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齐国是东方的大国,在六国中最富强,因此最后亡于秦。田齐代姜齐是一场新时代的变革,记载特详。齐威王称霸,齐宣王兴学,齐湣王败国,齐王建降秦都写得极为生动。田完世家,自陈完奔齐十世至太公和列为诸侯,又六传至王建灭于秦,凡十六世,世系如次:
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也①。完生,周太史过陈②,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③:“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④?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⑤,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⑥。物莫能两大⑦,陈衰,此其昌乎⑧?”
【注释】①陈完:陈国第十二世诸侯陈厉公他之子。陈为周武王所封舜之后。②太史:官名。夏商周三代为史官及历官之长,占卜星相亦其职事。③卦得《观》之《否》云云意为卦象从否卦的爻变而得到观卦。卦象是有国土的吉兆,将应在子孙身上,陈国衰微以后,陈之子孙就在异国(姜姓之国)兴起。④有国:占有一国。⑤身:本身,自己。⑥四岳:传说尧时掌四时及方岳之官。⑦两大,指陈衰,田氏兴,而不能陈、田两大。⑧昌:子孙隆昌,家族兴旺。
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①,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②。桓公与他异母。及桓公病,蔡人为他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立他,为厉公。厉公既立,娶蔡女。蔡女淫于蔡人,数归,厉公亦数如蔡。桓公之少子林怨厉公杀其父与兄,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林自立,是为庄公③。故陈完不得立,为陈大夫。厉公之杀,以淫出国,故《春秋》曰:“蔡人杀陈他④”,罪之也。
【注释】①陈文公:陈国国君,公元前754年至前745年在位。②桓公:陈桓公,公元前744年至前707年在位。③庄公:陈庄公,公元前699年至前693年在位。④春秋曰:见《春秋》桓公六年。直呼其名,贬之也,故书曰“蔡人杀陈他”。
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①。宣公二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己,完故奔齐。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②,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③。齐懿仲欲妻完④,卜之,占曰⑤:“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⑥,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⑦。”卒妻完。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
【注释】①宣公:陈宣公,公元前692年至前648年在位。②羁族:寄居在补。负檐:背驮肩挑,喻作苦工。③工正:百工之长。④据《左传》懿仲为陈大夫。⑤占曰云云:“凤凰比翼双飞,唱和之声啷啷。妫姓的后代,将在姜姓地方兴旺。五代以后发迹,与正卿并列。八代以后,没人敢攀比。”京,大也。⑥有妫之后:陈为妫姓,舜的后裔。传说舜曾居于妫水(在今山西永济市南),因以为姪。⑦莫之与京:没有比陈完更高远前程的人。京:高,大。
完卒,谥为敬仲。仲生稺孟夷①。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
田樨孟夷生滑孟庄,田滑孟庄生文子须无。田文子事齐庄公。
晋之大夫栾逞作乱于晋,来奔齐,齐庄公厚客之。晏婴与田文子谏,庄公弗听。
文子卒,生桓子无宇。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
无宇卒,生武子开与釐子乞。田釐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②,行阴德于民③,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已而使于晋,与叔向私语曰:“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④。”
晏婴卒后,范、中行氏反晋。晋攻之急,范、中行请粟于齐。田乞欲为乱,树党于诸侯,乃说景公曰:“范、中行数有德于齐,齐不可不救。”齐使田乞救之而输之粟⑤。
【注释】①樨孟夷:樨为名,孟夷为字。②禀:贷粮与人。③行阴德于民:暗中行动收买民心。④晏子向叔向私语:事详《左传》昭公三年,在公元前539年,晏子已预见田氏将代齐,叔向预见晋室将亡。⑤田乞救之而输之粟:田乞输粟救晋范、中行氏,事在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上距晏子与叔向私论46年,事载《左传》鲁哀公二年。反公室之卿大夫结成国际联盟。
景公太子死,后有宠姬曰芮子,生子荼。景公病,命其相国惠子与高昭子以子荼为太子①。景公卒,两相高、国立荼,是为晏孺子。而田乞不悦,欲立景公他子阳生。阳生素与乞欢。晏孺子之立也,阳生奔鲁。田乞伪事高昭子、国惠子者,每朝代参乘②,言曰:“始诸大夫不欲立孺子。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谋作乱。”又绐大夫曰③:“高昭子可畏也,及未发先之④。”诸大夫从之。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公师败。田乞之众追国惠子,惠子奔莒⑤,遂返杀高昭子。晏圉奔鲁。
【注释】①相:春秋战国时辅佐国君执政的人称为相,后名为宰相、丞相、相国。国惠子:名夏。高昭子:名张。②田乞伪事二句:田乞欲发动政变,伪事齐高、国两世卿,亲为之陪乘。参乘,陪坐,担任保卫。③绐:欺骗。④及未发先之:在高昭子下手之前先发难。⑤莒:古国名,此时为齐邑,在山东莒县。
田乞使人之鲁,迎阳生,阳生至齐,匿田乞家。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幸而来会饮①。”会饮田氏。田乞盛阳生橐中②,置坐中央。发橐,出阳生,曰:“此乃齐君矣。”大夫皆伏谒③,将盟立之。田乞诬曰:“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鲍牧怒曰:“大夫忘景公之命乎?”诸大夫欲悔,阳生乃顿首曰④:“可则立之,不可则已。”鲍牧恐祸及己,乃复曰:“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遂立阳生于田乞之家,是为悼公。乃使人迁晏孺子于骀⑤,而杀孺子荼。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
