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色育人事迹: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

红色育人事迹: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已83岁高龄的谭惠民教授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多年来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产出了无数优秀的成果。1935年,谭惠民教授出生于广西的一个小镇。1955年,谭教授迎来了他的第一个转折点。直到1979年,国家给出了共500个赴美国留学的机会,谭教授获得了一个名额,当时北京理工大学共有40人获得了名额,占据了总名额的8%之多。谭教授说,现在的科学技

红色育人事迹: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思政工作纪实

材料学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学科,在当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个技术领域都愈发开始重视对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其中,高分子材料作为材料学的一个分支,也在许多领域里展现出了重要性。现已83岁高龄的谭惠民教授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多年来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产出了无数优秀的成果。

1935年,谭惠民教授出生于广西的一个小镇。1955年,谭教授迎来了他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年,他正在苏联留学,并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统考,在众多考生中,他脱颖而出,被北京理工大学(时北京工业学院)录取,开始了在京的学习生涯。那时的北京工业学院,比起清华北大也毫不逊色,谭教授的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960年,在结束了五年的本科学习之后,谭教授选择了继续深造,在北京工业学院完成了他研究生时期的学习(当时并未分硕士和博士,而是统一为研究生)。在这之后,谭教授便全身心投入了研究工作之中,长达数年。直到1979年,国家给出了共500个赴美国留学的机会,谭教授获得了一个名额,当时北京理工大学共有40人获得了名额,占据了总名额的8%之多。1983年,谭教授又获得了赴日本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结束后,他便一直留在了国内,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的科研事业之中。

曾有学生回忆,在与谭教授的采访中,他无数次提到北理工,并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北理工的热爱之情,他对这所学校的热爱也深深感染了同学们。提到在北理工读书时期,谭教授十分感慨,在他的心目中,北理工是那时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各方面都丝毫不逊色于清华和北大,在一些领域,北理工甚至比清华北大做得更好。谭教授说,正如徐特立老先生说的那样“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北理工是一所校风严谨的学校,在他们那个年代,学校的管理比较严格,说是军校也不为过。这样做都是学校为了给广大学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而不受打扰。同时,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十分强大,老师们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就算是教授级的人物,也不会摆架子,而是特别平易近人,平时都很愿意和学生们交流。老师们不仅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也十分重视实践操作,秉承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进行,这样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巩固了课上所学。

谭教授对当时学院里教四大基础化学学科的老师们印象尤其深刻,在他的描述中,每一位老师都是别具一格的优秀教授,从谭教授的言语中就能感受到他对老师们的敬佩之情。谭教授说,北理工的教学注重“三个基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试旨在“摸清学生的底,对症下药”。这样的教学理念比起很多传统大学要更加合理,也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谭教授一直觉得当初能来到北理工学习是一件非常令他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在采访中,他也数次告诉同学们要珍惜在北理工学习的机会,也要好好利用北理工的各种学习资源,努力学习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当谈到自己的留学经历时,谭教授也感慨颇深,他首先谈到了自己1979年赴美国留学的经历。他说,当时的出国留学名额是通过考试来确定的,所有的科研工作人员都有资格参加,最后按考试成绩来进行排名,那次赴美国留学共有500个名额,也就是说排名前500的科研人员将获得赴美留学资格。谭教授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这次赴美留学的机会。他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也十分渴望通过这次留学的机会开阔自己的眼界,接触并了解全新的知识,再将这些先进的理论带回国内。因此,在留美期间,谭教授刻苦努力,不仅学习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专业知识,还刷新了当时外国学者对中国学者的认知,得到了世界对中国学术研究的尊重。回国之后,这些留洋的经历对国内材料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也对他以后的研究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紧接着,他又概述了自己1983年赴日本交流学习的经历和当时日本的学者对中国学术的态度转变。最后他说到,在留学期间,他曾数次感到北理工对他的影响之大,使得他在学习和研究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思维、细致的操作,从而即使不在北理工,在留学期间时仍能收获颇丰,因此他非常感恩北理工对他的教育和培养。

聊到自己的科研生涯,谭教授目光坚定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十分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最初,他认为科研是一件充满了神秘感的事情,未知的事物总是令人感到畏惧,但在开始从事研究之后,他慢慢地适应这种氛围,开始大胆地进行科研工作。他也曾因为科研需要在寒冬去哈尔滨、在酷夏去到海南,也曾遭遇各种各样的失败;但他对科研的热情始终没有减退,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研究,由研究的方向找到解决办法,在“路子对不对,效率高不高”上多下功夫,最终才有了现在这么多研究成果。(www.daowen.com)

谭教授至今已产出了数项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用木糖醇制造火药,这在爆破学领域有着重大意义;研发了无规聚苯乙烯,在制造业有着重大影响,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美国高分子物理学奖;发明硝酸酯增塑聚醚固体推进剂,这是一种具有优异能量特性和低温力学性能的固体推进剂,为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这些只是他所有成果中的一部分,其他大大小小的成果无法一一列举。谭教授在高分子材料学领域作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提出了很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概念和想法,也研发了很多具有实用性的材料,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

谭教授提到要“脚踏实地”,在本科阶段,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该掌握的东西都掌握牢固,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应该完成的东西认认真真地完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应当只是考虑到自己的个人利益。谭教授认为习主席给了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为祖国作出更多贡献。不同的人能力不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不同,有的人能够作出很大的贡献,而有的人只能作出很少的贡献,但就算只是做一个普通人,也要自己问之无愧,也要在平凡中活出自己的不平凡。谭教授还提到了要“务实”,强调当代青年做事情不能老想着利益至上,而是应该将“完成事情”本身放在第一位;同时也不要养成吹牛皮说大话的坏习惯,应该用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科学。谭教授说,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让科研中的很多步骤得到了简化,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地对待剩下的部分,而不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面对当代大学生,谭教授送出了自己的寄语。第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把自己该学的东西学好,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困难的事情要敢于迎战。第二,当代大学生应该有奋斗精神,敢于付出,不能因为害怕吃苦、害怕劳累而半途而废,要知道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收获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不管条件有多困难,只要你愿意为此去付出,去做你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总是会有收获的。电视剧里说:“奋斗的青春是最美丽的。”这句话是对的,你不奋斗,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第三,在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上,谭教授认为事业应当是优先于生活的,因为事业是生活的支撑,没有事业,你的生活也将变得难以前进。

(文:石珂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