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某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12条线路构成,总长度456 km,呈“米”字形构架、双十字拓展。第一轮建设规划获批建设2号线和1号线一期工程,总长45.92 km。第二轮建设规划获批建设3号—5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西延一期工程等4条线路,总长96.3 km。地铁业主为计划开工的轨道交通1号线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一期工程全长23.55 km,高架线1.139 km,过渡线0.21 km,平均站间距1.178 km,于2010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
2.案情介绍
1)事故经过
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地铁1号线三、四、五标在对地铁沿线进行土体注浆加固过程中,发现周边部分建筑物监测点及地表监测点出现较大变化,地面最大隆起达50 cm,建筑物最大抬升高度10 cm。加之后续盾构掘进对地层形成二次扰动,致使地铁沿线部分房屋由于不均匀沉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房屋倾斜、墙体及顶板开裂,屋顶渗水、地基下沉,影响正常使用。具体受损范围包括三标沿线的黄春和房屋,四标沿线的基督教堂,五标沿线的森马服饰专卖店、七天酒店、四喜馄饨、明牌珠宝、李宁服饰、西侧西厢商业楼36—47轴等,房屋总受损面积超过2万m2。房屋开裂现场见图16-58—图16-61。
图16-58 室内涂层脱落
图16-59 墙体错缝
图16-60 室内墙面脱落
图16-61 室内地板下沉
2)处理情况
事故发生后,业主方及时指令涉事土建承包商暂停受损段盾构施工,重新评估盾构掘进方案,工程各方临时组建应急处理小组,安排人员三班换防、全天24小时对周边影响建筑进行巡视排查(图16-62、图16-63),项目技术组重新调整掘进作业中各项掘进参数,加强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减缓盾构施工前期、中期、后期的地层下沉值至稳定状态,对存在监测点未布设或被破坏的情况,要求重新检视并加密监测点布设,确保监测数据实时反映变形情况,同时盾构掘进工程中加强盾构参数分析,稍有异常及时上报。为尽快恢复商业街经营、保障市民利益,土建承包商对沿线损伤严重的商业楼、酒店等建筑结构的修复专门聘请了第三方加固公司、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出图,并出具相应的维修加固预算。
图16-62 现场记录
图16-63 现场检测
考虑到案情重大,涉及三者财产众多,保险人接报案后第一时间安排富有经验的理赔人进场查勘,初步掌握损失情况,并与各相关方取得联系。在三者情绪激动、施工单位协调困难时,保险人利用本土优势,积极介入与三者方谈判,协调解决争议问题。同时为解决被保险人资金压力,保险人根据估损情况主动进行预赔。通过积极主动的理赔服务,为被保险人赢得好感,也为事故后期理赔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3)索赔情况
2014年12月首次出险至2015年10月被保险人正式报案,被保险人存在严重的迟报案行为,土建三标、四标、五标针对各自地铁沿线商业居民的索赔情况,对损失进行具体统计后,正式向保险人提出CNY29 127 097.88高额索赔。具体索赔项目见表16-27。
表16-27 索赔清单明细
3.赔案处理
1)保险责任
检测单位的专业检测报告评估结论显示地铁沿线商业建筑物出现开裂的原因在于盾构施工对周边土体扰动,造成地基土体应力重分布,土体注浆引起房屋地基基础变形,使房屋基础产生了位移和不均匀沉降,致使房屋开裂损坏。同时盾构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评审会认为沉降控制不理想也与渣土改良和盾构参数管理不当有关,盾构姿态的控制和注浆量的管理不够精细准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结合保险合同约定,保单扩展“22.震动、移动或减弱支撑扩展条款”“23.地上建/构筑物开裂责任条款”,将施工震动引起的第三方建/构筑物的“倾斜、开裂”责任纳入保单责任范围;同时保单扩展“20.设计师风险扩展条款A”,将工艺不善引起的意外事故导致其他财产的损失纳入承保范围,综合判定,本次事故保险责任成立。
2)损失核算
(1)定损原则
①现场理赔人依据现场查勘情况划定施工影响范围,影响范围内的房屋根据第三方检测报告、房屋加固设计图纸、房屋维修预算及被保险人实际结算资料为基础来计算损失。
②考虑到商业建筑地处步行街繁华路段,车辆无法进入,需人工搬运一段距离,故定损时考虑部分建筑垃圾清理和转运费用。
③部分未纳入图纸修复范围内的地段进行补查勘并计算工程量,由施工单位对未纳入图纸的修复工程量做出预算,保险人审核无误后按照预算方案计算未纳入修复图纸施工范畴的修复金额。
(2)损失计算
三、四、五标定损明细见表16-28。
表16-28 损失计算表(www.daowen.com)
投保比例:三者损失依据限额,投保比例100%。
免赔额:第三者财产损失每次事故免赔额为CNY100万或损失金额的10%,以高者为准。本次事故适用10%免赔率。