【注释】①请诸大夫曰云云:田乞诈请诸大夫来自家喝酒发动政变,说:“孩子他妈(常之母,即田乞妻,常为乞子)今天替贱子祈福,备有薄酒,请诸位赏光。”鱼菽,指备有鱼和豆的便饭,当时客套语。②橐:无底的口袋。③伏谒:跪拜请安。④顿首:叩头。⑤骀:齐邑,在山东聊城市西部。
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
鲍牧与齐悼公有隙①,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②,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③!”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
【注释】①隙:隔阂。②心害:忌,妨。③齐人歌之曰云云:齐人编了顺口溜说:“老太太采一把芑菜,也归入于田成子。”喻齐国土地物产将属田氏。
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郤①。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適,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②,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③,将欲击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④:“需,事之贼也⑤。”田常于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⑥。简公曰:“早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简公立四年而杀。于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为相。
【注释】①郤:仇怨。②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齐太公世家》作“成子兄弟四乘如公”,可知为四人各乘一车如宫。《世本》载田乞有七子:成子常、简子齿、宣子其夷、穆子安、廪丘子毉兹、芒子盈、惠子得。有三子未入公宫,故特书明四人乘如公宫。乘,指武装战车。③檀台:齐宫中台名。④田子行:名逆,田氏宗人。⑤需,事之贼也:迟疑是败事的祸根。需,迟疑。⑥徐州:又作舒州,在河北大城县境。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
田常言于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①,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②,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③,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④。
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⑤。
【注释】①德施:施加恩德。②刑罚:处以刑罚。③安平: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东。④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田常割齐之安平(在山东淄博市东)至琅邪(诸城市东部)为自己封邑,大于齐公室。⑤七十余男:田常有七十多个儿子,家族旺盛。《索隐》引鲍昱云:“陈成子有数十妇,生男百余人。”史公云宾客出入后宫不禁,均传闻遗事。田氏代齐,既靠其德,亦靠其族。观其四乘如公宫,均宗族家兵,故能勇战,得以成功。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
田襄子既相齐宣公,三晋杀智伯①,分其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②,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
襄子卒,子庄子白立。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毁黄城,围阳狐③。明年,伐鲁、葛及安陵④。明年,取鲁之一城。
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⑤。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⑥。伐卫,取毌丘⑦。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⑧。
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⑨,以奉其先祀。明年,鲁败齐平陆⑩。
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⑪,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⑫,列于周室,纪元年。
【注释】①三晋:韩、赵、魏。智伯:又作智瑶,战国初晋四卿之一,为韩、赵、魏三卿所杀。②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田氏以其族大,尽为地方宰,控制了全国。③黄城:在山东冠县南。阳狐:在河北大名县东北。按,《魏世家》载魏文侯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阳狐”,说明是秦齐联军攻魏。宣公四十三年,应为“三十四年”。④鲁:鲁城,鲁国朝沐邑,在河南许昌市南。葛:郑邑,在河南长葛市。安陵:鄢陵,郑邑,在河南鄢陵县西北。⑤郕:在山东宁阳县北。⑥西城:不详。⑦毌丘:在山东曹县南。毌,为贯字之省。⑧廪丘:在山东鄄城县东北。⑨食一城:以一城为其食邑。⑩平陆:在山东汶上县。⑪魏文侯:名魏斯,战国初魏国的创建者。浊泽:在山西运城市东南。“三年”,指齐康公立十四年后,迁于海上之明年,又三年,即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⑫田和立为齐侯:田齐为诸侯在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
