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工程概况
嘉兴市三元路新建工程地处城区北部骨干路网,西起建国北路,东至东方路,沿线布置3座桥梁,主线道路全长1.24km,闸前街支路464m(图10-32)。三元路工程是嘉兴市2017年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约2.58亿元,总工期700天,要求创“钱江杯”。
该工程工期紧要求高,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业主对BIM技术应用非常重视,明确提出采用BIM技术应用,并在招标文件中列出了具体要求。
图10-32 工程总览
10.3.2 BIM应用策划
针对标书要求和工程特点,本项目在实施初期就策划了完整的BIM应用解决方案,明确了应用内容、流程、标准、组织、计划及具体应用措施等,并按照策划内容组织实施了后续BIM技术应用工作,顺利实现了设计与施工全过程的BIM应用(表10-1)。
表10-1 BIM工程概况
1.BIM应用目标
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全面实施BIM技术应用,通过利用BIM+GIS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构建项目协同平台,实施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完成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各项BIM技术应用,能够及时反映总体进展,促进各方沟通,提高总体管理水平,有利于达成“多快好省”。
2.BIM应用范围
(1)总体策划组织:策划、组织工程各方参与项目建设阶段的全过程BIM应用实施,提供BIM相关技术、软件、硬件设备、培训指导、系统维护以及技术支持。
(2)搭建协同平台:针对本项目需求开发和部署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协同平台(简称BIM协同平台),对BIM模型和工程信息进行整合,为各个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提供平台支持。
(3)创建专业模型:编写适用于本项目BIM技术应用标准,按照标准创建本项目各专业的BIM模型,包括工程主体结构、附属设施以及周边环境等三维模型以及关联信息。
(4)实施BIM应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不同阶段要求,利用BIM模型开展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各项具体BIM应用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可视化展示、虚拟现实漫游、设计优化及复核、总体施工组织模拟,以及基于BIM协同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进度管理、工程量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管理等。
3.BIM技术路线
本项目BIM技术路线(图10-33):基于达索CATIA平台自主研发RDBIM系统,基于欧特克平台自主研发道路、桥梁设计软件(RADS和BDBIM),并使用自研软件完成项目设计和三维建模,再综合运用其他软件,实现各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模型协同。
图10-33 BIM技术路线
4.BIM应用流程
本项目BIM技术应用的总体流程是以基于BIM+GIS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为核心,把各种BIM软件创建的BIM模型和信息,按照时间关系导入5D数据库(3D模型+1D时间+1D内容)进行统一管理,还支持多种方式对静态或动态数据进行录入、修改和整合。其中关联的纽带是WBS任务分解,即以工作包为基本单位、以BIM构件为基础载体,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以及资料管理等方面全关联协同管理,最终可以实现基于BIM的项目精细化管理,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管理目标(图10-34)。
图10-34 BIM应用流程
5.BIM应用标准
为了统一本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协调参与各方对模型和信息的创建、关联和整合工作,参照国家及行业的相关BIM标准,编制了适用于本工程的项目级BIM标准——《嘉兴市三元路新建工程总承包项目BIM技术应用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BIM建模软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可组合使用主流BIM软件,明确各专业采用的建模软件及版本。
(2)BIM模型交付:分别确定本项目对BIM模型的交付流程和格式要求。
(3)BIM建模设置:统一设置模型原点、单位、坐标系等。
