡泥人研究所工作,因而嵊州泥塑与无锡泥人在工艺和审美语言上有所关联,而且,作为相去不远的江南名镇,两地在大的人文氛围上也有不少的相似之处,这是嵊州泥人生发的基础基因。但是,无锡泥人作为传统泥塑,是数百年来众多艺人集体智慧和审美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作为受过现代泥塑语言培养的新型泥塑工作者而言,必然会在另起炉灶的过程中融入主流泥塑的审美意识。

从柳家奎所创作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少数民族》、《玩弹球》等作品来看,他借用无锡泥人的造型语言基因,创作了新的泥塑面貌。这些泥塑不仅在取材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而且带有真实的童真意趣,恰当融入了现代泥塑的写实技巧,将其与传统民间泥塑的审美趣味相结合。

潘金莲与武大郎 柳成荫作 浙江嵊州

柳家奎的侄子柳成荫一直跟随叔叔从事泥塑创作,并深受其影响。他的作品更富装饰性,强调造型语言的整体韵律感,而不侧重于对客观物象的形体再现。他的作品介于乡土性和现实性之间,在雕塑本体语言的探索上颇具新意。其代表作有《屈原》、《清装仕女》、《西厢记》等。

宓风光是继二柳之后,一直居于嵊州本地,并勤于创作的一位泥塑家。他一边从事绘画,同时也进行泥塑创作。他以大量的泥塑作品奠定了自己在当下嵊州泥塑界的位置,使嵊州泥塑的本土性有所推进。其作品风格有两路:一路受到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注重生活感受,形式上较为写实,但在造型上稍作夸张,人物显得憨直拙朴,技法上注重刀痕和泥味,具有一定的学院性和乡土气息,代表作如《朝圣路上》、《老夫老妻》;另一路则简约洗练,借鉴了无锡泥人的部分语言风格,但又受到现代漫画的某些影响,人物造型较大脱离写实性因素,形式感很强,具有一定的幽默情味,内容多取材于文学戏曲,代表作品有《中国戏剧脸谱》、《中国千人脸谱》、《屈原》、《水浒人物》等。

以上现代泥塑家构成了嵊州泥塑的基本样貌。

老夫老妻 宓风光作 浙江嵊州(www.daowen.com)

清装仕女 柳成荫作 浙江嵊州

3.经典作品

《我爱北京天安门》

这是一件古韵新创的作品。从造型角度而言,该作保留了无锡泥人饱满、圆润的雕塑语言形式,三个小孩连成一体,语言概括又单独成形,处理极为巧妙而又具有主题性的暗寓。色彩虽然单纯,但是无锡泥人清丽雅素的审美感觉被完整保留。中间的小孩捧着歌本,一个小孩怕忘词,眼睛一直盯着本子,另一个则放声歌唱,三人的情态生动有趣,极富生活气息。该作只是通过三个小孩歌唱《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细节,来表现人们对于新国家的深厚感情,含蓄而令人充满想象。(该作品藏于无锡泥人博物馆,可视为无锡泥人的新作品,也可视为对嵊州泥塑产生影响的经典作品。)

林冲

林冲是《水浒传》里的英雄,他雪夜上梁山的故事更是被人津津乐道。为了更好地体现林冲的豪情,以及他上梁山时的心情、勇气、环境和时间等要素,从而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作者将林冲的动作处理为低首闭目疾行的状态,被风吹起的衣袍,与人物的动作相呼应,而且白色的衣袍就如同漫天的雪花一般,使该作充满意境。而且,作者让林冲肩扛长矛,并具有一定的斜度,使之与人物前倾的身体形成有力度的夹角,有力度的线条与敦实的身躯之间相对照,使该作品的审美语言别出心裁。

4.代表艺人

柳家奎

我爱北京天安门 柳家奎作 浙江嵊州

林冲 宓风光作 浙江嵊州

近代人物造型 宓风光作 浙江嵊州

柳家奎(1929.8—1995.2),男,浙江嵊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嵊州泥塑的初创者。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专业,被分配至江苏省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从事民间泥塑的研究和创作。20世纪70年代,曾与侄子柳成荫在家乡嵊州创办泥塑厂,对于该地区的泥塑传承做了一定的贡献。作品有《我爱北京天安门》、《泰伯坐像》、《秦起烈士像》等。代表作《醉八仙》、《罗汉》、《僧论道》均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