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①。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邹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曰②:“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③:“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④。
六年,救卫。桓公卒,子威王因齐立⑤。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
【注释】①桓公:据《六国年表》,桓公午公元前384年至前379年在位。②段干朋:段干,姓;朋,名。《战国策》作“段干纶”。③田臣思:田忌,《战国策》作“思期思”,《竹书纪年》作“徐州子期”。④桑丘:在河北保定市西南。⑤威王因齐:据《六国年表》,公元前378年至前343年在位。
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①。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②。晋伐我,至博陵③。七年,卫伐我,取薛陵④。九年,赵伐我,取甄⑤。
【注释】①灵丘:在山东滕州市东。②阳关:在山东宁阳县东北。③博陵:在山东聊城东北。④薛陵:在山东阳谷县。⑤甄:在山东鄄城县西北。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①:“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②:“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③。惠王请献观以和解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
【注释】①即墨:在山东平度市东南。②阿:在山东东阿县西南。③浊泽:《赵世家》作湪泽,《六国年表》作涿泽。徐广谓长社有浊泽,在许昌附近,张守节《正义》驳之,认为在解州,当今山西运城东。但齐伐魏,不能兵临解州之浊泽。古史地名多重复,或者两浊泽,或史有误,兹存其两说以备考。④观:在河南范县西。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悦而舍之右室①。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悦,去琴按剑曰②:“夫子见容未察③,何以知其善也?”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④,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⑤,相也;攫之深,释之愉者,政令也⑥;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⑦,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⑧。”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⑨。”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⑩,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⑪;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⑫。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⑬。”
【注释】①舍:安置。右室:在齐王宫室的右侧房。②按剑:形容齐王动怒,按剑恨不得要杀邹忌。③见容未察:只看到了我的表面动作(容),还没认真品味(察)。④浊:声调沉重。春温,像春风般温和。⑤廉折以清:声调曲折而清脆。⑥攫之深三句:手把弦很紧,而放开时却又轻快,象征政令有节奏。⑦回邪而不相害:声调均匀和谐,高低相辅相成,回环而不冲突。⑧善语音:你还真懂音乐。⑨弭:安定。⑩五音之纪:宫、商、角、徵、羽五音的规律。⑪夫复二句:声音往复而不乱,象征政治昌明。⑫连而径者二句:节奏紧凑利落,象征救济危亡。⑬善:你说得很好。古人谏君,即兴而起,设喻巧谏,往往效果比强谏好。
邹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①。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②,愿陈诸前。”邹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③。失全全亡。”邹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淳于髡曰:“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④。”邹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⑤。”邹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邹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⑥。”邹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⑦:“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⑧。”居期年,封以下邳⑨,号曰成侯。(www.daowen.com)
【注释】①邹忌句:邹忌见齐王,三月而挂丞相之印。②愚志:不成熟的想法,浅见。③得全全昌:臣事君全面周到曰得全,因之名利俱获曰全昌。④狶膏棘轴三句:用彘油(狶膏)涂抹枣木车轴,为的是运转灵活,但把车轴穿在方孔中,涂油也无用。⑤弓胶昔干三句:用胶把坚固的(昔)弓干可以粘连起来,但胶不能完全弥合缝隙。⑥大车不较四句:大车若不经常检修校正,就不能载重;琴瑟不调整定音,就不能奏五音。⑦面其仆曰:当面对邹忌的仆人说。⑧必封不久:不久就会受封。⑨下邳:在江苏邳州市西南。
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①。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②。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③,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④。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⑤,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⑥,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⑦。