(4)WBS任务分解:WBS任务分解细度应满足BIM应用和项目管理需要,基本任务尽量与进度、工程量以及质量等管理单元一致,也便于与BIM构件关联。
(5)BIM模型拆分:按照构件拆分层次形成专业层次结构树,依次逐级展开节点的顺序举例如:项目→专业→桥梁→分部→分项→构件编号。
(6)BIM关联信息:明确BIM模型构件需要录入和关联的相关信息,包括用于描述BIM构件的设计及施工信息。
6.BIM应用组织
为了推进BIM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广泛深入应用,建立了包括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BIM实施组织体系,明确各方的角色、责任与参与人员。
(1)BIM实施单位:由业主单位主导,项目经理部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其他参建各方如造价咨询、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参与。本项目BIM实施单位组织结构如图10-35所示。
图10-35 BIM实施单位
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咨询服务以及BIM协同平台实施工作。设计单位负责BIM模型创建、设计相关信息录入和模型关联,以及设计阶段BIM应用实施工作。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全过程相关信息录入和模型关联,以及施工阶段BIM应用实施工作。
(2)BIM团队人员:BIM实施单位优先选调工程经验丰富、软件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员负责和参与BIM技术应用工作。本项目BIM实施团队人员组织结构如图10-36所示。
图10-36 BIM团队
7.BIM应用内容
本项目的BIM应用内容见表10-2。
表10-2 BIM应用内容
10.3.3 BIM协同平台搭建
本项目BIM技术应用实施的关键是针对项目需求开发和部署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对BIM模型和信息进行整合,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提供平台支持(图10-37)。
图10-37 平台入口
1.平台总体架构
该平台的总体架构(图10-38):采用四层架构,由数据接口层、数据库层、平台核心层和综合应用层组成。
图10-38 平台总体框架
(1)数据接口层:主要包括人工录入和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包含了地理空间信息、BIM模型与属性信息、各类传感器、二维码信息的采集获取等。其中,外部系统数据接口支持动态监测系统通过网络接入。
(2)数据库层:采用5D(3D模型+1D时间+1D内容)数据库设计,按照时间和空间组合的方式,实现全部业务数据、BIM数据和GIS数据的统一管理。其中,业务数据包含管理数据、项目数据和应用数据。GIS数据包含构建整个三维场景的各类基础数据,如遥感影像、矢量地图、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BIM数据包括BIM模型及其关联的信息等数据。
(3)平台核心层:包含对整个系统的三维地理空间及综合业务信息支撑部分。包含空间数据构建引擎、空间数据服务引擎和空间数据承载应用等。平台层通过各类地理空间数据的融合处理以及业务员数据的组织调用,为各类三维空间的应用提供支持。同时,依托强大的二次开发接口,可以支持对已有信息化建设投资的保护和继承;支持异构系统的接入、功能子模块的增加以及其他特殊应用的扩展。
(4)综合应用层:在数据采集、5D数据库、系统平台与二次开发接口的支持下,根据项目的需要,完成各种应用功能。其中,一部分为内嵌在平台上直接运行的BIM应用;另一部分则是集成使用外部BIM软件完成的BIM应用成果或数据。
2.平台部署上线
BIM协同平台基于开放的网络工作环境(图10-39),可以精确有效地采集和展示工程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及工作流程等内容。系统支持服务器部署在项目现场,通过VPN实现远程技术支持和移动端信息上报。
1)总体部署方案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部署了1个服务器端和10个客服端节点,这些软硬件设备都属于业主资产,专门用于本项目的BIM技术应用以及相关工程任务。
服务器端支持外网连接和申请外网固定IP地址,以便于客户端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由专业工程师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程序文件,并提供部署的网站访问地址提供客户Web端访问地址。协同平台服务器先部署在上海市政总院,等调试和试运行稳定后再部署到现场。
图10-39 平台部署
客户端部署10个节点,具体分配为业主单位3个,设计单位3个,施工单位2个,监理单位1个,造价咨询单位1个。考虑工程现场情况,客户端既可以通过本地局域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访问平台。
