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晁错的聪明:《史记》课堂第7册,雄纠纠一代名将

晁错的聪明:《史记》课堂第7册,雄纠纠一代名将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赞同晁错意见的只有太子,而袁盎和很多功臣都不喜欢晁错。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不久,晁错受到的恩宠超过了九卿,并多次修改国家法令。此图根据伏生将《尚书》传授给弟子晁错的故事而作。其旁有一侍女,也关注着晁错奋笔疾书的样子。景帝把各位公卿、列侯和皇室召集一起来商量,大家都赞同晁错的意见。只有窦婴和晁错的意见不同,与他争辩,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晁错修改了30条法令,每一条都关系到诸侯的利益。

晁错的聪明:《史记》课堂第7册,雄纠纠一代名将

晁错是颍川人。他曾经在轵县张恢先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商鞅的刑名说,与洛阳的宋孟、刘礼是学友。后来,凭着文学才能当上了太常掌故。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官员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晁错为人正直,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很严厉。汉文帝时期,全国上下几乎没有一个人对《尚书》有研究,只听说济南有个伏生,是以前秦朝博士,曾研究过《尚书》。可是伏生已经90多岁了,不能应征,于是文帝就下令太常派人到伏生那里去学习,太常就派晁错去了。晁错回来后,就根据《尚书》劝说皇帝施行仁政。文帝很欣赏他的智慧和才能,就让他先后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以他的博学和善辩的口才得到了太子等人的宠信,太子家中的人们都称晁错为“智囊”。

汉文帝时,晁错多次向皇上提建议,主张削弱诸侯势力,而且需要修改一些法令,文帝都没有采纳。文帝很欣赏他的才学,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赞同晁错意见的只有太子,而袁盎和很多功臣都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每次请求景帝密谈国家政事,景帝都十分认真地听从他。不久,晁错受到的恩宠超过了九卿,并多次修改国家法令。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服,却又无可奈何,总要想尽办法来整治晁错。当时,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外的空地里,门是朝东开的,进出很不方便。晁错于是决定把门改为朝南开,就凿开了太上庙外空地上的围墙。申屠嘉听说以后,觉得整治晁错的机会来了,他想借着这件事请求皇上诛杀晁错。可是晁错已经知道了申屠嘉的诡计,就在夜里求见皇上,把这件事详细地向皇上说了一遍。

太上庙:也称太庙,是古代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

伏生授经图轴 明 崔子忠

伏生,名胜,秦时官博士,精通《尚书》。此图根据伏生将《尚书》传授给弟子晁错的故事而作。画中大树荫立,枝叶茂盛如华盖,树下伏生盘坐于蒲团上,聚目凝视着伏在石案上记写《尚书》内容的晁错。其旁有一侍女,也关注着晁错奋笔疾书的样子。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申屠嘉向皇上报告说:“晁错自作主张把太上庙的围墙凿开当门,触犯法令,应该受到严惩,请求皇上把晁错交给廷尉处治。”景帝说:“晁错开凿的不是庙墙,是太上庙外面空地的围墙。他没有触犯法令,凭什么处治他呢?”申屠嘉知道自己晚了一步,很是气愤又没有办法,只好低头谢罪。退朝后,申屠嘉生气地对长史说道:“我还不如先把晁错给杀了,然后再向皇上报告,可是现在已经晚了,反倒让他先下手为强了!”申屠嘉很长时间心里都不痛快,最终抑郁而死。(www.daowen.com)

后来,晁错更加声名显贵,当上了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报告了诸侯的罪过,之后又劝景帝说:“皇上应该适当削减诸侯的土地,没收他们的旁郡,来加强皇权的统治,确保刘家的天下。”景帝把各位公卿、列侯和皇室召集一起来商量,大家都赞同晁错的意见。只有窦婴和晁错的意见不同,与他争辩,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

晁错修改了30条法令,每一条都关系到诸侯的利益。诸侯都很吃惊,忿忿不平,没有一个不痛恨晁错的。晁错的父亲听说后,马上从颍川赶来,不满意地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你执掌大权,刚一上任就削弱诸侯,收他们的地,收他们的郡,难怪诸侯们都恨你,你到底想干什么?”晁错说:“我是为皇上着想,如果不对诸侯严厉点,皇上就不受尊崇,天下也不得安宁。削弱诸侯的势力可以更好地统治天下,也加强了皇权,有什么不好吗?”他的父亲说:“你这么做,刘家天下是安宁了,可是晁家怎么办呢?”后来,晁错的父亲就自杀了。不久,吴楚七国果然反叛,都打着诛杀晁错的旗号。窦婴、袁盎也向皇上进言,请求诛杀晁错。皇上考虑再三后将他斩首。

邓公:城固(陕西省汉中市)人,善于出谋划策,汉景帝时任谒者仆射。在汉武帝时被免职之后,建元年间汉武帝招揽人才,被所有公卿推荐,官至九卿,一年后托病免职回家。

后来,邓公担任了校尉,被派去攻打吴楚两国叛军。回来以后,他向景帝报告作战情况。景帝问:“你刚从军中来,有没有听说晁错死后,吴楚两国准备退兵?”邓公回答说:“吴王谋反已经酝酿几十年了,早晚都要反叛。现在他起兵,虽然名义上是诛杀晁错,而实际上他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您现在已经把晁错杀了,以后恐怕全天下的士人都不会再开口,不敢再进言了。”景帝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邓公说:“晁错担心,要是诸侯国过于强大,朝廷就很难控制他们了,所以才请求削弱诸侯的势力,这样才能够保住刘家的天下。晁错是为了皇上着想,可没想到,计划刚刚施行,他就被杀了。他被杀掉了,可是造成的结果呢?结果只能让朝廷的忠臣不敢再说话,反而还帮诸侯报了仇。这件事皇上可是考虑得欠妥呀!”景帝恍然大悟,想了好久,感叹道:“您说得对,我后悔莫及呀!”

邓公是成固人,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妙计。建元年间,皇上招纳贤良之士,公卿们都推举邓公。一年之后,邓公推说有病辞职回家,他的儿子邓章因为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在朝廷大臣之间很有名望。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好学,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他以仁爱之心为本体,常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因此能得以施展。时局不断地在变动,等到吴楚反叛时,他向皇帝建议诛杀晁错。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然而他以后不再被朝廷所用。爱好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不被采用。后来擅权,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于匡正挽救这个危机,却想报个人的私仇,反而因此招来杀身之祸。俗话说:“改变古法,搞乱常规,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难道说的就是晁错这类人吗?

太史公: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位在丞相上,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仅仅行文书而已。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