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⑧,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
其后成侯邹忌与田忌不善,公孙阅谓成侯忌曰⑨:“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后败⑩,而命在公矣。”于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⑪。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注释】①平陆:在山东汶上县北。②田:打猎。③南城:在山东费县西南。④泗上十二诸侯:邾、莒、宋、鲁等淮泗间的诸侯。⑤高唐:在山东禹城市西南。⑥徐州:此徐州在河北保定市,北临燕,西接赵。⑦不怿:不高兴。⑧襄陵:今河南睢县。弊魏:使魏国遭受损失。⑨公孙阅:《战国策》作公孙闳。⑩非前死则后败:不是战死,就是败逃。⑪桂陵:魏邑,在河南长垣市西北。此役在齐威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53年。
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
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①,亦吉乎不吉乎’?”卜者也,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②。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奔。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强立③。
【注释】①欲为大事:想自立为王。②验其辞于王之所:在齐威王面前审验口供。③宣王:据《六国年表》,公元前342年至前324年在位。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于秦孝公。
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①。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于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早救孰与晚救?”邹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②。”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③,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④,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于博望,盟而去。
【注释】①南梁:在河南汝州市西。②重利:厚利。③孙子:孙膑。④马陵:在河北大名县东南。此据《集解》徐广说。《正义》引虞喜《志林》认为马陵在濮州鄄城东北,当今河南范县西。此役在魏惠王三十年,公元前341年。
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①。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②。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我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注释】①平阿:在安徽萧县境。②魏惠王卒:据此载宣王七年之明年,在公元前335年,即魏惠王三十六年。据《竹书纪年》,是年魏惠王改为后元元年,未卒,当齐威王二十年,而非宣王。故明年齐魏徐州相王为齐威王与魏惠王之会,而非齐宣王与魏襄王。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①。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②,且数百千人。
十九年,宣王卒,子滑王地立③。
【注释】①不治而议论:不治政而只是讲学。②稷下:齐城门名,建学宫于此而闻名。③湣王:据《六国年表》,公元前323年至前284年在位。
滑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①。三年,封田婴于薛②。四年,迎妇于秦。七年,与宋攻魏,败之观泽③。
【注释】①啮桑:在江苏沛县西南。②薛:在山东滕州市东。③观泽:在河南清丰县东。
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①,秦败屈丐。苏代谓田轸曰:“臣愿有谒于公,其为事甚完②,使楚利公,成为福,不成亦为福。今者臣立于门,客有言曰魏王谓韩冯、张仪曰③:‘煮枣将拔④,齐兵又进⑤,子来救寡人则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⑥。’此特转辞也⑦。秦、韩之兵毋东,旬余⑧,则魏氏转韩从秦,秦逐张仪,交臂而事齐楚,此公之事成也⑨。”田轸曰:“奈何使无东⑩?”对曰:“韩冯之救魏之辞,必不谓韩王曰‘冯以为魏’,必曰‘冯将以秦韩之兵东却齐宋,冯因抟三国之兵⑪,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故地必尽得之矣’。张仪救魏之辞,必不谓秦王曰‘仪以为魏’,必曰‘仪且以秦韩之兵东拒齐宋,仪将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名存亡国,实伐三川而归,此王业也⑫’。公令楚王与韩氏地,使秦制和,谓秦王曰‘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韩氏之兵不用而得地于楚⑬’。韩冯之东兵之辞且谓秦何⑭?曰‘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韩以窘魏,魏氏不敢东,是孤齐也⑮’。张仪之东兵之辞且谓何⑯?曰‘秦韩欲地而兵有案,声威发于魏,魏氏之欲不失齐楚者有资矣⑰’。魏氏转秦韩争事齐楚,楚王欲而无与地⑱,公令秦韩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⑲。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⑳。”