2)软件配置方案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为SQL Server 2008。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7 64位操作系统,Web浏览器为IE11。
3)硬件配置方案
服务器共1台,戴尔PowerEdge R730机架式服务器。高端图形工作站共5台,配置为CPU i7、NVIDIA专业显卡,256G固态硬盘+2T机械硬盘。一般图形工作站5台,配置为CPU i7、NVIDIA专业显卡,128G固态硬盘+1T机械硬盘。
4)移动端使用支持
支持iPhone手机、安卓手机以及移动端浏览器。
5)网络环境要求
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都需要放在硬件防火墙内,依靠企业的硬件防火墙可以提供网络内服务器之间第一级安全保证。
6)平台管理及维护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的系统管理及运行维护将由系统管理员专人负责。数据库采用每天自动备份,让数据持久更有保障。另外,自动备份的文件定期由系统管理员拷贝到其他机器上保存一份副本,以防发生特殊情况时可以进行系统和数据恢复。
3.平台定制开发
根据本项目BIM技术应用需求开展定制开发内容,完成后把相关功能模块逐步整合到已部署产品中,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本项目BIM技术应用任务的开展。
(1)动态交互漫游:支持第一人称操作(前进后退左右移动,视角改变),支持沿直线或指定轨迹线(由一系列三维点坐标构成)滑行浏览,支持环绕浏览。支持鼠标拖拽三维场景浏览。
(2)工程量管理:支持在项目上手工输入工程量各种统计分类的总数量,WBS任务包上手工输入相关的工程量统计分类的完成数量,系统根据实际进度数据可自动在项目总览中分类汇总统计工程量的完成情况。
(3)文明施工管理:考虑创“钱江杯”的高标准要求,增加文明施工功能模块,支持文明施工宣传资料上传与浏览、文明施工资料管理。
(4)施工资料管理:提供模型的三维浏览功能,周边遥感影像浏览,上传碰撞检测报告,提供项目信息录入和相关工程技术资料。
(5)监控视频整合:支持PC端接入工程现场已有的视频监控。
(6)手机APP:在移动端查看工程总体进展信息、录入一些现场数据和照片。BIM协同平台通过定制开发支持安卓和iOS,有信息总览,进度上报,现场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管理。
(7)补充改进优化:根据正式运行反馈意见,对平台功能进行补充改进和优化开发。
4.平台技术支持
(1)人员培训方案:对工程参与方的人员提供BIM技术应用培训,培训时间与项目进度配套安排。
(2)技术支持方案:在设计、施工以及保修期内,为BIM协同平台、BIM应用实施以及系统管理维护提供必要的现场和远程技术支持服务。
10.3.4 创建BIM模型
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和需要,可使用相应BIM软件进行模型创建,最终导入并合并到BIM协同平台中。
1.各专业BIM模型
(1)道路专业模型:采用CATIA软件创建,包含路线、横断面、路基结构、路面结构、交叉口、挡土墙等(图10-40)。建模时,要考虑施工阶段分段、分板块及分层需求,还应根据设计要求创建道路限界模型,以便进行车辆通行净空检查。
图10-40 道路BIM模型
(2)桥梁专业模型:采用CATIA软件创建,包含下部结构(桩基、扩大基础、承台、桥台、立柱、盖梁、支座垫块及支座等)、上部结构(板梁、T梁、小箱梁、连续梁等)、附属结构(桥面铺装、人行道板、伸缩缝、桥台搭板、桥面排水、集水井、人行道栏杆等)(图10-41)。建模时,也应考虑施工阶段的分部及分项需求。
图10-41 桥梁BIM模型
(3)排水专业模型:采用CATIA软件创建,包括雨水系统(主管、支管、雨水井、雨水口等)、污水系统(主管、支管、污水井、排水口等)(图10-42)。
图10-42 排水BIM模型
(4)景观专业模型:采用3ds Max软件创建,包括乔灌、绿化、广场铺装、地雕、景墙、河岸等。
(5)建筑专业模型:采用Revit软件创建,包括东岸桥头堡、西岸桥头堡。
(6)电气专业:采用CATIA软件创建,包括照明灯杆、底座(图10-43)。
图10-43 电气BIM模型
(7)监控专业模型:采用CATIA软件创建,包括控制机箱、摄像机、信号灯杆等(图10-44)。
图10-44 监控BIM模型
(8)交通专业模型:采用CATIA软件创建,包括车道标线、指路牌、车道牌、标志面板、标志杆、机非隔离护栏等(图10-45)。
(9)周边环境:结合项目地形地貌资料、实景图片和倾斜摄影进行沿线周边环境建模,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50m(图10-46)。
2.BIM模型构件
图10-45 交通BIM模型
图10-46 周边环境BIM模型
BIM模型是由构件组合而成,因此,维护与完善工程BIM构件库是建模的基础工作(图10-47)。如桥梁结构工程建模顺序通常采用零件→构件→整体(桥梁单体)的实施路线,通过模型分层及构件调用,最终形成完整关联结构的桥梁信息模型。
图10-47 BIM构件库
BIM构件库包含桥梁结构构件(如结构平面、立面、桥台、桩、承台、墩柱等)的基本信息。BIM构件可以存成独立文件,便于管理和各方的重复使用。
3.BIM合模检查
(1)应保证BIM模型交付准确性。模型的尺寸、位置准确无误,相关属性信息也应保证准确性。应在模型交付前对模型和属性信息进行检查,确保模型准确反映真实的工程状态。
