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南泥塑:多角兽、混沌和吹响的小泥塑-历史概述

河南泥塑:多角兽、混沌和吹响的小泥塑-历史概述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锅后将着色的泥泥狗摊开晾晒。多角兽河南淮阳许述章作混沌河南淮阳许述章作虎河南浚县王蓝田作浚县泥咕咕1.历史概说泥咕咕是指形体小且能吹响的泥塑品,有些地方还称泥叫叫。

河南泥塑:多角兽、混沌和吹响的小泥塑-历史概述

淮阳泥泥狗

1.历史概说

淮阳泥泥狗当地人称“陵狗”、“灵狗”、“泥狗子”,是淮阳太昊陵泥玩具的总称。关于泥泥狗的产生,淮阳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古时某年,淮阳大旱,人们无计可施,生活凋敝,因而无心去进香祭祖,这样,当地的太昊陵也就变得冷冷清清。某夜,忽然狂风大作,阴云密布,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熟睡的人们被突如其来的雷雨惊醒,都从门窗往外看。令人惊讶的是,地里黑乎乎一片,全是“泥泥狗”!它们在庄稼地里来回走动,好像在忙活着什么。翌日清晨,人们跑到地里一看,惊喜万分。原来,地全都被“泥泥狗”犁过了,而且墒气十足。惊喜之余的人们恍然大悟,于是纷纷前往太昊陵敬香叩拜,以感谢他的护爱之举。从此,太昊陵人祖庙的香火又兴旺了起来。那么泥泥狗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灵呢?有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是女娲抟土造人之时用所剩泥料随手捏造的牲畜。

猴头燕 河南淮阳 许述章作

香龟 河南淮阳 许述章作

许述章家满屋都是泥泥狗 拍摄:袁剑侠

旧时,人们认为泥泥狗能治病,大批前往太昊陵人祖庙的香客,都会买一些“泥泥狗”带回家,除了馈赠亲友,还要将泥泥狗扔些到井里,据说可以净化水质,起到“清心明目,医治百病”的目的。人们还认为,那些背井离乡的行者和商旅,只要从泥泥狗身上抠些泥土,放入茶水或酒饭中,便能治疗思乡之痛。

2.工艺特色

淮阳泥泥狗所用的色彩主要是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五色与五行相关,是中国传统的色彩系统,是万物之本色。有学者认为,淮阳泥泥狗的五色来源于八卦,泥泥狗身上绘有神秘的八卦符号,是伏羲对天地万象的观察、归纳和总结。其简单的五色却是秉承了中国传统的色彩哲学观念。淮阳泥泥狗以黑色为底,然后再以其他四种纯度和明度极高的色彩点画,以抽象的符号进行描绘,形成粗朴烂漫、厚重神秘的审美特点。

泥泥狗画彩 拍摄:袁剑侠

淮阳泥泥狗的外形非常洗练,有着单纯的轮廓。虽然体量不大,但体积感很强。从轮廓来看,淮阳泥泥狗的动态幅度较小,稳练的轮廓与活泼的图案纹样形成对比,形成一种寓动于静的感觉。在造型上,淮阳泥泥狗还注重方圆结合的理念,大方大圆的结合,使其具有一种视觉上的内在张力,大刀阔斧、果断坚定。在纹样图案上,用笔以点虱、顿挑为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

淮阳泥泥狗具有深厚的生殖信仰意味。在每年一度的“人祖会”上,当地人会用五彩线缝制鞋子和各类绣品,敬献人祖,或者手持自做的五彩花篮,为“人祖”伏羲献上舞蹈,通过这些方式祈祷得子降福。在民俗活动结束后人们还会带些泥泥狗回家,作为祭祀心理的延续。

相对而言,泥泥狗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是手捏泥塑的典型工艺,其步骤大致如下:

(1)打泥:将取来的土料粉碎、优选、浸泡后,加入适量纤维物。然后用木棒对泥料进行反复捶打,直到感觉泥料的韧性和黏度适合时方罢。

(2)制坯:根据塑作对象的体量取泥,用手直接将其搓成大体的样子,不用进行过细的加工。

(3)塑形:将粗坯用湿布蒙盖,使其保持一定水分,然后逐一进行塑形处理,捏塑细部,这对手艺人的技术有所要求,需要做出来的作品要基本类似,不能差异太大。同时,还要在做好的成品上用竹木工具在特定处戳出小洞,这个小洞便是哨子(吹气口)。哨子是泥泥狗的关键,一定要能够吹响。艺人们说:“花不响,白过晌;响不花,能回家。”即是说哨子能否发出声音,要比泥泥狗装饰得漂不漂亮更重要。若不然,顾客便不会去买,艺人只能白白蹲上一晌午了。但是哨子要能响,哪怕花色差些,也会有人来买的。