【注释】①雍氏:在河南禹州市东北。②完:十分完善之策。③韩冯:韩相公仲侈。张仪:秦相。④煮枣:在山东菏泽市西部,魏邑,遭齐兵围困。⑤进:深入。⑥寡人弗能拔:魏王无力制止齐攻占煮枣。⑦转词:婉转的说辞。⑧旬余:十几天。⑨则魏氏四句:那么魏国将转变附从秦韩的立场,秦将驱逐张仪,诸侯都将拱手来侍奉齐楚,这是你和楚国的最大成功。⑩奈何使无东:怎样才能使韩、秦不东救魏?⑪因抟三国之兵:趁此联结(抟)秦、韩、魏三国之兵,南向伐楚收复失地。⑫名存亡国三句:名义是救魏之亡,实际是趁机夺取韩国的三川之地,这是成就王业的大事。⑬公令等句:你劝楚王主动退出韩国的土地,让秦来主持和约,并对秦王说:“秦来保证楚退地与韩,秦王还可施威于三川,韩不出兵就能得地”,这样秦韩准能听从。公,指陈轸。⑭韩冯之东兵句:请具体说说如何对秦下说词来阻止韩冯向东的计划呢?⑮曰秦兵四句:就这样说:“秦不用出兵就可得三川,秦以三川为基地攻击楚、韩,并使魏受到威胁,魏不敢东联齐,齐就孤立了。”这最投合秦的心意。⑯张仪之东兵句:阻止张仪向东的计划又如何说呢?⑰曰秦韩欲地四句:就这样说:“秦韩实欲夺取土地,只虚张声势是救魏,这恰恰把魏推向齐、楚,使魏国主张联齐、楚的人有借口了。”⑱魏氏二句:如果魏转而亲齐楚,这是楚王梦寐以求的,这样楚就不会给秦韩土地了。⑲公令秦韩二句:如果是另一种情况,楚真退地与秦韩,秦韩不出兵就能得土地,两国都会感激你,楚国也免了一场战争,你也没有失败。⑳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三句:如果韩冯、张仪强行要求秦韩之主向东出兵臣服魏国,你不出兵就能得地的策谋就更能稳操胜券而可得到秦韩的报偿了。这将对你很有利,而是搞垮张仪的凭借啊!
十三年,秦惠王卒。二十三年,与秦击败楚于重丘①。二十四年,秦使泾阳君质于齐。二十五年,归泾阳君于秦。孟尝君薛文入秦,即相秦。文亡去。二十六年,齐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②。二十八年,秦与韩河外以和,兵罢。二十九年,赵杀其主父。齐佐赵灭中山③。
【注释】①重丘:在山东聊城东北。②至函谷军焉:此为六国第一次合纵攻秦,楚、赵、魏、韩、燕攻秦,至函谷关败还,在公元前318年。③中山:在河北定州市一带。
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①。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②。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③,而患之所从来微④,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⑤。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⑥。且让争帝名,无伤也⑦。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⑧。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⑨?”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⑩,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背约摈秦⑪,无争重⑫,而王以其间举宋⑬。夫有宋,卫之阳地危⑭;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⑮;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⑯。释帝而贷之以伐桀宋之事⑰,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熟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注释】①齐秦争为帝:秦昭王与齐湣王争为帝,在公元前288年。②章华东门:《正义》云:“齐城章华之东有闾门、武鹿门也。”③卒:仓促,太突然。④患之所从来微:祸患都从细微的地方发生。⑤勿备称:不要首先明确地称帝。⑥无后:在秦之后称帝也不迟。⑦无伤:没损害。⑧此大资也:以让帝勿称来收服天下的人心,这是最大的收获。资,王业之资,凭借,收获。⑨桀宋:宋王偃暴虐好兵,以夏桀王喻之,称桀宋。⑩约钧:秦尊齐为帝,齐尊秦为帝,表面看双方订了平等的称帝盟约。⑪背约摈秦:齐可背弃称帝之约而讨伐秦。摈,排斥,讨伐。⑫无争重:不要争天下人所看重的这一虚名。⑬举宋:吞并宋。⑭夫有宋,卫之阳地危:得了宋,卫的阳地(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濮阳市)就危急了。危,指暴露在齐的兵锋之下。⑮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得了济水西岸之地,赵国东部(阿地以东)疆土就危急了。阿,齐邑,尔时或属赵,在山东东阿县西南。⑯有陶、平陆,梁门不开:有了陶邑(今菏泽)、平陆(今汶上县),魏国就要警戒大梁之门了。⑰贷:同代。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①。韩聂与吾友也②,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所以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③,此韩聂之所祷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④,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⑤。中国白头游遨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⑥,伏轼结轶西驰者⑦,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⑧。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注释】①新城、阳晋:此指魏河东之新城、阳晋,时已为秦所有。新城在山西闻喜县东,阳晋在永济市东部。②韩聂:齐之谋士,与秦昭王亦为友。③无事而割安邑:秦昭王十七年(前290年)魏无事而献安邑及河东地四百里于秦。无事,无战争威胁。④一从一衡: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⑤宋治不安:《战国策》作“宋地不安”。⑥白头游遨之士:周游列国,跑白了头发的游说之士。积智:用尽心机。⑦伏轼结轶西驰:喻游说之士蜂拥向西。伏轼,乘车,驾车。结轶,车辙连接不绝。轶,车辙。⑧温:在河南温县西。
三十九年,秦来伐,拔我列城九。
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王解而却①。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滑王出亡,之卫。卫君避宫舍之②,称臣而共具③。滑王不逊,卫人侵之。滑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纳,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④。
