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怀梦想,矢志不渝,奋进新征程

心怀梦想,矢志不渝,奋进新征程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国重器,科技振兴,离不开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离不开代代材料人矢志不渝的卓越奉献。我出生和成长在这样一个三线军工人家庭里,从小便怀揣远大理想,矢志科技报国。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一股力一直推动着我向前走,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下定决心将来要从事科学研究,本科读完还要继续读研究生,要在关键领域寻找新材料。能够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觉得十分荣耀和欣慰。

心怀梦想,矢志不渝,奋进新征程

材,可通穹宇,料,可定天下。利用自然界的材料制造工具使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合成和创造出各种新材料使人类文明可以脱离地球的束缚。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石,是现代科技进步的核心。大国重器,科技振兴,离不开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离不开代代材料人矢志不渝的卓越奉献。

“中国‘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是材料问题”,“新材料的确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我国目前许多关键工业领域的材料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影响了弯道超车”,材料的重要性无处不体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发展三线计划,而我的祖父辈响应国家号召,到西南地区的大山深处支援三线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出生和成长在这样一个三线军工人家庭里,从小便怀揣远大理想,矢志科技报国。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一股力一直推动着我向前走,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下定决心将来要从事科学研究,本科读完还要继续读研究生,要在关键领域寻找新材料。由于对科研怀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攻克材料难题的这种强烈追求,也一直伴随着我。

经历十年寒窗,终于开出了芬芳。当收到北京理工大学入学通知书时,我把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大学学习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2017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仿佛还是昨天,而明年的我即将本科毕业,保研至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从大学一年级期末考试班级中下游,到获得第一个校级奖学金,到发表第一篇SCI论文,获得国家奖学金……品尝到努力之后成功的喜悦,更锻炼了我百折不挠的意志。

能够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觉得十分荣耀和欣慰。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延安烽火中,成长于新中国建立期,奋进于改革开放时,虽历尽波折,但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献身军工的人才,从延安自然科学院老院长徐特立,到“中国枪王”朵英贤、“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北理工人始终不改报国初心,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谱写了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相偕行的壮丽篇章。延安根脉、报国情怀,是铭刻在每一位北理工人身上的基因标识和成长密码,也是北京理工大学赋予我们的气质品格。(www.daowen.com)

说起我的科研之路,也和军工有缘,那是大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课题组参与电磁吸波屏蔽领域的相关研究。那时的我只知道可以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对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领域一定有着很大的意义。那时,每周从良乡到中关村的实验室之路,每周几十篇的文献阅读,每周都在寻找最合适实验方案的探讨和试验。那时,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下,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制备实验,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表征测试前的紧张,害怕合成的样品形貌不理想,担心制备出来的试样性能不如预期,到写文章时更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这些不仅仅是一次选择,更意味着一份重托、一项使命、一腔热忱。回顾走过的路,十分庆幸我进入了北京理工大学求学,庆幸我在课余参加了课题宣讲会,庆幸我遇到了良师益友。第一次做课题就遇到了曹茂盛老师。曹老师是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过“973”“863”等多项重要项目研究,曾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主持完善了高温和烧蚀电介质材料的微成分微结构反演分析,揭示了“空—天”特种服役环境中典型电介质材料高温电性能演变规律,发展了新型热透波材料,原始性描述了非理想石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温电荷输运、高温介电弛豫及微波能量衰减,设计了面向高温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技术目标的新概念电磁功能材料。除了带领研究生及博士生进行科研工作,曹老师还给材料学院大一学生讲授专业课材料科学概论,可以说,曹老师的材料科学概论课堂,是同学们认识“材料”的窗户,也是同学们与“材料”相互了解、沟通交流的桥梁。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希望今后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纵观天下,风云变幻,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落后就要挨打,要想改变这个弱肉强食的野蛮世界,就必须自身拥有强大的实力。当前,我们国家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机遇即挑战。北京理工大学从创立之初就肩负着增强国家军事实力的重任,我们作为北理工人,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

我有幸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鱼跃鸟飞、波澜壮阔的时代。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将北京理工大学赋予我们的科学之光植入科技报国的理想,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抉择,保持爱国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争做军工报国的可靠接班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杨昕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