4.案件关键点及争议点分析
1)优化方案,合理维修
土建五标沿线南北向横穿越市中心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段,特别是修缮于2002年的商业步行街,北起司门口,南到南门口,全长838 m,沿线商铺众多。自地铁注浆施工以来,步行街两侧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受损建筑包括森马服饰专卖店、七天酒店、四喜馄饨、明牌珠宝店、西厢商业楼等高档品牌连锁商业场所,后被保险人安排施工方陆续进行维修,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三者损失,土建五标承包商对受损严重的建筑结构专门聘请第三方加固公司、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出图,并出具相应的加固预算,加固预算金额高达17 155 227.85元,后经保险人现场调研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核后发现,原设计加固方案过于保守,施工预算单价较高,存在较大优化空间。经与建设单位、承建单位、三者方多次协商,最终确认由保险人重新聘请当地最具权威的检测设计单位对受损房屋进行全面鉴定,出具相应的加固预算方案。通过维修方案优化,大幅度降低了维修造价,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
2)专业修复,私人订制
地铁1号线沿线多穿越市区繁华路段,依据事后统计的损失记录,受地铁施工震动影响破坏的建筑物包括历史文化古建筑、市政管网、商业建筑、民居等,三者产权单位对修复方案的合理性和维修效果提出质疑,要求被保险人做出书面承诺并保证建筑结构永久性的修复质量。为响应房屋产权业主实际需求、保证修复质量,保险双方共同成立事故联合处理应急小组,对涉及的不同建筑结构形式和产权业主个性需求,指示专业检测设计单位加以考虑,具体到一结构一修复方案,耐心细致地与每户业主商谈确认。
(1)历史文化古建筑
对屋面进行全面检修,对漏水的屋面进行修补,对现有木结构进行加固修缮。木构件裂缝较严重的位置,每个节点加2~3道钢板箍,钢板箍间距不大于1.0 m;用铁丝做的节点统一改为不锈钢板箍,做好除锈、防腐工作;对木结构体系重新涂刷防腐剂、防治白蚁;对于开裂的墙体、柱、梁、板、石砌勒脚等采用结构胶灌注处理;粉刷层裂纹较多处凿除粉刷层,重新粉刷;注意原有建筑的保护,尤其是建筑的外观、色彩等方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
(2)临街商业建筑
外观破损但主体结构无损伤的,采用面层法加固处理;地基基础有下沉采用注浆加固地基、加固局部受损混凝土构件方法进行维修;开裂的墙体,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和砌体结构加固规范,采用裂缝封闭灌注结构胶的方法进行施工,屋面漏水部分做裂缝修补,再做防水,墙体变形导致的门窗损坏进行更换;框架结构根据损坏程度采用粘贴6 mm钢板的加固法,砖墙及基础损坏部分采用钢筋网聚合物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处理法,楼板采用粘贴碳纤维加固。
(3)民居私宅
根据民宅结构的损坏程度设计墙体加固的施工方法,对墙体及损坏部分采用钢筋网聚合物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处理法。
①地面开裂:拆除破损的瓷砖—对原楼板进行裂缝修复—铺装地面瓷砖—用结构胶修补瓷砖缝。
②墙面裂缝:铲除墙面抹灰层—裂缝封闭—压力灌注结构胶—抹灰—刮腻子找平—涂内墙涂料。
③外墙裂缝:铲除墙面抹灰层和外墙瓷砖—裂缝封闭—压力灌注结构胶—外墙防水—刮腻子找平—涂刷内墙涂料—贴外墙瓷砖。
为保证修复工程施工进度和修复质量,修复期间保险双方派员与公估人组建现场联合监理小组,记录各施工作业面人力、设备投入情况;纠正施工中作业不规范或对施工质量有缺陷瑕疵部位及时作返工处理;监督施工流水作业搭接情况,避免人员设备窝工;检视施工方案中目标进度、计划进度执行情况,如目标进度有滞后及时指令施工方加大人员、设备的投入,重新调整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合同外的零星工作以签证单的形式做现场签认;协调施工方与房屋业主对修复工艺和修复质量的施工争议。主要建筑结构的修复工程均在计划的目标工期前完工,获得了地铁项目业主和受影响房屋业主的高度称赞。
5.本案针对施工的几点建议
地铁1号线下穿市区步行街之前,地质勘查报告已显示前方地段为杂填土,在6~21 m处为流塑地层,地铁隧道底面在地面以下15~17 m处,为保障盾构施工,业主安排专业公司对土体注浆加固,注浆加固过程中造成地面50 cm隆起,地面附着建筑物最大抬升高度达10 cm,加之后续盾构机扰动地层使步行街两侧的房屋不均匀沉降加剧,房屋开裂严重,时隔数月,土建承包商才对开裂的地上建筑和隆起路面进行了简单外观维修,仅考虑满足日常商业经营需要。