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技创新与家国意识: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

科技创新与家国意识: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是科技创新与家国意识相结合才能产生出的良性氛围与强大的凝聚力。邓中翰不仅拥有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追求创新的情怀,而且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把自身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这便是我们所提倡的科研人员都应该具有的家国意识。

科技创新与家国意识: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告诉我们,生产力中包括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会创造并使用工具,科技进步使得人类比其他物种更早地迈入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速度再一次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而创新则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创新是科技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何为家国意识?它与科学技术这样具体的事物不同,它是抽象的,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那么科技创新是如何与家国意识联系起来的呢?只有国家科技发达、国家强盛,才能更好地唤醒社会个体对祖国的集体认同感;也只有在人人拥有家国意识的社会氛围下,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倡议: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把论文写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大力弘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精神,牢固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自觉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忠诚践行者;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个人理想和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奋斗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大趋势之下,国际社会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国与国之间关乎科学技术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阶段。最近几年甚嚣尘上的“中美贸易战”,美国政府没有任何征兆地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提高了关税,造成国产商品在北美市场难以流通,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多个领域核心技术的封锁,比如芯片产业。贸易战的本质其实就是科技战,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无法独立生产出国产芯片,归根到底还是光刻机的精度不足。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我国芯片产业已经拥有了越来越独立的生产流水线,也逐渐研发了属于自己的芯片生产技术。不过悲观的是,即使不远的将来,我国在芯片行业最终打破了封锁,只要国际竞争关系还在,就依然会出现下一个“芯片产业”。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本质还是国家综合科学技术能力的进一步突破。每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受到本国国情、国际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限制。这其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就是科学家,科技发展的本质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科技的发展需要无数的科学家前赴后继、穷尽一生的努力。只靠个体的信念很难支持他们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需要将每个人对于科学、真理的追求凝聚成一股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不懈奋斗的民族大义。这种将自我与家国结合起来的力量就是科学家们的家国意识。在不停歇的科学创新中融入更多以国家、民族的发展为目标的动力,与此同时,在这样家国情怀的科研氛围下更好地带动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以报效祖国、复兴民族为驱动力,热爱科研、投身科研。这就是科技创新与家国意识相结合才能产生出的良性氛围与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芯片之父”邓中翰将闪亮的“中国芯”成功植入世界IT的银河。身为中国芯片的先行者,21年来,邓中翰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实施“星光中国芯”工程,实现了15大核心技术突破,拥有3 000多项国内外专利,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多媒体芯片,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邓中翰在美国完成学业之后,创建了自己的电子公司,市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但他仍一心希望建设祖国自己的科技产业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上,邓中翰受邀回国,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各项成就、人民军队的精神面貌带给了他极大的触动,邓中翰感慨道:“我从小就接受国家的培养,享受改革开放之后出国留学的机会,可是还没有真真正正地为国家作出过贡献。作为一个青年代表,能有这样的机会亲临现场,感受祖国的发展与壮大,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为我是一名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从那一刻开始,邓中翰坚定了带团队回国发展的决心,立下誓言:“要为祖国打造芯片长城。”从结束中国无“芯”历史,到打造国家安全名片,“星光中国芯”工程20多年来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及大规模产业化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通过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出国家创新发展政策的有效性。邓中翰不仅拥有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追求创新的情怀,而且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把自身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这便是我们所提倡的科研人员都应该具有的家国意识。(www.daowen.com)

在材料领域,诸如此类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社会的竞争中拥有发言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军事实力。我国目前在航空材料领域遇到的一大“卡脖子”难题就是航空发动机涡轮扇叶的材料研发。如果不能研发出足够高强度的材料,航空发动机的生产依旧无法独立自主,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将大大阻碍该领域的发展。解决此类困境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将尖端领域的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谈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本科阶段的科研工作经历,关于新型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制备。当我接手课题时并没有把这个科研项目与家国这种宏大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单纯地认为我做的课题只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一个项目。可是在开题阶段我就被“创新点”给难倒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广泛调研相关领域文献之后,我发觉几乎所有的材料体系都已经有团队率先做过了,好不容易总结下来的新思路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无法投入实践阶段。创新在科研领域实在是一个听者易、做者难的事情。在一个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科领域,许多创新点子都是被前人验证过的方案。要想在一个方面突破哪怕一点点科研进展,也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科研思维。而支持万千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不断推动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进步的便是他们心中永远坚守的家国情怀。我所做的课题,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吸波材料,它的吸波性能或许并不能称得上优秀,生产成本也不是最低的,甚至它能给其他科研工作者提供的帮助仅仅是“这个制备方案无法投入实际生产”这样的反面教材。但每个领域的科学进步不就是由这样点点滴滴的创新想法与试错积累而成的吗?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歼20隐形战斗机的成功上天,也是由一代又一代具有家国意识,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科研工作者们,一次又一次的成败、创新聚集而成的智慧结晶。

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又谈何容易,这需要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每一位公民,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也需要每一个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了科研工作的推动而奋斗终身。只有在整个社会营造出这样一种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创新报国的家国意识,将科技的发展进步与家国观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从本质上为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不断提供动力!

(文:许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