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色基因传承,延安精神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红色基因传承,延安精神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其前身为延安自然科学院。80年前,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然科学教育的先河。经过80年的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国防特色,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实现工业信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科学研究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延安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红色基因传承,延安精神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与科技息息相关。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革新会带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中华民族在今天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能够从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发展为今天的科技大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和推动。

历史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支撑作用,党的历代领导人也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其前身为延安自然科学院。80年前,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然科学教育的先河。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北京理工大学自建校之日起,就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北理人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科技报国为科研目标,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经过80年的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国防特色,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实现工业信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航天航空、信息、国防等高新技术进步的基础。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自设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而行,坚持瞄准国防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的科学研究始终面向国防需求。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之际,北京理工大学参与了29个方队和8个作战群的装备研制工作;在国庆70周年阅兵场上,北京理工大学参与了26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方队的研制,深度广度均为全国第一。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自成立以来就承担起众多国家“973”“863”等国防科工项目,学院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材料学科,在高应变率、燃烧、爆轰等极端条件下装备服役的特种材料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数十年间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的科学研究始终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经济需求。北京理工大学在新中国科技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20千米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最高水平。北京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学科在国际排名达到前1‰,在含能材料、毁伤与防护材料、阻燃材料和特种涂层等研究领域均走在国内一流、国际前列。材料学院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多个五年计划中科研项目的研制,众多研究成果完成了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了在具体型号上的应用。(www.daowen.com)

我们的科学研究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延安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鸿年院士研制的薄装甲钢为我国的复合装甲材料与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方岱宁院士在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方面的研究在国际首颗增材制造卫星、国内首例轨道交通装备主承力异型复合材料悬浮架结构等高端装备结构中获得应用;吴锋院士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探索不同二次电池体系间的技术融合,在电池反应理论、关键材料和工程化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为国家新能源材料和新型二次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富耻教授研制的新型战斗部合金材料、高温高能防护涂层材料已应用于重点装备,填补了国家空白。

北京理工大学从延安走来,80年来矢志不渝报国志,延安根、军工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北理工人。北理工材料人也始终以科技报国为己任,材以养德,料以治学,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向科技的深度与广度进军!让党旗飘扬在科技报国的阵地上!

(文:王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