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施行教师激励行为包括优化教师工作环境、有效运用激励方法、积极协调激励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等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核心内容,是完善和强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关键。
(一)积极有效地优化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是高校教师激励的外部动力源泉,为高校教师激励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是构成高校教师激励的重要外部条件。高校教师工作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和生理心理环境,为此,激励主体相应地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为教师营造一个净化、美化的自然环境,使他们能够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二是为教师营造一个宁静、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减少干扰、安心工作;三是为教师营造一个科学、民主、公平的规范环境,使他们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四是为教师营造一个健康、健全的生理心理环境,促使他们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稳定情绪、发展人格,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探索及运用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方法(www.daowen.com)
激励方法是激励主体在施行激励行为的实践活动中,为达到激励目标所应用的激励途径、激励手段、激励方式的总和。激励方法的实质在于使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相联系,运用已经掌握的激励客体特点和思想动态,采取适当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作用于激励客体,以达到有效地调动激励客体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高校教师的激励方法很多,如目标激励方法、使命激励方法、信任激励方法、奖惩激励方法、薪酬激励方法等。激励主体只有充分掌握并恰当地针对激励客体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激励方法,才能达到一定的激励目标。
(三)积极有效地协调好激励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高校教师的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之间的关系应是利益关系相同、工作目标相同但工作性质不同、工作角色不同的工作伙伴关系,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和谐相处的同事关系。在施行教师激励行为过程中,协调好激励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强化高校教师激励效应十分有效的途径,更是完善和强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由于激励主体拟定的激励目标与激励客体本身要实现的目标往往不会完全一致,甚至可能处于一种对立矛盾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激励主体和客体之间没有协调好关系,激励作用就会完全失效。因此,激励主体必须积极有效地协调好与激励客体之间的关系,实现积极有效地施行激励行为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