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俊贤雕艺:当代感与创意构思的关联

俊贤雕艺:当代感与创意构思的关联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木雕流派最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五大流派被称为“中国五大木雕”。而创作现代人物题材,须借助创作者通过创作作品形象来传神达意。因此,创作者更需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只有具备独特的意境,作品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尤其在木雕技艺创作过程中,必须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特点或观念。

俊贤雕艺:当代感与创意构思的关联

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而木雕流派最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五大流派被称为“中国五大木雕”。而泉州木雕主要是以“自然型雕”与“圆木雕”为主;而我生长在泉州这个“木雕艺术”之乡,自小耳闻目染,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熏陶,面对传统人物形象,如何在其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别具感人的艺术魅力,是我多年来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课题。与传统题材比较,现代题材人物的创作难度更大,主要是在于观赏者往往可以凭借自己对传统人物或事件的了解进行解读,从而获得不同心理感受。而创作现代人物题材,须借助创作者通过创作作品形象来传神达意。题材源于生活,必须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的创作题材。因此,创作者更需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只有具备独特的意境,作品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尤其在木雕技艺创作过程中,必须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特点或观念。在创作时,我总是把对“自然清新,生动感观”放到了首位。在创作前,必须认真观察木材本身自然纹理和自然形态,做到“凝神细酌,了然于胸”,寻求并把握形态与纹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在“自然型”创作时,我必先在“刀尚未动,形神已现”;并已成为我在“自然型”木材雕刻的“重中之重”;例如我在“自然型”木雕金奖作品《思念》,在我细酌原木型时,“剪不断,理还乱”的“形神”意境油然而生,刀尚未动,意已先立;取意于:“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默里……”该作品通过原木材的形态条纹,就能很好表达“相思之苦”的意境,作品力求其神,留其形,顺其意,藏露兼顾,虚实并济。

又例如:在另一件金奖作品《青藤》的创作上,我就采用随着蔓藤缠绕,随形雕刻塑造表达“青藤少女”的“蓬勃向上,坚韧不拨;外表看似柔弱,面纱底下却有着刚毅顽强,挣脱束缚,逆景向上的内质”少女形象;作品只有采用独特的创新思维,才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当代作品新创意;

在“自然型”作品中,你也许看似随意,实则须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或去或留,刀随形走,形随意留;观其材,取其形,化其意;例如:我在这件“金奖”作品《草原印象》,就是在根据材料独特外部形状和木材独有的天然纹理结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对其加以利用和保留,让作品尽显“草原姑娘”之特质,并蕴藏着其独特的内涵与韵味。

而在作品取名《呐喊》立意上,取其:面对天灾不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物种灭绝等,皆源起人们对工业高速发展中的树木过度砍伐、水资源恣意污染、地资源过度开采、生态无序破坏。作品立意“呐喊”,借助天然材质形体,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刻划,突显表达“天、地”的咆哮,意在唤醒“人”类,应对生态自然的重视和保护意识,让世间万物得以生生不息、恩泽后世;因为“天地人和”,“人”置于天地之间,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更应取法于“道”,共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和平”之愿景。以此作为对作品的“诠释”;作品在借鉴学习国外当代优秀艺术特点与中国传统木雕精华,通过拟人夸张变形手法,随其形似:“凭借风势登高呐喊,似在唤醒世人的执迷”,情感自然,主题鲜明突出。

在我的“自然型”作品创作中,总与木材在不自觉中结下莫名深厚的情结,创作时去掉的是岁月“残渣”,留下的是生动的灵魂、岁月的记忆、世人的印象;用“点”凝神,虚实并济,使“变化不拘”的“朽木”,巧然“脱胎换骨”,赋以了“灵魂”,给人留下无限思索的空间;呈现的是种种风格,而达到的是异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创作木雕作品《岁月》,以满是褶皱的大块面去衬托一个满脸沧桑,写满“岁月”的人物形象,在意境写意中,如诗如画,用独特的构思来赋以其很深的厚意:凝望一木磋砣,留痕一世年轮;岁月流逝,葬尽了沧桑;如烟往事,几度夕阳…,镌刻浅痕,任岁月的脚步渐行渐远。纯澈心境,让思绪浸透在静思中……。

在带有“写实”的“立体圆雕”艺术观点上,我认为在创作上,如果一味的效仿传承而不加以改变,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别人的影子,不能成为“大家”。要成为一名好的雕刻家,必须在不断工作中,去寻求自己的特质,去体会属于自我的成分。我最为提倡的是,要摆脱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作品。一件好的雕刻作品,不能只是在作品形态上完全过份传承,过份传承就会变成模仿;模仿,只是工匠的一种技艺,一种“活”而已。我认为当代木雕艺术,作品要有创新;就是在“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上,不可在同一主题上,两者都一味效仿,而须尽量做到:和而不流;一件好的作品,在立意及形态“写实”创作技艺上,都力求做到:“巧、引、意、细”,而且要把审美元素融进对比的空间,因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处理手法上都要在雕刻选题人物中,通过体态、动作、表情、神韵等,让“精、气、神、韵”在作品中“自然流淌”,尽量让观赏者在细细品酌过程中,萦绕浮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耳目一新”的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憾与感悟!在此,我也把两场现场大赛心得感受举例与大家交流一下:

【举例1】本人在全国传统宗教泥塑造像现场技艺大赛,荣获“金奖”的作品:《弘一法师》,在创作上,我就是采用抛开形式,摆脱写实,保留神韵,追求纯粹精神性的现实艺术创作理念;突破传统木雕的创作风格,将强盛的生命力注入典雅精致的传统雕塑中,用粗犷有力的刀痕触肌,和直截几何的量块积体,表现了刚健挺拨型的审美感;又间接用“柱”状表达弘一法师为民族文化精神支柱的“引意”;而在面部表情上,则细腻表现弘一法师的那种:宁静淡雅的神韵,浑然一体,透彻地表达了大众对弘一法师印象中那种独特的“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之一代宗师的神韵及风范,从而达到“虚实并济,凝意传神”的效果,而赢取评委的认可。(www.daowen.com)

【举例2】在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联合主办的世界木雕现场比赛中,现场创作作品《出水芙蓉》,在创作的运用上,我就大胆地采用:从“形”的外表刻画开始,再转向加重作品“意”的内涵表达;作品有形体美学准确表现、又有肌体、面部表情准确的凝聚;有构思新颖的借物引意、又有内涵深刻的主题立意;通过形态表现,准确地诠释了作品的立意:少女戏水纳阳,跣足立于莲蓬之上,出水瞬间的轻盈神态;似在翩翩起舞;似在“闻歌始觉有人来”;又似在惊讶于周围一片繁花似锦、新枝亮叶的景色……;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

莲子清如水,出水似芙蓉”

荷花,亦称:“芙蓉”;莲蓬和荷花一样,都具有圣洁、清净的象征意义。作品巧妙借物暗喻,表达少女“出淤泥而不染”之意境。

用新颖的立题,而征服评委,在众多大师作品中“脱颖而出”,从而摘得国际大型木雕比赛中宝贵的“铜奖”,同时,作品也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永久收藏!

草原印象

规格:20cm×20cm×68cm

材质:自然型香樟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