(2)BIM模型搭载的属性信息应满足BIM技术应用的要求,信息的数据组织方式应与BIM信息管理平台中的数据库设计内容一致,包括数据内容和格式等。(www.daowen.com)
(3)BIM模型搭载的属性信息中,几何尺寸和空间位置宜由BIM软件生成,充分发挥BIM模型的作用和价值。
(4)BIM模型建模坐标应与真实工程坐标一致。
(5)在模型导入平台时,为了控制模型文件的大小以及删除多余的信息,可对模型文件进行适当清理和轻量化处理。模型清理包含两个方面:外部链接文件和内部多余的构件或模板。
10.3.5 设计阶段BIM应用
1.项目可视化展示
(1)项目总览展示:对项目全景、地理位置以及合同标段划分等总体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图10-48)。项目总览侧重于展示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结构、空间交错关系以及工程概要信息,通常忽略不可见对象和次要细节等。
图10-48 项目总览展示
(2)局部浏览展示:可分阶段、分专业、分部位对局部工程结构模型、周边环境以及详细信息等进行浏览和展示,可看到独立构件及附加信息。局部浏览侧重于展示按照不同专业设计要求详细表达指定对象的形状结构、设计细节以及具体信息(图10-49)。
图10-49 局部浏览展示
(3)倾斜摄影与BIM融合:将倾斜摄影得到的地模数据与工程BIM模型融合,在InfraWorks软件中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度展示,支持更好性能和更多自由度的漫游(图10-50)。
图10-50 倾斜摄影与BIM融合
2.虚拟现实漫游
本项目将拟定的桥型推荐方案与真实的三维场景结合,可以检验桥型与周边景观的契合程度,最终推荐的方案整体简洁朴素、结构轻盈,与当地文化与自然景观融洽,达到了水、桥、城融为一体的设计效果(图10-51)。
图10-51 虚拟现实漫游
另外,借助VR眼镜,设计人员可通过虚拟代入式体验,进一步验证和优化各专业设计内容(图10-52)。例如,对桥下广场区域通过以浮雕、绿化覆盖、夜景亮化等方式,弱化了与文物本体的正面冲击,与大运河整体风貌相协调;根据虚拟代入体验结果,优化了部分浮雕、灯光及绿化的细节设计。
图10-52 VR展示
3.设计优化及复核
(1)设计文件复核:在BIM建模同时对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进行复核。例如,构建桥梁结构的三维模型,构建钢筋、混凝土数据信息系统,使用三维BIM模型检验设计图纸的正确性,依据BIM模型完成综合协调、错误检查等工作,通过与设计方的协同,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设计变更造成的浪费。另外,还可以将BIM模型的二维视图导入二维设计环境中进行图纸的后续处理,减少在BIM环境中处理图纸的大量工作,提高设计效率。
(2)建筑限界复核:本项目属于跨线桥工程,因此有必要基于设计BIM模型,对道路沿线的建筑限界(包括立体交通空间的车行道竖向净高)进行复核,以确保车辆的通行净空,杜绝竖向净高不满足设计标准情况,避免重大工程损失(图10-53)。
图10-53 建筑限界复核
(3)碰撞检查:本项目利用Navisworks进行碰撞检测,在桥梁施工前实现了对现状管线的针对性排查,提高了管线迁改的效率(图10-54)。
图10-54 碰撞检查
(4)道路交通仿真及优化:通过交通仿真一体化设计软件,从BIM软件提取模型和信息,进行仿真模型生成、多维度交通评价以及方案优化设计(图10-55)。
图10-55 交通仿真流程
根据仿真实验反馈指标,路网中车辆运行状况良好(平均延误32.10s,平均速度28.23km/h),行人交通组织有序(图10-56)。工程采用双向4车道规模,符合规划定位,与现状已建路段匹配,满足远期交通流量需求。
图10-56 交通仿真结果
(5)桥梁结构分析及优化:将BIM模型导入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和设计优化(图10-57)。不仅省了去大量建模工作,而且BIM模型精度更高,计算结果更准确。
图10-57 桥梁结构分析
(6)基于BIM辅助设计出图:通过组合使用RDBIM、RADS、BDBIM、BridgeWise以及管立得等软件,辅助部分道路、桥梁及管线自动化快速出图(图10-58)。如本项目利用BDBIM系统完成桥梁工程施工图出图,桥梁总图和构造图出图率达到80%以上。
(7)基于BIM模型工程量复核:利用高度精细化BIM模型,计算提取道路、桥梁等主体结构的工程量,对设计概算进行优化和复核(图10-59)。
图10-58 BIM出图
图10-59 工程量复核
10.3.6 施工阶段BIM应用
1.施工方案模拟
(1)总体施工组织模拟:本项目BIM协同平台在WBS关联构件的基础上,将施工进度计划整合进BIM模型,形成4D施工模型,模拟项目整体施工工艺安排,检查主要施工步骤衔接的合理性(图10-60)。
图10-60 总体施工组织模拟
(2)局部工艺模拟:应用3ds Max制作生长动画模拟桥梁施工工艺,包含栈桥搭设、桩基钻孔、围堰浇筑以及支架现浇主梁等,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关键节点施工全过程(图10-61)。
图10-61 局部工艺模拟
