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五年钴情,矢志不渝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五年钴情,矢志不渝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邓向星之所以选择“钴”作为自己的攻关课题,是因为钴基硬质合金几乎在所有的工业领域及资源开采中不可或缺,一方面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另一方面因战略稀缺性成为一种“贵金属”,价格波动很大,因此研究“钴”的替代性材料有着极大的市场价值和国家安全战略性意义。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五年钴情,矢志不渝

2015年邓向星在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博士,他与钴“纠结”了整整五年,钴基硬质合金代替性材料(产品)是他的攻关课题,五年里,他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同事调侃他是“执拗的中国人”!最开始邓向星在实验中制备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照片中,发现一些黑色的小圆圈,而且这些小圆圈几乎存在所有的样品中。于是他向他的博士导师求助,导师看了显微组织照片一眼,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这是缺陷空洞,会降低硬质合金的使用性能。一开始邓向星相信了博士导师的话,但是随着实验进行,他发现这些小圆圈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硬质合金里面,并且此时样品的致密度已经到达了100%,不可能是空洞。邓向星把这些证明材料拿给博士导师请教,但是她还是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告诉邓向星这些她以前看过很多遍了,虽然“孔”能均匀分布,让她也有点惊讶,但是她还是坚持认为这些黑色圆圈是空洞。两个人为此争论了半天,谁也不能说服谁。虽然邓向星的博士导师相对开明,但是和导师意见相左并且激烈地争论,甚至拍桌子不欢而散,也让邓向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是邓向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投入实验当中,通过更加详细的实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而邓向星之所以选择“钴”作为自己的攻关课题,是因为钴基硬质合金几乎在所有的工业领域及资源开采中不可或缺,一方面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另一方面因战略稀缺性成为一种“贵金属”,价格波动很大,因此研究“钴”的替代性材料有着极大的市场价值和国家安全战略性意义。而从性能角度出发,在传统钴基硬质合金(WC-Co)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碳化物(WC)晶粒“长大”,从而降低了硬质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钴基硬质合金代替性材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性能短板。

邓向星从理论论证到模拟实验,再到实验验证,一路走来,真的坎坷!第一次攻关以失败告终。邓向星以前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来实现成分和工艺的优化的,这个过程费时也费力。邓向星深知计算模拟是未来材料发展的趋势,甚至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供更加节约人力成本,实现全自动化的新材料研发。但是从头脑上的意识到具体的学习和实践是一个充满坎坷的路途。第一是需要有设备,模拟软件电脑都比较昂贵,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每周一系统开放,通过预约使用,每个人每两周最多使用一次,一次使用不能超过一天。第二是需要有人教授,在接触一个新的软件初始阶段,如果有师傅领进门,那么学习的过程会顺利很多,仅靠自己一个人去摸索和尝试,很枯燥也容易走进死胡同,从而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当时在这个两个条件都不充分的时候,课题的研发进度非常慢。邓向星仍然很清晰地记得那天是2017年12月25号圣诞节,所有的同事都回家过节,因此软件和电脑都空闲下来了,邓向星高兴不已,那天夜里当身边所有人都沉浸在快乐的节日氛围中时,他一个人默默地加班,通过模拟计算去验证自己的想法。(www.daowen.com)

在攻坚的过程中,邓向星也曾想放弃,焦灼、痛苦、压抑、不甘,整个人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他向导师请假,选择一个人徒步走完8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历时27天,在这个让自己的身体不断前行、思想却放松下来的过程中,对于课题研究、科研之路,他都有了新的认识。经历调整后的邓向星回到实验室潜心研究,成功通过X-ray射线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证明黑色的小圆圈不是孔洞,而是铬的氧化物。在无可挑剔的实验结果面前,邓向星博士生导师也认可了他的结论,使得实验进度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邓向星还记得他博士生导师对他说的话,“在这个领域,你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我。”这是对于邓向星的认可。但对于邓向星来说,掌握的知识技术越全面,也意味着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在东方的祖国,始终是邓向星内心的牵挂。结束博士学位的求学之旅,邓向星毅然决然地带着与‘钴’相爱相杀五年的科研技术,回到祖国,成为一名祖国的科研工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