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灭亡因为缺乏仁义的治国理念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灭亡因为缺乏仁义的治国理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车上,文帝和张释之谈论秦朝的弊端,张释之说:“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夺取了天下,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在他执政时,残酷的法律制度和刑罚手段竟残害了无数无辜的百姓,横征暴敛更是逼得人民痛不欲生。作为一国之君却没有一颗‘仁义’的心啊!失去了民心,不讲求道义,不顺应天理,国家就会灭亡。”

廷尉张释之做官十年都没有升迁,想辞官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张释之是个贤能善良的人,不舍得让他走,就把他安排在宫中当谒者。张释之就向文帝讲了秦汉之间的历史,如秦朝灭亡的原因、汉朝兴起的原因等,文帝听得很高兴,连连称赞他有远见。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汉族,堵阳(今河南南阳方城)人,西汉法学家,法官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严于执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有一次,张释之跟随文帝出门,登上虎圈。这时文帝想考查上林尉所记录的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一共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看了看左右两边的人,一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问题也答得不完整。看管虎圈的啬夫正好也在场,就替上林尉回答了问题,啬夫回答得又详细又清楚,其实是想炫耀自己的口才。汉文帝听了啬夫的回答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对左右的人说道:“这才像官样!上林尉真是无能!”于是文帝让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

张释之想了想,上前对文帝说道:“皇上认为绛侯周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文帝说:“你怎么突然问起他来?当然是个忠厚的长者。”张释之又问:“那么东阳侯张相如又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帝说:“也是忠厚的长者啊。”张释之说:“绛侯、东阳侯都被认为是忠厚的长者,可是这两个人在讲述事情的时候,竟然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难道只凭这一点就能说他们两人做不了官吗?为什么要求人们都去学啬夫呢?做官难道就只凭一张嘴吗?秦朝因为喜欢任用舞文弄墨的官吏,所以官吏们都争着做表面文章,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谁也不说实话。因此,秦朝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使国家越来越衰败。如今皇上要是因为啬夫能言善辩就提升他,那么我担心全天下都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人们都争着夸夸其谈,却没有一点用处。况且这种影响是很快的。所以,皇上想做什么还是不做什么,可要仔细考虑啊!”文帝惭愧地说:“你说得很对!”于是文帝取消了旨令。文帝登车,张释之陪在身边,缓缓地向前走着。在车上,文帝和张释之谈论秦朝的弊端,张释之说:“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夺取了天下,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在他执政时,残酷的法律制度和刑罚手段竟残害了无数无辜的百姓,横征暴敛更是逼得人民痛不欲生。作为一国之君却没有一颗‘仁义’的心啊!失去了民心,不讲求道义,不顺应天理,国家就会灭亡。”文帝很赞同。回到宫中后,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公车令。

公车令:古时官名,公车司马令的简称,是九卿中卫尉的下属官。汉属卫尉,简称公车令,秩六百石,掌宫南阙门(司马门),及夜间徼巡宫中。(www.daowen.com)

不用利口 明 木刻版画

此图选自明代大学士张居正编撰的《帝鉴图说》,表现张释之劝谏汉文帝不用能言善辩之人的故事。

太子和梁王一同乘车进宫朝见,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张释之于是追上来拦住了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殿门,并对他们说,在司马门不下车是犯不敬罪。这件事很快让薄太后知道了,文帝脱帽谢罪说:“我管教太子不够严厉。”薄太后于是派使者承诏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们才进得门去。文帝因为这件事看出了张释之与众不同的一面,就让他做了中大夫。

不久,张释之又升为中郎将。有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到灞陵。文帝坐在灞陵上面向北面远望。当时慎夫人也在旁边,文帝让慎夫人弹瑟,自己和着瑟的曲调唱歌,感情凄凉。文帝唱到情深之处时,回头对大臣们说:“拿北山的石头做外椁,把大麻、棉絮剁细塞在石椁的缝隙里,再用漆粘合起来,就谁也打不开了吧!”左右大臣都说:“是。”张释之说:“假如里面有能够引起贪欲的东西,那么即使封闭整个南山做棺椁,也还有缝隙;假如里面没有能够引起贪欲的东西,那么即使没有石椁,也用不着担心!”文帝赞赏张释之的智慧和才能,又任命他做了廷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