2.项目信息管理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为工程参建各方如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定制开发专门模块,并根据不同用户角色进行权限管理(图10-62)。平台支持各类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管理功能,而且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是与对应的BIM构件存在关联,因此,在录入和查询时,可以看到对应的可视化模型。
图10-62 项目信息管理
为确保平台中各类信息的准确、及时和有效,本项目专门建立“BIM协同平台信息更新管理制度”,要求各参建单位指定一名BIM专员,配合在平台中及时提交、审批相关资料,相关平台管理员负责每天监督相关单位的BIM平台使用和录入情况。
3.进度管理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在WBS关联构件的基础上,将施工进度计划整合进BIM模型,形成4D施工模型,模拟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安排,检查进度计划合理性。另外,还提供进度查询、跟踪、统计、报表、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偏差分析、进度关键路径分析等功能。
(1)进度查询功能:用于查看项目的施工计划进度情况,可以定位到任意的时间节点,左侧以横道图形式显示各项任务的计划开始和完成时间,右侧可以浏览相应模型的4D施工模拟,用户还可以添加工程里程碑节点(图10-63)。
图10-63 进度查询
(2)偏差分析功能:通过现场输入各项任务的实际进度(包括实际开始和完成时间),平台自动将其与相应的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在左侧以曲线图形式向用户展示预期与实际产值的对比,结合4D虚拟建造,可以看到实际产值偏差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用户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图10-64)。
图10-64 偏差分析
4.工程量管理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支持对WBS任务包和模型进行关联并附加相关的工程量分类和数量,平台可以根据实际进度数据自动分类汇总统计相关工程量的完成情况,并按照需要查询指定时间的每周或每月工程量统计(图10-65)。
图10-65 工程量统计
由于WBS任务以及三维模型关联的工程量统计数据为“净值”,即不包含实际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设备费、措施费以及税费等其他费用,计算出来的数据与实际工程月报费用还有差别,为此,平台还提供了按照工程量清单计算的Excel月报文件的上传和审批模块(图10-66)。
图10-66 月报报审
5.质量管理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对工程现场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包括对质量资料和现场质量问题的管理,通过现场图片资料的实时上传,让所有用户(包括移动端APP用户)第一时间了解现场发生的质量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根据模型与现场实际进行对比,发现现场质量有不符合的地方,及时沟通,将现场照片传输到移动端,找到责任人进行整改及闭环。
(1)质量资料管理功能:用于对质量问题资料进行上传、编辑或删除等操作,并将资料与构件关联,可直接查看对应构件(图10-67)。
图10-67 质量资料管理
(2)现场质量管理功能:支持PC端或移动端上传现场质量问题,包括问题描述和图片资料,并与构件关联,可在模型上查看发生问题的构件,相关单位会立即收到问题信息并及时予以回复,整个质量管理流程在线上完成,大大缩短了问题处理的周期(图10-68)。
图10-68 现场质量管理
6.安全管理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在三维模型中提前发现安全防范重点部位并标注,进行救援疏散模拟,指导现场安全管理。随时随地的图片资料上传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现场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支持现场视频监控接入,可以在本模块中进行监控视频管理。
(1)安全资料管理功能:用于对安全资料的管理、编辑及处理等,其功能及操作流程与“质量资料管理”模块类似(图10-69)。
图10-69 安全资料管理
(2)现场安全管理功能:用于对现场实际安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包括上传、编辑、处理、整改等,其功能及操作流程与“现场质量管理”模块类似(图10-70)。
图10-70 现场安全管理
7.文明施工管理