【注释】①王解而却:齐湣王的军队崩溃(解)而向后退却。事在公元前284年。②卫君避宫舍之:卫君让出王宫安置齐湣王。避,让出。舍,居位。③共具:献食。④卤器:掳掠的宝器。
滑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庸①。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②,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淖齿既以去莒,莒中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滑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诛己也,久之,乃敢自言“我滑王子也”。于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③。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王已立在莒矣。”
【注释】①庸:仆役。②非恒人:不是平常人。③襄王:公元前283年至前265年在位。
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见君王后。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礼。
襄王在莒五年,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于莒,入临淄。齐故地尽复属齐。齐封田单为安平君①。
十四年,秦击我刚寿②。十九年,襄王卒,子建立③。
【注释】①安平:田单食邑,在山东淄博东。②刚寿:在山东省阳谷县南。③王建:公元前264年至前221年在位。
王建立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①。”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周子曰:“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②。且赵之于齐楚,捍蔽也③,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也④。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注释】①秦计曰三句:秦军作了这样的谋划:“齐楚救赵,如果是全力以赴(亲),秦就退兵;若是三心二意,秦就全力攻赵。”②计过:计短。③捍蔽:屏障。④救赵之务二句:救赵是当前急务,如同捧漏壶去灌救烧焦的锅一样刻不容缓。漏,盛水滴漏的计时器。
十六年,秦灭周①。君王后卒。二十三年,秦置东郡②。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灭赵。三十八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杀轲。明年,秦破燕,燕王亡走辽东。明年,秦灭魏,秦兵次于历下③。四十二年,秦灭楚。明年,虏代王嘉,灭燕王喜。
【注释】①秦灭周:周,指东周,文缺“东”字。②东郡:公元前242年秦王嬴政所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③次:驻扎。历下:在山东济南市西,因邑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①。遂灭齐为郡。天下壹并于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间,劝王去从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②。王建遂降,迁于共。故齐人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从攻秦,听奸臣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③?”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注释】①共:在河南辉县市。②民莫敢格者:民不习战而不敢斗。格,战斗。③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松啊!柏啊!齐王建被流放到共,坏在那帮游说之士啊。
太史公曰:盖孔子晚而喜《易》①。《易》之为术②,幽明远矣③,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④!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⑤,占至十世之后;及完奔齐,懿仲卜之亦云⑥。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⑦,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⑧。
【注释】①孔子晚而喜《易》:《论语·述而》第十七章:“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②《易》之为术:《易》是一部占卜的书,预知吉凶。③幽明:幽,隐微无形;明,有形之象。④通人:博通古今的学问家。达才:有高明的识见,不同流俗的人。⑤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田敬仲,本姓陈,是陈厉公陈他之子,名完。因内乱,逃奔齐国。齐桓公用陈完为工正,食采邑于田,改姓田。敬仲是他的谥号。田完下传第九代孙田和,共十代,得为诸侯。陈国厉公之后九代,包括厉公也是十代国亡。陈完小时候,周太史到陈国,为陈完占了一卦,预言陈国十世以后要亡国,但子孙将在齐国得为诸侯。这些预言,后来都应验了。事又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⑥懿仲卜之亦云:懿仲,齐大夫,他嫁女为陈完妻,占了一卦大吉,说陈完五世以后为齐正卿,八世以后前程无量。⑦田乞及常句:田乞,田完第五代孙,他杀了景公所立齐君晏孺子姜荼,立悼公阳生,于是专国政为齐相。田乞之子田常又弑齐简公,立平公而专国政为齐相。二君:姜齐晏孺子和齐简公。旧注“二君”指齐悼公、齐简公,悼公为鲍牧所弑,今不从。⑧田乞三句意:田乞和田常之所以能够接连杀了两代齐君,把持了国政,不一定是形势的发展而逐渐走到这一步,好像遵循着冥冥的意志似的,完全符合占卦的预言。厌:符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