项目承建方在诸多方面存在疏忽和怠慢,一是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没有充分意识到盾构施工方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缜密论证后实施,特别是针对人口密集地段的交叉干扰施工,在试验掘进段时应合理设置掘进参数,重视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必要时加密盾构掘进区域地表监测点布设,加强对盾构参数的分析,稍有异常及时上报;二是在三者处理方面,从2014年11月发现事故苗头到2015年年底正式组织加固施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承建方只简单对周边损坏建筑进行表观修复,并未及时进行主体结构设计加固维修,甚至在接到专业公司的风险预警后仍存在侥幸心理带病施工,也潜在地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盾构扰动加之注浆作业不规范影响地面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富有经验有责任的承包商应主动预判风险,对沿线邻近建筑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安排人员对已损坏的建筑进行结构维修加固,事故后果可能会更加可控。
由于地铁在地下施工,地质情况较复杂,且反复穿越河流、低矮房屋、排水箱涵、桥梁桩基等特殊地段,需加强对建筑物、管线等的结构保护,优化施工参数,加强监测,以防出现险情。具体措施包括:
(1)提前做好专项应急预案等施工准备,按照“安全、连续、快速”的原则组织施工。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施工监控量测和环境监控观测,提前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上布设沉降、倾斜监测点,在施工影响期间派专人对环境进行监测与观察,及时反馈信息。如沉降量过大,立即采取过程注浆等方法进行加固。
(3)对结构老旧及年久失修的房屋进行修缮,设置地圈梁加固基础,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动能力。
(4)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入户排查工作。施工队伍进场前,先对盾构经过的区域内房屋进行初步的排查,了解房屋原有状态,便于在施工中能较好地把控。
(5)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尤其在风险较高区域,谨慎施工,避免快速掘进。
(6)制定适宜的施工方案,多论证讨论,避免因不合理的方案而导致事故发生。
6.本案引发的几点思考
1)合理承保、转移风险
地铁施工造成三者建(构)筑物损失是地铁建设期典型出险场景,根据我司地铁赔案数据统计,由于震动、移动、减弱支撑引发三者建(构)筑物案件量占比16.75%,赔付金额占比22%,事故教训是深刻的,但被保险人通过选择合理的投保方式,最终获得了可观的保险补偿,其风险防范意识值得肯定。保险责任以近因原则为指导,建筑工程一切险责任列明除外,承保的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对本起事故全过程透视解析后,我们不难发现事故最直接的近因在于盾构施工及注浆作业对地面建筑基础的扰动,“震动、移动减弱支撑”所致三者损失在建筑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标准条款中都可除外,但被保险人在标准条款之外又通过追加保费的方式拓展了一系列扩展责任条款,特别是扩展的“22.震动、移动或减弱支撑扩展条款”“23.地上建/构筑物开裂责任条款”,将施工震动引起的第三方建/构筑物的“倾斜、开裂”责任纳入保单责任范围,大大延伸了客户可获赔空间。
近年来,被保险人的投保意识在逐年提高,投保理念也由前些年的粗、大、广逐渐向精、细、专转变,不再一味地追求责任的无限扩展,风险评估同时对潜在高风险通过责任扩充列明投保,低风险责任自担,依据风险高低制订目标明确的投保方案,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自身风险。正与案例中被保险人在施工前就考虑到地铁施工对三者财产的潜在影响,保险投保时特别扩展相应责任条款,有效转移此类风险,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保险人深刻意识到单一的承保方式远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近年来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地关注风险评估,重大项目承保前查勘现场,由当地风险人员填写《工程风控项目筛选表》,核保人员依据查勘报告合理评估项目风险,建议项目承保费率并指导于承保环节,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方案比选、优化成本
土建五标承建方为国内某大型集团公司,但在本地的资源优势不足,聘请的设计维修及加固单位经验均不够丰富,出具的加固图纸与预算报告专业性不足且造价较高,受控于专业性和地域局限性承包商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保险公司接到客户报案后,通过本土资源初步判定原加固方案及预算报告的不足,通过与地铁业主沟通重新通过当地资源匹配到合适的设计维修及加固单位(国内权威机构),在降低修复报价的同时借助设计研究院在当地品牌的影响力,也给损坏房屋业主吃了颗定心丸,保险公司提供全流程专业服务,聚焦客户理赔服务质量,获得了客户单位的高度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