本项目BIM协同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在三维模型中对文明施工重点部位进行标注,指导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随时随地的图片资料上传能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文明施工情况并采取措施(图10-71)。
图10-71 文明施工管理
10.3.7 BIM应用总结
1.创新点
(1)自主研发RDBIM软件(图10-72)。基于达索CATIA自主研发、面向道路交通设计的RDBIM系统,该系统分为地形建模、设计模型、BIM应用和方案评估四个模块。
图10-72 自主研发RDBIM软件
(2)自主研发RADS道路软件(图10-73)。基于AutoCAD自主研发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立交、地道(隧道)、轨交设计的RADS系统,满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需要。涵盖了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交通安全设计、桥梁布墩设计等。
图10-73 自主研发RADS软件
(3)自主研发BDBIM桥梁软件(图10-74)。基于AutoCAD自主研发BDBIM桥梁智能化设计软件,软件按照桥梁专业的实际设计流程,采用符合设计习惯的输入方式,生成满足设计成果要求的数据表格、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
图10-74 自主研发BDBIM软件
(4)定制开发BIM协同平台(图10-75)。针对本项目定制开发基于BIM的协同平台,以工作包为单位、以BIM构件为载体,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资料等方面的全关联协同管理,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项目管理的目的。
图10-75 定制开发BIM协同平台
2.BIM应用成效
嘉兴市三元路新建工程总承包项目的BIM综合应用重点完成了以下五方面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在整个设计阶段基于达索及欧特克等平台实现了全过程、多专业的BIM正向设计,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2)利用倾斜摄影与BIM技术将真实三维场景与工程方案融合,并在BIM协同平台和AIW软件中进行方案展示,提高了沟通和决策效率。
(3)利用VR虚拟现实的代入式体验优化各专业设计(特别是景观专业),为工程项目汇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4)自主研发了基于CATIA的RDBIM系统、基于AutoCAD的RADS和BDBIM系统,实现了快速化三维建模与自动化二维出图,提升了BIM的核心竞争力。
(5)通过合作针对本项目定制开发了BIM协同平台,有效解决了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以及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难题,提升了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了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考
本项目在BIM应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以下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也可以供其他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1)总承包项目的合同分包评审以及付款流程比较严格,周期较长,对BIM应用工作(特别是BIM协同平台的相关软硬件采购)有比较大影响。建议其他类似项目宜尽早启动BIM协同平台软硬件采购流程,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2)本项目规模虽然小,但市政相关专业齐全,各专业模型需要分工创建,并通过IFC转换导入BIM协同平台进行整合,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难点,通过探索研究已解决。建议对于BIM协同平台的数据输入格式,宜尽早明确并进行测试,确保各类模型和信息的顺利入库。
(3)BIM协同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后,根据参建各单位反馈和业主单位要求,BIM模型及进度计划均需要进一步拆分细化到日报级别。经过对BIM模型、施工计划分解以及平台模块功能开展大量调整、改进和优化工作,完成了该项细化要求。建议BIM模型及WBS任务的细粒度要尽早与业主及相关单位沟通和确认,减少后期调整。
(4)本项目地处古运河文化区,对工程景观要求比较高,在施工阶段,还对景观专业进行了一次专项方案提升设计,也导致景观专业的BIM模型以及VR相关内容的重大调整和修改。经验是市政工程的附属专业变更确实比较多,前期建模工作不必很详细,可减少后期调整的工作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