(4)打底:塑好形的泥坯,置阴凉处晾干,之后便可上色了。首先是上底色,当地人称“打底”。淮阳泥泥狗的底色均为黑色,而且体量小,因而艺人们采取成筐染色的办法。过去,泥泥狗打底用锅底灰或麦芽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便用“煮青”(一种黑色染料),将料用开水稀释,加适量水胶,入锅兑水,搅拌至匀,然后将晾干的泥泥狗用笊篱浸入锅中,稍作停留,只要使染料浸入表皮即可,不能让水分对泥胎造成破坏。出锅后将着色的泥泥狗摊开晾晒。

(5)画花:中国民间泥塑的绘画环节多称为“画花”,泥泥狗的绘色环节更是名副其实的画花。其图案多以点状呈现,如同花瓣。组成的图案也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过去艺人们画花,用的不是毛笔,而是用高粱秆做成的硬笔,因此“笔”痕钝而厚实。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现在艺人改用毛笔绘画,因此也使泥泥狗的图案笔形有所变化。

(6)上光:目前,泥泥狗着色完成后,一般用清漆罩浸,使其形成保护层,同时也提亮色彩的纯度,使其更加美观。

3.经典作品

多角兽

淮阳泥泥狗以造型奇特为基本特点。该作塑造了多角兽的形象,长角大耳,身有鳞须,身体似近人体,挥臂直立,怪兽头部像牛也像龙,恐怖异常,似有无边神力。黑色的底子上绘满了各色的点线形态,组成抽象性图案,神秘而瑰丽。

混沌

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话生物,是一切生命之源,是缔造万物的神灵。在各类民间美术品中,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过这位初始之神。淮阳泥塑中的这位混沌之神,完全凭借艺人的想象而为,看不到人或动物的形体基因,似乎是几何形体和抽象符号的组合,使该形象更显得神秘诡异。

4.代表传人

房国富

房国富老人从12岁开始捏制泥泥狗,坚持了70余年。他小时候,很多大人都会捏,耳濡目染,他也就会做了。等到十几岁,他开始系统学习泥泥狗制作的全套工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不用谱样,他手捏一二百种泥泥狗,可以做到不重样,已经十分娴熟了。他一生制作出了不计其数的泥塑作品,受乡里人尊重,同时也声名远扬。

多角兽 河南淮阳 许述章作

混沌 河南淮阳 许述章作

虎 河南浚县 王蓝田作

浚县泥咕咕

1.历史概说(www.daowen.com)

泥咕咕是指形体小且能吹响的泥塑品,有些地方还称泥叫叫。浚县泥咕咕的体形最小者只有四五厘米,大者不足20厘米。主要的产地在浚县黎阳镇杨玘屯。

对于泥咕咕的由来,当地人这样认为:

隋末时,农民起义军与隋军展开激战,争夺黎阳仓(当时的浚县),瓦岗军的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大将叫杨玘,屯兵于此,这也是杨玘屯得名的由来。由于军中有会捏泥人的士兵,杨玘便令他们以泥塑的方式来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战争结束后,部分持艺兵士落户于此,这门手艺便从此流传下来。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当地人陆续发现了不少与泥咕咕近似的陶瓷类偶人和玩具,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浚县泥咕咕的发展历史。如20世纪80年代初,善堂镇马村村民王留兰在颜良墓中清理出陶质的马、狗等塑品10多件。1999年,黎阳镇河道村村民秦玉存在耕地时,发现了高约5厘米的瓷质骑马人和残缺的瓷质立人各一尊。2002年初冬,浚县档案馆的栗松岭在当地遗址上捡到几个陶、瓷质的泥咕咕。其中一个是披甲将军,高7厘米,人物后脑勺处有小孔,背部有一大孔,两孔相通,吹奏时可发出响声。另一个是靴子,高3厘米,靴筒上饰有莲花纹,靴尖处有吹孔,靴底处有发音孔各一。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些物件可能为唐宋时期的作品。

