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与海量产业工人的结合

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与海量产业工人的结合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产业工人是自由流动的,他们能否参与共享经济,发挥最大效能,关键在于参与平台的配置效率。对于产业工人的组织形式,目前有三种形式。目前仍有一些家装互联网化公司在坚持自有工人,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大。二是“公司+个人”。三是“平台+个人”。有人说,从社会化的角度出发,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够触及并改善施工的本质,并举例Airbnb和Uber的逻辑,认为家装行业未来的施工方式也应该是“互联网平台+海量个人”。

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与海量产业工人的结合

产业工人与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各类资源获得再次利用。这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比如共享出行有Uber、ofo,共享空间有Airbnb(旅行房屋租赁社区),基本都是将闲置的私家车、单车和房屋重新使用,并获得一定收益。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提高剩余产能的优化配置效率

其实,自有产业工人算不上共享经济,完全被公司捆绑,供养着,效能不一定饱和。再看看正在逐步走向全职化的网约车司机,近八成是全职,七成多的司机在线时间超过了10小时;既使是兼职司机,在线时长超4小时的也有4成。所以有人说C2C模式的网约车之前一直提倡把闲置资源拿出来共享的概念已经名存实亡了。

而产业工人是自由流动的,他们能否参与共享经济,发挥最大效能,关键在于参与平台的配置效率。他们好比闲置的私家车,是不是共享经济,就看平台是不是“Uber”了。所以工长平台这样重度垂直家装互联网化的配置模式效率必然高于传统装修的分包模式。

“公司+个人”还是“平台+个人”

目前装修施工的实质仍然是工艺和管理。工艺代表施工技术,而管理决定了施工质量,毕竟还是依靠一线工人去操作的,而非以技术手段实现。

对于产业工人的组织形式,目前有三种形式。

一是“公司+雇员”。就是自有产业工人,做精细、做口碑、做高端用户,标准化施工程度高,易于管理,缺点就是初期成本高,需要最大化缩短工期,资金密集度高,复制性慢。目前仍有一些家装互联网化公司在坚持自有工人,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大。

二是“公司+个人”。即产业工人与公司通过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实现捆绑合作,没有必然的依附关系,目前家装互联网化公司多在朝这个方向努力。(www.daowen.com)

表现形式多是与工长合作。由工长管控施工队,一对一沟通,复制性强,缺点是工长素质参差不齐,难点也是找到合适的工长很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产业工人是在施工标准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培训、考核、验收、达标(有一定的认定标准,并可能获得资格证)的。目前的大部分工长算不上产业工人,但也有一部分工长责任心强、施工标准高、专业且负责,广义上也算是产业工人。

三是“平台+个人”。平台作为第三方参与施工管控,帮助用户推荐或挑选工长,如3空间、惠装网等。

有人说,从社会化的角度出发,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够触及并改善施工的本质,并举例Airbnb和Uber的逻辑,认为家装行业未来的施工方式也应该是“互联网平台+海量个人”。

其实家装互联网化的趋势一直是从平台模式向半垂直半平台模式过渡,甚至是直接向垂直模式过渡,落地服务越来越重(除非是应用工具类);而牵扯流量分发或信息撮合的平台都已证明,若不介入交付过程,装修结果就不可控。

曾看到朋友圈有人说:“说句得罪人的话,我不太认同‘平台+个人’的模式,没那么简单。就像我振臂一呼,来了一堆厨子,但都是西红柿炒鸡蛋的水平,有啥用?任何一个有竞争力的模式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付出时间和心血,才能把团队拉扯大。德鲁克说,把知识分子组织起来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好像我们都忘了,就像一个一流水准的乐团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磨合的,不过,‘快闪模式’肯定会越来越多。”

再强调一下,家装互联网化要想发展好,一定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施工标准统一化(标准化的升维就是装配化),二是工人职业化、专业化、产业化及梯队建设。这可以看成是家装互联网化行业的基础建设,这样会提升行业效率。但光靠几家企业很难达到,还得依靠政府和行业协会来推动。

谁能让装修工人职业化、产业化,谁就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