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加入大学生创新项目,被叶玉胜称为是“改变人生轨迹”的事情。那时起他开始接触锂硫二次电池这个方向,开始接触科研,这是他第一次领略到材料之美,也是他从事科研道路的重要起始点。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断实验,其项目最终以优秀的成绩完成结题。这一做,就是八年。因为提前进入实验室,并且在大创项目中取得了不错的结题成绩,在进入研究生后,他“幸运”地成为吴锋教授的学生,并有幸同时得到吴锋教授和陈人杰教授的亲自指导。
两位教授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训,并带他参加全国电池能源材料的相关学术会议,聆听材料领域的学术前沿。这些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碰撞,点燃了他对科学研究的激情。厚积薄发,他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唯一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这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一项高水平研究工作。该篇论文发表之后获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被同领域最杰出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如Cui Yi、Linda Nazar和Arumugam Manthiram等课题组多次引用。他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大规模生产试验,把目前锂硫软包大电池的循环寿命水平从30周延长到247周,对未来实现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他并没有放松科研的脚步,紧接着他又以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当期访问下载量排名第五,并以高创新性工作被X-MOL平台邀请撰写相关的研究新闻进行报道。不仅如此,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学术论文,该研究成果被BBC news、yahoo新闻等40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报道。该论文在当期访问下载量排名第一,并当选为当期的背景封面。就在2016年年底,他的第四篇文章被Weily出版社的老牌期刊《Small》小修接收,并有其他3篇独立完成的论文正在投稿中。
科学研究被他当成一种乐趣,博士期间他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5项,授权中国专利1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13篇。2014年,他申请获得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科技专项——基于MOFs的全固态高比能锂硫电池研究,并顺利完成结题工作。同时,他还担任学院研究生会的部长,并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称号。他积极参加同领域的学术交流会议,进行多次学术交流汇报,并多次获得优秀会议论文。
2017年3月18日,叶玉胜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并且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他说“接到通知的时候,我正在公交车上,感觉很荣幸又很意外”,而这份意料之外的“幸运”,源自他是2017年“徐特立奖”答辩的博士第一名。(www.daowen.com)
叶玉胜特别认同张军校长在2017年度表彰大会上所说的“在同样时间的研究生生涯中,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习惯,或许就是晚上睡觉前多看了两篇文献”。
他也曾在徐特立奖的颁奖现场说过:“科研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要积少成多,要宁静致远。”
“怀感恩之心,行利他之事”,他谈及自己成长的过程,其中也在不断接受着其他优秀同学、老师的帮助和影响,采访过程中多次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他说做这些事情也是一种回馈,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纯粹,是他所奉行“宁静致远”的外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