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生意是一门好生意,但需要规模化才能赚钱,而规模化的关键是“持续迭代的标准化”。
结论是标准化的提炼依靠人,要满足千人千面和场景多元的需求;标准化的掌握依靠人,但多样标准掌握难,人员学习也慢;标准化的迭代依靠人,但标准化有效期变短,标准再迭代变难。最后“人”成了标准化环节中的瓶颈。
便利蜂2017年2月开了第一家店,18个月后门店数突破1000家,截至2020年4月,突破了1500家门店。而且,每家都是直营店,相当于同行10年的开店数量,2018年估值为16亿美元。
便利蜂有三个特色:一是收银台没人,只有无法线上支付时才会有人过来帮忙;二是利用多业态提高坪效,即便利店+生鲜店+餐饮店;三是建构了丰富的线上生活场景,即线上外卖+线上超市+线上生活服务。
那么便利蜂是怎么解决“人”这个关键变量的?
创始人庄辰超的做法是“在整个便利店的经营过程中,用极大的使用算法来把人替代掉”,因为“每一个有人的节点都会导致效率下降”,那么干脆就用高效的电脑取代店长的思考和决策,让人类单纯地去服务,让机器单纯地去计算决策。
再看西贝。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说:“西贝的产品说到底不是菜,是人,是每一个西贝人。”
西贝一直有一个逻辑:不是企业好了每个人才好,而是每一个人都进步了,企业怎么可能不进步呢?在每一个人进步的基础上,企业整体进步,这才是真正厉害的组织。(www.daowen.com)
在西贝,有一个共识:一个人的领导力怎么样,不在于能力有多棒,而是这个人能够帮助多少人,这个人的领导力就有多大。这个人能帮助10个人,这个人就有10个人的领导力;能帮助1000人、10000人,就有1000人、10000人的领导力。
每年获得“西贝好汉”的员工,都能直接得到100万元奖励。但是,钱的激励作用仍然有限。所以这100万元不是直接给,而是管上下四代,对父母辈、子孙辈的教育、保险、旅游等费用进行报销。
其实,归根到底西贝都是在解决人的问题,菜品、供应链、服务等可以标准化,人发自内心的笑容是无法被标准化的,但可以通过成长、利益和感情让其一直围绕价值观做事。
家装的标准化,比零售、餐饮行业更为复杂,更为烦琐,对人的依赖更强。而且家装很多步骤是难以标准化的,无法被标准化,因为没有规模和效率的话,所谓的标准化也是初级的,不成熟的。
家装行业也有很多信息化工具,但都是集中解决前端的销售转化问题,对于交付,很多时候还是听之任之,没有在线化,也没有数据化,更没有算法化。
所以在家装标准化中,“人”仍是最大变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