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科研工作者,我们总会油然而生敬畏之情,总会觉得他们离我们很遥远,总会好奇他们的一些奇闻逸事。我们有幸同曹传宝教授进行交流后发现,原来榜样的力量就在身边,他们做的都是与生活相关的事,但是这些小事,却又会颠覆我们的生活。
曹传宝教授出生于60年代,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担任博士后一职。曹教授自1994年于北京理工大学任教,至今已有24载。在这24年中,曹教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国防“973”、新世纪人才基金以及博士点基金等项目,担任过《JACS》《JPC》《Biomaterials》等十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曾担任材料学院的副院长,入选了新世纪人才;主要从事低维信息功能材料及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工作,包括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器件、纳米复合材料及应用、新型功能薄膜材料及其应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人工小口径血管材料等研究。
桃李满天下而不为天下闻,这么形容曹传宝教授再合适不过。曹传宝教授至今培养了超过百名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毕业的学生中,已升任正教授14人,包括1人获“杰青”资助,3人获“优青”资助。相比其他教授,曹教授还指导了多名外国留学生。语言不通是老师们拒绝外国留学生最好的借口,但是曹教授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看待他们。对于外国留学生,曹老师的要求也是严格的。“不能来这里混文凭,不能把语言当作学习不好的借口,选好方向,耐下心来,一定会得到拿得出手的成果。”曹老师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励、教育留学生们。实验室每周都会开总结交流会,汇报进展,中国学生的标准如此,留学生亦然。由于留学生在第一学期听课较为费力,曹老师就给他们推荐教材,专门指导,每门课都必须合格。(www.daowen.com)
一开始,我们都是秉着敬畏的态度与曹教授交流,却没有想到曹教授如此和蔼可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对我们每个人都收获良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