戏曲人物 河南浚县 王蓝田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政府的扶持,浚县泥咕咕又重新获得发展。目前,除了王姓之外,还有宋、张等人士进行泥咕咕的加工制作,使得泥咕咕的造型及品种不断增加。如老艺人王蓝田的儿子王学峰的作品以咕咕鸟为主,并有马、猴、狮子等题材,这些动物造型大小不一,而且造型多变,两三组合,妙趣横生。艺人张希和以泥塑泥猴而出名,他不仅建有工作室,还有《泥猴张研究》杂志,他的猴类作品可谓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知名的有杂技泥猴、顶缸泥猴、说唱猴、观月猴、舞蹈猴、抽烟猴、醉酒猴等。他的泥猴作品形态各异,滑稽可人,夸张热烈,雅俗共赏。通过泥猴,似乎可以折射人间百态,令人回味无穷。这三个流派作为浚县泥咕咕的传承人,各有特色,同源同根,丰富和发扬了浚县泥咕咕艺术,体现了当地人的情味与智慧。

2.工艺特色

浚县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工艺形式。一种是模具制作,如扁头狮、燕子、小丫鬟等;第二种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如骑马人等;第三种是纯手工捏制,如小马、小猴、猪八戒等;第四种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钢丝和弹簧,部件分离,可以活动,如活头马、活头狮子等。

五彩马 河南浚县 王学峰作

乡土人物系列 河南浚县 王学峰作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共计100多个品种。人物题材主要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的人物为主。浚县地处中原,诸侯争霸,朝代更迭,都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烽烟四起的壮阔史诗。这些题材也正是历史印痕的某种折射和记录。另外,老虎、狮子、大象和燕子、斑鸠孔雀等飞禽走兽也是浚县泥咕咕的常见题材。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以黑色居多,但也有棕色)为底,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当地人对黑色具有深厚的崇信心理,说:“要想俏,一身皂(黑)。”彩绘的主要色彩有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色彩纯度很高,绘于黑底之上,相衬之下,更为显眼。浚县泥咕咕打底的传统颜料松香,现已改为墨汁。其余色彩则用水粉颜料。颜料在调制时,传统的做法是加入蛋黄,这样能使色彩发亮,对比强烈。

泥咕咕制作步骤—用模具捏制 拍摄:李朝霞

王学峰在捏制泥咕咕 拍摄:李朝霞

泥咕咕制作步骤—上色 拍摄:李朝霞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1)备泥:浚县泥咕咕所用的泥料是当地黄河故道的澄泥,当地人叫黄胶泥。一般是在地表两米以下的泥料,土质细腻、可塑性好。取回的黄胶泥需要经过晾晒、碾碎、筛选,然后用水浸泡沉淀,取出较细的部分,然后加入棉花或纸浆等纤维物。再用木榔头捶打,使黄胶泥变得柔软细腻,并有韧性。

(2)捏制:浚县泥咕咕属于捏塑类。通常是先粗略捏出大致轮廓,然后再用工具做细部加工。现在,随着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出现了模具制作的形式,如活头马、活头狮子等,其头尾则用模具制成,然后进行连缀。

(3)烧制:旧时,捏好的泥咕咕一般是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或者放在灶台上烘干。现在大都采用窑烧。经过烧制的泥咕咕,便于携带和保存。

(4)绘彩:旧时,泥咕咕彩绘的笔都是艺人用狗毛自行制作,这种笔弹性好,灵活而顺手。现在改用毛笔来画,笔法多用顿、点、挑等。绘完图案后待干,然后用清漆涂罩,使颜色便于保存。

3.经典作品

骑马人

骑马人 河南浚县 王蓝田作

十二生肖 河南浚县 王学峰作

骑马人是浚县泥咕咕中的经典作品。该作以夸张的手法处理了马与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意象化的手法来展现人与马的精神性意蕴。最突出的是被极度夸张的马的头部,几乎占去了二分之一的体积,而马的身子却被大大缩减,人物身体直立,勒住马缰,威严而镇定。为了突出人物与马的头部特征,而对身体所做的形变处理,显现了民间艺人的超凡胆魄和智慧。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在各地泥塑中均有表现,但手法不一。该组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生肖形象,身体为人形,持物而立,动作统一,头部的不同点明了其身份,且神情幽默,生动有趣。同时在颜色的处理上,也尊重了动物的体肤色彩,丰富了生肖的色彩效果。生肖所着服装,以黑色为底,上缀简洁花瓣,极富装饰美感。

4.代表传人

王蓝田

王蓝田(1923— ),男,汉族,农民,小学文化,河南省浚县黎阳镇杨玘屯村人。王蓝田自幼酷爱民间艺术,后随祖父母捏制泥玩具,1956年首创了“活头狮”,名传乡里。后参加浚县美术社,并参与组织过农村合作社的艺术创作活动。1984年,王蓝田首次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河南民间美术展”,作品引起广泛的关注,后作品大量出口日本

泥狗娃 胡深作 14cm×14cm 陕西凤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